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的《爱、死亡、机器人》看完之后,后劲是有,但不够大。只能说比第二季强不少。
或者说这一季只有死亡、暴力和机器人,关乎爱太少,美感不太够,当然有几集观感还是相当不错的,也有几集我是不敢直视镜头的,对密集恐惧症和极度恐虫者不友好。
《人生切割术》倒是远超过我的预期,给我带来挺大的惊喜,尤其看完第九集之后,真的是迫不及待想看到第二季。
前几年看《逃离丹尼莫拉》时,就注意到导演的镜头语言很出色,没想到在《人生切割术》中,很多镜头完全不输《使女的故事》和《西部世界》。
而故事架构上也有《西部世界》+《楚门的世界》的感觉。
从风格和气质上来说,这部剧真的和苹果这家公司的气质非常吻合了。
剧中的四个职场打工人被窥探、被监视,被各种压力测试,被洗脑,公司墙上到处是企业创始人的画像和语录,每人都会熟背创始人的愿景和理念,公司的行为守则是厚厚一本书,包含了对员工方方面面的行为指南。
公司的电脑里、员工的车上到处都是创始人的头像。
虽然是美剧,但还是看出了一种奇妙的熟悉感。
这里工作的员工都被实施了一种“分离手术”,即大脑被植入了一个芯片,从而人格被一分为二。在公司时,你完全不会记得外面的任何事,你的家庭、朋友各种事情都统统想不起来,不会受任何工作以外的情绪干扰,只会安心工作。
而当你走出电梯时,你想不起任何工作时间里的事,哪怕跟同事、上级擦肩而过,你也认不出对方。
听上去似乎合理,下班不想工作上的烦心事儿,而上班时,对于公司来说,员工就是个具备一定素养而无情绪波动,不会怀疑,只会相信的听话小白兔。
公司的治理方式也看上去很熟悉,对立、分化各个部门,不允许部门之间来往,对员工的管束如同对待小孩,被分配的都是根本不明白其意义的,莫名其妙的工作,但却有明确的考核和进度,每个人是流水线上的一环,枯燥重复,既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何意义,也不知道所谓的数字精检代表着什么。
惩罚员工是洗脑、忏悔和被关进小黑屋。
无处不在的监控,无孔不入的洗脑和逼你忏悔,员工获得的奖励都是些无聊且愚蠢的小玩具和华夫饼。
或者一支五分钟的音乐,可以跳几分钟舞蹈,员工还要做出一幅无限感动和受用状。
公司创始人在这里是神一样的符号,他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他看着你,他爱你也惩罚你,他说你们都是他的孩子。
这些做了分离手术的人,白天另一个自己虽然是在公司工作,那里却仿佛是另一个平行时空,在这里,公司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公司,而是创造了一个极权的国度,无处不在的压迫和精神折磨,虐待着这些员工。
当到处都是回字形的结构,迷宫一般的走廊,所有的规则都是公司说了算,甚至公司墙上的时钟,你也只能相信这个时间,而没有其他的时间做对照,当任何事物都只有一种标准的时候,环境就会变得相当可怕,你怎么知道你是工作了八个小时,还是12个小时呢?或者完全就没有走出过公司?这完全取决于公司的良心。
全剧没有一个暴力和恐怖的镜头,但就是让人觉得汗毛竖起,那种对于头脑和精神的渗透和控制,让人觉得绝望和压抑。
每一个新来的员工都尝试过特别激烈的反抗和挣扎,但公司已经积累了非常有效的经验和手段让他们很快就认清现实,不得不做出屈服。
每一个新来的人都想马上辞职,但被告知,外面的那个人才是主体,才拥有对这具身体的支配权,公司里的这个人格无权辞职和伤害自己。
即使在工作中受了伤,下班后也完全不会记得,更不会向公司索赔,而公司则会表面上体贴的送你一些餐厅的消费券,告诉你的伤只是今天在工作中不小心的意外。
并且告诉你,你不是无法离开这里,而是你自己选择了回来。
