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是一名初三学生。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孩子在初三上半学期开始,就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伴有较严重的失眠。父母就带着孩子来到我们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孩子从小随父母生活,脾气很温和,性格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的严厉,为了不被父亲批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最好,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所以这孩子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
可能因为父母都是老师,孩子从小学习就非常好,记忆力也很强,但她对理科没有兴趣,但通过自己努力才让理科成绩保持在九十分上下。老师让孩子参加竞赛,孩子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几次好成绩,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孩子的努力不够用,一次理科竞赛,孩子考得不是很好。孩子怕父母失望,不敢说她对理科能力有限,而且,孩子也不喜欢理科。她开始更努力地死记硬背、刻苦用功。甚至梦中总是在做数理化的竞赛题,要不就是梦见在竞赛时交白卷。为此孩子经常失眠、多梦。导致孩子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考得非常差,平均分数仅七十分。
以后孩子只要临近考试期间,就总是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她的神经就绷得更紧了,越紧张就越难入睡。白天非常困,没有精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所以,在大考后成绩排名下降到年级中游。但是,她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感到紧张、焦虑,她在平时就不会有那种感觉。
咨询师了解到孩子的这种心理问题表现为考试焦虑,也有害怕失败、怕父母对自己失望和对自己学习能力认识不足等认知因素造成的。如果不及时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孩子将陷入恶性循环,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咨询师在跟孩子交流沟通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跟孩子沟通了解基本情况消除孩子考试时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情况,改变孩子做事一定要尽善尽美的认知模式;增强其与父母、老师的沟通能力。
咨询师跟孩子的父母沟通过后,父母也保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尽力就好。经过一个疗程的咨询,孩子慢慢不再焦虑,看事也不再紧张心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