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除夜》
马上就又是一年春节到来时,想必”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等等无限循环的声音又要在街头上响起了吧,不知道随着这些歌曲的响起,又会有多少恐归族感到头疼。可春节原本应该是全家人一年到头少有的阖家欢乐的时间,也应该是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最应该感到欢乐的日子。
原本这时在外求学的学子会回到家去享受为数不多的假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也会用一年的积蓄给家里置备几样像样的年货,给家里带去更多的欢乐。可如今对回家过年感到头疼的的朋友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会选择不回家过年,这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回家行程奔波
首先,从农村中走出去到在城市中打工的大部分人口还是可以找到较为稳定的工作,做一名生活轨迹较为固定的上班族,而单位的放假时间一般是根据国家法定假日的安排来作出的,一般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单位的春节假期普遍是从除夕之前的一天也就是大年二十九开始起算,直至初八当天再次重新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
如果买票顺利的话,花在回家路上的时间就要有一两天,还要提前回到工作的城市准备开工,在家真正能待上的时间掐头去尾也不过两三天,再加上冬天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昼长夜短,更显得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果买票不顺的话,不仅仅要提前至少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在多个方案中反复筛选,还要麻烦亲戚朋友在各种小程序中进行助力,让人觉得苦不堪言。抢到票后,还要拎上不轻的行李,穿过密集的人群,踏上返乡的征程。
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
前不久一段视频模板在抖音火了,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两名老太太在餐桌上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些博主也借此狠狠地黑了自己一把。网友在笑过之后却不免陷入沉思,这难道不也是自己要面临的情形吗?
春节放假回家,难免亲戚朋友之间要互相走动则,而在走动过程中七大姑八大姨看到我们,就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蜂拥而至,展开了连环的死亡发问,而在她们面前,不管平日里你有多么的巧舌能黄,最终的结果通常还是败下阵”,在一轮接一轮似乎永不停歇堪比人口普查的发问中,我们分明有着这样的感觉——“杀人不见血”。
“结婚了吗,工作咋样,有房有车吗”这些问题都还只能算作是小儿科,然而就是这些小儿科却也都让我们感觉难以应付,因为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在回答时你不仅仅首先要保全自己的面子,还要足够老道的分析出发问者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保留尊严的同时,不伤及她们的颜面。如果她们聊得兴起,还会热衷于将各自家的孩子都拉出来进行全方面的比较,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步走得都如履薄冰。
所以有的人春节选择不回家,其实就是在逃离,逃离回到家想躲却又躲不掉的压力。逃离那些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那些长袖善舞时感到的压力,那些压得我们几乎无法呼吸的压力。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经济压力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经济给人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一些年轻人为了能够早日在自己拼搏的城市中定居下来,将“开源节流”视作人生理念,万事万物“挣钱”优先,平日的生活就是能省就省,能加班就加班,“”又算什么只要加班费给到位,甚至“”也都可以。
所以如果过年不回家而是选择在单位加班的话,少说也有个两三倍的工资可以拿。同时不用费事、费力地去抢车票、购置年货、发红包等等,又是节省了一大笔开销。而且,不仅仅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如此,一些老人为了生计被迫来到城市打工的老人也是如此。
由于他们的年纪普遍比较大了,在体力、受教育程度上往往都比不上年轻人了,所以一般与重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工作无缘,他们普遍能够找到的工作就是去做保安,或者当门房。虽然这类工作的报酬一般都不是很高,但都包吃包住还要啥自行车啊。再加上老人家平常的生活中普遍都比较勤俭。
所以一年下来,手头还是可以留下一些积蓄的。虽然工地在过年的时候会按照国家要求放假,当施工现场仍然需要人值守,避免施工材料遭窃。再加上法定节假日如果加班的话便可以获得三倍工资,这么比较下来,只要春节假期再多待几天,就可以多挣一两千元,对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为此,他们宁愿在过年期间独守工地,就为了这一两千块钱。
结语
也正是因为上文中提到的种种缘故,让今天的人们居然对回家过年这中以往稀松平常的事情都会抱有几丝恐惧。在我们的印象中,回家原本应该是一件令人幸福指数提高的事情,就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乡、对故乡的思念,是我们每个人都发舍弃的羁绊。可如今,在这原本应该阖家欢乐的节日,却有不同的人、事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让我们在想到回家这件事时居然会产生积分不适。这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不仅仅城市居民的观念在发生转变,就连农村居民关于春节的想法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有一些年轻人甚至也开始效仿原先城市居民的过年方式——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转而是带着亲戚朋友去家以外的其他地方旅游,通过这种方式渡过不一样的新年。再加上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都喊出了“就地过年”的口号,对留下者甚至还有现金补贴,不知道你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