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内敛之气,话到嘴边,必要经过层层铺垫,百转千回,最后说出来也是婉转之极的。
前阵子热播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和继后有一段关于感情的对话。
关于这一点,想必很多人都好奇,爱情里真的有输赢吗?也像战场上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样吗?
和友人聊天的时候总是避不开爱情这个话题,恋爱的烦恼就像八月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数“怎么办,我很喜欢XX,但是不敢表白”“被拒绝了很丢人啊”“不确定对方是不是也喜欢我”“可是这样暧昧也很痛苦啊”等等,我将这些统称为恋爱前兆恐惧症,特指双方都期待爱情却又羞于表达的状态,并且抱有先说出口的那一方就输了的心态者。
先不说感情问题是不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重大问题之一,活了这么多年被灌的爱情鸡汤都已经可以成吨计了,就我常年混迹于各种贴吧、社交App的经验之谈,大多数人在恋爱场角逐中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不敢表白,导致大多数同胞最后都眼睁睁看着心上人拉起了别人的手,捶足顿胸仰天长叹。
这个时候就各种分析就出现了,她们说喜欢得靠猜,一个人只有足够爱你才会跟你表白,那些不说出口的都是拿你当备胎;而她们教女孩子,要矜持,喜欢一个人得等,等他来向你示爱,大肆吹鼓“先爱上的是输家”论。
还拿西方文化来比较,说人家简单一句“Iloveyou”妥妥地收获幸福,罗曼蒂克玩得不亦乐乎,哪像东方人,磨磨唧唧半天拐了得有九九八十一个弯弯,不是暗示就是暗示,还是没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到底是不是东方含蓄之美惹的祸呢?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黛玉,便脱口而出:“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到底是套近乎还是一见钟情,君心昭然似明月。如今这句话也变成了老掉牙的搭讪大法,被姑娘们嫌弃不已。即便如此,大方说出“我喜欢你”好像还是挺难为情的,会显得一点也不中国人。
现在的小年轻们告白,来来去去也就是那几句:我爱你,我会给你幸福的,我会养你的;言语虽然朴素,却又常常听不出诚意,词藻匮乏得令人干着急。再看看古代的优秀选手们,随手拈来就是千古传唱,浓情蜜语遇上才气横溢的诗文,惹得妹妹们羞红了脸。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佚名《凤求凰·琴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西厢记》中张君瑞先生见崔莺莺小姐月夜焚香,遂高吟一绝:“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崔小姐当即回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看这一来一去的互动,郎情妾意娓娓道来,却也不掺杂半点俗气。
图片来自Pexels即便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一个“情”字,但也丝毫不妨碍爱意的传达,所以东方含蓄之美可不背你不敢表白的锅。对于患有恋爱前兆恐惧症的“病友”,她们最应该放下的是面子,生活已经如此复杂磨人,在感情这片净土上还要欲拒还迎、犹豫不决吗?
朋友小袁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他思虑了很久最终决定去她的城市找她,在路上他不断地循环播放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幻想着见面时女生惊喜的表情。但是不巧的是女生出差了,而小袁只跟公司请了几天假,他鼓起勇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