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在《拖延心理学》中,作者们从拖延字源学开始,探索了拖延显现的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各方面的原因,还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改善方案,而且作者的很多说法做法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科学研究依据的,作者还不断地增加有关拖延最近的科研成果。
拖延的行为
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但是很多拖延者并不能识别所有这些活跃于表面现象之下的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在杂乱无章和拖拖拉拉背后,大多数拖延者其实是在害怕他们自己无法在根本上被人接受。
拖延的另一个根源是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拖延者常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或者他们常常将时间看做一个需要制服和取胜的对手。这种对待时间的态度激发了更多的拖延。
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它们都在你的拖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神经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一些令人兴奋的发现,它们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拖延。
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你在以往的家庭关系中所受到的影响很可能会在你的生活中延续下去,并可能在维护你的拖延倾向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鼓励你不带批判和责备地去探索和理解这些情绪、生物和社会因素对你的拖延所造成的影响。本书的一个主要观念就是: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而有趣的事情——不否认,不遗忘,不判断,而是如实接受,好好利用。
1、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年,塞缪尔写下了以下一段关于拖延的文字;“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拖延除了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之外,它也是源于你对生活的一些顽固信念。我们一再地听到这样的一些观念,我们将它们称为“拖延者的信条”。
拖延者的信条我必须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我必须避开挑战。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拖延者信条”里的这些信念反映了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虽然“拖延者信条”远不仅仅只是一些不现实的想法。
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2、审问拖延:被架在审判席上的失败恐惧症
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我们相信拖延可能是应付这种恐惧的一个心理策略。
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而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要容易忍受得多。而拖延就可以让这种恐惧有所缓和。
那些拖延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他们足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认为要达成他们的远大目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当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失望之余,他们通过拖延让自己从中退却。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这是完美主义者最喜欢的观念之一。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而找到这个办法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在发现正确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也不承担任何任务。因此,与其冒着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不如什么也不做。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这种“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生活观念在经常拖延的完美主义者那里是颇为常见的。一个事事亲力亲为的人通常不会感知到事情正在离目标越来越近:只要项目还没有完成,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一无所成。
这种“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观念会影响到一个人如何制定目标,会让他想要一下子做到所有事情,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似乎总觉得不够。带着这种“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态度,你会因为很多原因而变得沮丧,追逐完美就像追赶地平线一样:你一直往前赶,但是从来也不能真正赶到那里。
3、对话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对成功具有摇摆不定的心理,而在于成功所引起的内心冲突是否强烈到足以阻碍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否阻碍了我们往前迈进的步伐,是否让我们从滋养生命的冒险中退缩,是否会束缚我们,以至于让我们丧失了自发性、好奇心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
有些人担心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因为致力于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努力和专注,有些人认为他们达不到那样的要求,还是站在原地会比较安全。
那些害怕失败的人不愿意加入到竞争中,因为他们害怕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然而,那些害怕成功的人不愿意加入到竞争中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胜出,从而通过拖延来掩藏自己的野心,因为他们认为竞争本身就有问题。那些害怕成功的人担忧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这是他们的焦虑所在。
承诺恐惧症。想要远离聚光灯和躲避竞争,有一个间接的方法,那就是拖着不做承诺。如果你不承诺,就无法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往前迈进,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惧怕失败的拖延者害怕承诺,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犯错误,或者承诺了不该承诺的事情。而那些惧怕成功的人则担心做出承诺会让他们在为成功做好准备之前卷入竞争。拖延就是他们的刹车装置。
拖延的心理
1、挣扎中的拖延者:成为战败者怎么办
虽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掌控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必须学会去遵守那些不是我们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并顺应别人的需要。然而,那些对掌控感十分敏感的人或许不喜欢任何规则,他们会抗拒任何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对他们中的有些人而言,拖延成了他们获取掌控感的一种方式。
