众所周知,焦虑是人类适应环境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情绪,适度的焦虑是有益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追求卓越。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已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病”,严重影响着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比如学生为自己的考试分数夙夜难寐,病人为自己的体检报告愁肠百转,被告为自己的审判结果-夕白发。这都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焦虑是令人痛苦的。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焦虑是一种弥散性很强的情绪,是一种内疚、隐秘的羞耻感,它来源于对过去痛苦的回忆和对未来境遇的担忧,表现为心跳加快、皮肤出汗、胃部痉挛、喉咙哽咽,甚至肌肉抽搐等。
如果一个人长期心存焦虑,他的意识、观念和行为都会发生显著改变,具体表现为:
第一,恐惧症。如果内心的焦虑没有及时消除,一且某些诱发因素出现,记忆中的创伤体验和心理阴影就会被唤醒,最终引发惊慌、恐惧的症状。这时候,人会强烈感觉到恐慌、失控和濒死,变得撕心裂肺、歇斯底里、肝肠寸断,也最需要他人去陪伴、照顾和安抚。
比如因上课睡觉而被老师扇耳光的小明,之前家人从未打骂过他,在被老师体罚后,他变得沉默寡言、面色苍白、心神不安,并表示拒绝再去学校。如果家人强迫其上学,他便痛哭流部、大声呼时:倘若家人同意其不去上学,便情绪稳定、不再哭喊,此外,当他听到“学校”“老师”“同学”等字眼时,还会不自觉地颤抖、出汗、呕吐甚至腹痛。
剩余77%未读最低0.64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