“每次你回来,都是自找的”
还真是权力的傲慢呢。
这些甘愿接受分离手术的人,往往是经历了巨大的痛苦,而无法走出来,马克以为通过分离手术,形成另一个人格,就会完全忘记失去妻子这件痛苦的事情,就可以专注工作了。
而分离出的那个人格,则像初生的幼儿般,一出现就被投入到了仿佛极权社会的公司中。
虽然具备本体的素养,但却对自己的过往和经验一无所知。
这些工作人格如同刚初生的婴儿般,一醒来就在一个极权环境中,被规训、被洗脑、被惩罚,他们面临着至少两个层面的压迫:一重是来自于整个系统对他们的压迫,一重是主体对他们的压迫(例如赫利R的主体就在视频里对她说:我才是人,而你不是,如果你敢动我的身体一个指头,我会让你生不如死)
虽然马克S在卢蒙公司只有两年,也就意味着马克S这个人格只有两岁,但无论是两岁的马克S,还是新来不过几天的赫利R,还是三年甚至更久的迪伦和欧文,虽然看起来,公司里的一切,无论是员工、环境,还是规章,福利和心理措施,一切都极度理性、有序和完善,但仍然让员工们感到绝望,当新来的女员工赫利R到来后,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赫利R的拼尽全力的反抗,无论是自杀、自残,这都让马克S感到一种久违的真实,当初的他反抗的比赫利更激烈,看着她,就想起了当初的自己。
外面的马克曾经是一名历史学教授,他对于自己姐夫的书是不屑一顾的,认为书中的内容就是老调重弹,一些陈词滥调而已。然而就是这本书,当阴差阳错的被监视马克的高管带进公司后,这本书上对于工作、自由、自我的解释,却成为了马克和迪伦公司人格觉醒的启蒙之书。
迪伦和马克分别背着对方,偷偷的、如饥似渴的看着那些书,那些文字如同一声声惊雷在他们心中响起,觉醒和反抗的种子从此种下:
“如果你是战士,别为你自己的自由而战,而要为你战友的自由而战。这样,战争对你俩来说,就会更加鼓舞人心。
“好人遵循规矩,伟人遵循自己”
“如果你发现,你为了适应系统而委屈了自己,那就该停下来想想了-----该改变的到底是你,还是系统。”
“兢兢业业的当中是井夜(井中的黑夜)PS:这条很难翻译出英文原文那种一语双关的意思。
难怪过去的历朝历代都会有禁书的存在。
这些思想的火花让迪伦这个原本最好强,最在意每次的季度考核奖励的人,却主动愿意留下来承担最危险的工作,送另外三个伙伴出去体验自己主体的人生,去认识外面的那个自己。
也让马克开始一次次去帮助赫利R,从监管者转变为反抗同盟。
事实也证明极度理性的洗脑和严苛的规章终究抵不过情感的冲击,一次突然的强制加班上线,迪伦的孩子扑进他的怀里,叫他爸爸,虽然公司人格只短短上线了几分钟就被强制下线,但一声“爸爸”和那个拥抱,那种被依赖、被信任的情感,让迪伦迫切渴望知道外面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也让迪伦第一次疯了一样攻击了公司的黑人主管,并咬了他。
欧文也因为和伯特那种强烈的情感,哪怕公司手册不允许员工发展出浪漫的关系,也一次次铤而走险,违犯规定。
原本的欧文可是将员工手册内化与心的老员工啊。
空洞而理性的洗脑,终究抵不过情感的冲击。
痛苦的记忆,才是觉醒的开始。
奥威尔说:
除非他们觉醒,否则永远不会反抗,但除非他们反抗,否则不会觉醒。
第九集,他们的觉醒和反抗让人看得热血澎湃。
“握紧拳头,他们就无法将你钉在十字架上”
“伊根老板的哲学是“光明至上,为何把我们排除在外?为何我们还在地底黑暗中工作?”
“驯服一个囚犯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以为他是自由的。”
在这个让人无比向往希望的春夏之交里,这部剧是上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