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胸闷、恶心、头晕……感觉像是心脏病发作,却查不出病因?
你可能有恐慌症!
惊恐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反复的突然恐惧,会出现猝死、恐惧、心悸、恶心、出汗、胸闷、头晕、不真实、四肢麻木或颤抖等。
上述状态称为“惊恐发作”。在第一次攻击后,我经常担心另一次攻击。
恐慌症其实是焦虑症的一种。
焦虑、紧张或不安是这些身体不适背后的原因。焦虑会激活自主神经的强烈反应,导致惊恐发作,加重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得了这个病就得去心理科!
很多惊恐障碍患者因为发作时明显的胸闷胸痛,往往以为自己心脏病发作了,但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心脏有任何异常。
在看了很多次急诊科和心内科之后,被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推荐到心理科。这时患者往往会表示怀疑,认为“明明身体不适,为什么还要让我看心理科?”
很多患者持怀疑态度,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缓解,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病与焦虑有关。
惊恐障碍有时会伴有“场所恐惧症”。由于害怕惊恐发作,这些患者往往不敢独自出门,不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超市等公共场所。
这往往是因为我害怕自己一个人在这样的地方疾病发作,没有人帮助我。如果有人在我身边,我会感觉好很多。
得了
,怎么治疗?
惊恐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个体心理成长。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惊恐障碍发作的频率和强度,缓解焦虑。当发作频率较高,出现持续的预期焦虑时,比如每周,就需要每天定时使用抗焦虑药物。如果几个月发作一次,也可以在发作期间临时使用。具体用药需要看医生后再决定。不要擅自买药和服药。
2.心理治疗可以在两个方面帮助患者:一是可以识别惊恐症状,缓解心理压力,减少过度医疗。心理治疗的第二个功能是在潜意识层面与病人一起工作。惊恐障碍患者大多存在人格缺陷或不足,如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强或依赖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分析和处理内心精神世界中被压抑的冲突、欲望和创伤,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3.自我成长:个人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和探索,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完善性格,心智成熟。
恐慌症患者
每天都要注意这几点。
1.避免看恐怖片、玩过山车等类似刺激的游戏,容易引起惊恐发作。
2.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转移焦虑,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症状。
3.创造积极、舒适、温馨的生活条件。另外,患者要多去户外活动,做扩胸运动,慢跑,深呼吸。
4.饮食要合理,营养要均衡,但要注意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烟草等可能或可能导致焦虑加重的物质。
5.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多服或不服药。有时候病人的情绪会不稳定。建议药物由家人保管。
同时也要记住,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是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