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和人说话会紧张、脸红,甚至心慌,出冷汗;他们看见熟人会躲着走;他们在工作中也许很优秀,但是一遇到社交活动就紧张,并主动回避。这是一种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恐。
著名影星梁朝伟就是社恐者,还在网上留下很多社恐的段子。社恐者有可能是明星,也有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社交恐惧症和内向是一回事吗?
并不是一回事。
内向者只要能够怡然自得,和谐独处就不是“社恐”。内向者如果一边内向一遍纠结要不要社交,为不知道如何社交恐惧害怕就可能是“社恐”。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亚型,患者显著而持续地担心在公众面前丢脸,过分或不现实地害怕社交场合,无法忍受的尴尬或别人的审视的状态。
总发病率:7%-13%,多见于13—24岁青少年,平均病程20年。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脸红、紧张等,表情肌肉紧张,没有惊恐发作和其他更多的躯体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不愿意与同事和同学交往,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如说自己不行,自卑;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对所恐惧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显著干扰了个人的学习生活。
⑤病程大于6个月。
常见的社交恐惧症都有哪些类型?
赤面恐惧:一般人在众人面前时,经常会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赤面恐惧症患者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并因此十分苦恼。
视线恐惧:患者主诉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
表情恐惧:患者总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对此慌恐不安。
异性恐惧:只是患者在与异性或者自己领导上级接触时,症状尤其严重,感到极大的压迫感,不知所措,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与自己熟识的同性及一般同学交往则不存在多大问题。
口吃恐惧:患者本人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开始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了,患者对此忧心忡忡,因不能顺利地与人交谈而感到自己是个残缺的人。
社交恐惧症常见的病因:
1.生理因素:神经递质功能失调;
遗传因素,包括生物学遗传和行为遗传;
2、心理因素: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正确的思维方式;
3、家庭因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被忽视,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社会因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如长期受到欺凌。
发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怎么进行自我调节?
1、接纳自己的社交恐惧,发现社交恐惧的好处:适当的社交距离及分寸带来群体和谐;获得个人安全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更能体谅他人感受;
2、对付头脑中的内在评判进行识别、学习用正向的积极的观念替换;
3、至少等待3秒钟后再做出反应,让大脑前额叶的自我控制功能压制杏仁核的逃跑反应;
4、假装(相信)自己能做到;
5、进行结构化角色扮演,给自己一个社交任务,并想办法完成;
6、不要将实用性作为社交唯一目的,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接纳世界,学习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7、积累精神财富:多经历一些事情后,你的想法会有很多变化,
8、相信自己并顺其自然,当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深呼吸,进行放松训练。
自我调节无效该怎么办?
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明显影响社交功能,或者有心慌,出汗、胸闷等躯体症状时,建议去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就诊。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理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社交恐惧症状,提高社恐者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治疗,森田疗法,催眠疗法,心理剧等适合社恐患者的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个性化确定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定期复诊和医生交流疗效以及检测相关生理及心理指标。
我是陈光,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同时还是中级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临床心理科疾病诊治及心理治疗工作12年。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和身边的朋友有帮助,请收藏并转发给您认为需要的人!
沙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