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显解忧」第期
大家好,我是老显。
这里是你我的互动,我用真诚的文字解答你的疑惑、开导你的忧愁,希望你受益。「老显解忧」是一个新栏目,未来会固定放在我推送的次条或第3条。
文章字数在字左右。
这里没有广告,甚至没有图片,可能也没有阅读数据,只是想和每个读者朋友聊聊天。
你打开了本文进行阅读,我很开心,谢谢你。
Rickie:
我也想多读书,但总有选择恐惧症,一下子又不知道从哪本书开始读起,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下一本又纠结了。
感觉自己有时选的书又不对,好像学到的不多。是不是读书方法上不对?
老显:
不是你的读书方法的问题,而是你的心没有静下来,同时,又贪心。
我也曾遇到你类似的、更严重的问题,你是选择恐惧症,我是疯狂买书又不看症。
前年,我在趁网店折扣,趁机在网上下单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所有购买的纸质书籍,都是我在豆瓣、kindle网站上,花时间花心思精挑细选的好书。
一不小心,买多了。
三本书同时到手了,第一天很有冲动拆封一本来看,看完第一本,剩下的两本就失去了兴致。因为,又有新一批购买的书到了,我又去拆封新书。
如此恶性循环,结果看的书确实不少,但比较凌乱,没有系统化。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混乱问题,于是,面对住处的一墙好书,我根据书的类别来挑选。比如,这周读悬疑推理系列,选上一两本,看完再选,下一周读纪实故事,也是选一两本来读。
一位同样热爱读书的前领导,有一次聊天,谈到读书方法,他说他喜欢按作者类别来读。
比如,买下东野圭吾的几本经典著作,一次性连着读完,脑中就会对这位作者以及作品,有整体的看法、印象甚至评价,这样看的书,理解能透彻些,看得也更深入。
读完这个作者,可以找类似的作者,比如东野圭吾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可以找其他类的作者,比如写文学的王小波或余华,比如写干货的查理芒格,等等。
从作者的系列作品,去读书,去品味这个人的写作和思想,定能斩获颇丰。
我思考了一番,这个方法,非常适用于写作初学者,想效仿某位大师手笔。我之前喜欢余华、王路的文笔,便去搜他们的作品拜读,并品味其中的写作手法,特别有启发,写着写着,我的文风有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你想通过书籍去学习知识,那么以上的方法很实用,通俗易学,又能打破你的选择困难症。你只需要选定一种类别,或选择一位作者,找他们的作品,连贯读三五本。
我一直鼓励别人写书评,没有输出的输入不是真正的输入。
写书评,是对自己理解书本知识的情况梳理,以及感想反馈。读完一本书,肯定有想法,那就写下来嘛,别光想不写,即使不写,说也可以,不说不写也行,那就去照着书中方法去做。
读完后,什么都没有做,却还纠结着下一本读什么,并陷入选择恐惧中,那你就成了书本的奴隶了。
真正的读书不讲究数量,而是讲究质量,你对书深入理解的程度,决定了读书质量。
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