弱势者的权力。拖延之战也发生在一些存在着权力等级的情况中。光是有人处在一个比你更有权威的位置上就会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在高度集权的公司、学术界和家庭背景下,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他们的上司,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报复的滋味。拖延也可以带来复仇的快感。如果你受到某个人的伤害、欺负、怠慢或者背叛,你可以利用拖延加以报复。或许你的一个同事批评了你的工作;或许你的伴侣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关心你;或许你的经理没有通知就改变了规定。那个时候,拖延就成了你让这些人感到痛苦和烦恼的手段。
终极之战。在所有的拖延之战中,跟现实相对抗的战斗是最不可思议的。我们中有些人就不愿意接受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无法容忍限制;我们容忍自己不能控制他人;我们也无法容忍没有人会来拯救我们。有时候人们会臆想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并以此作为生活的依据,他们把这样的臆想看成了现实。
拖延常常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一个人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我没有必要按照你的规定或者要求来做事。”利用拖延来抵制被人控制的人可能是想保有他们独立的个体感,他们必须确信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
当我们理解了拖延不仅仅是为争夺控制权而战,也是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重而战时,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争战中会激起这么强烈的恐惧,为什么这些拖延者会如此顽固地不愿意改变。
有些拖延者在这样的争战中为了获胜甚至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为了赢得个人的权力感和主导自己生活的权利,牺牲掉一些重要的事项在他们看来是必要的代价。
在抉择和承诺中拖延是保护你自己的一种间接方式,因为别人对你的立场不清楚,就无法限制你。然而,一旦你做出了抉择或者承诺,你或许会感到自己中了圈套或者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你那基于不可知和无从捉摸的安全感就会消失。你唯一的保护看来就是免于做出任何大小的承诺。那样的话,你就可以在别人一有任何控制你企图的时候就转而投身别的事情,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躲避。
避免公开作战的拖延者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是为独立的权力而战,因为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就会冒着暴露他们弱点的风险,这样也会使他们败下阵来的风险加大。同时,当你在秘密地为独立而战的时候,你的对手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争战,所以也就不太可能对抗你,你获胜的几率就加大了。
2、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拖延除了能够保护一个人免于遭受他人评断,免于陷入与人抗争之外,还能够调节跟其他人的亲疏关系。维护一定的人际距离,无论亲疏如何,对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像有些人的生活是由取悦别人或者争强好胜这样的心理动机所主导一样,另一些人的生活则是由他们对于心理舒适区的需要所主导,心理舒适区决定了他们跟周围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跟人太亲近或者太疏远,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想要回到让自己舒适的区域,拖延就成了维护他们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
害怕疏远的人都是通过与人保持亲近的关系来获得巨大安全感的。而害怕亲近的人则刚好相反,与人保持距离会让他们更加自在。一旦有人可能会逼近他们,挤压他们,拉扯他们,有求于他们,他们马上就提高了警惕。他们依赖于自己的雷达系统,不断地扫描周遭的环境,寻找是否有被侵犯的迹象。一旦有人在雷达屏幕的边缘出现,他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并马上采取撤退的行动。拖延是他们逃跑的一种方法。
3、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它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与那些能够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之间自由而流畅地出入的人不同,他们一直在其间挣扎。有些人把钟表时间看成无关紧要的,认为它不够人性。有些人则始终处于时间混乱中,一开始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因为突然之间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而这样的经历只会在他们身上一再重演。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是构成自我认同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它跟你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你的生物遗传以及你的个人心理都息息相关。
想要让某人接受你的主观时间注定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与钟表时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你可以做到的或许是相互理解对方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并以此达成某种妥协。
拒绝接受钟表时间、坚持遵行自己的主观时间会让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也因而造成了你的拖延和延迟。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情,感觉可以不顾后果而掌控时间,这样做势必会造成拖延,而拖延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给了你一种全知全能的幻觉:你可以掌控时间、掌控他人、掌控现实。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你无法超越时间的规则,也无法避免丧失与限制,更无法抵挡变化和死亡。
拖延几乎总会设法在某一个人生阶段抓住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推迟做出是否要孩子的决定,与你在靠近40岁的时候推迟做出这样的决定,它们并不是一码事。老是拖着不花时间去研究不同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条款,这或许对30多岁的你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它将会对50多岁的你产生重大影响。当你的时间阶段跟你的人生阶段不能吻合的时候,你的拖延会将自己拖到一个大麻烦中。
战拖行动
接下来将为你呈现克服拖延的各种技巧,帮助你控制并最终克服拖延问题。这些技巧都是围绕着拖延者的心理根源而设计的,如果你确实加以运用,一定会有效果。
当你试着落实我们的建议的时候,你或许发现,动力和阻力在同时起作用;就像你在做其他一些事情的时候一样,你会产生抵抗,你还会寻找借口。我们希望你仔细检查一下你是如何应用这些合理而有效的技巧去改变自己的,因为抵抗并不是你的敌人,它可以被转化为盟友。当你发现自己没有采取行动去使用这些技巧的时候,通过询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是什么让我感到特别不舒服?这样做是否触及了我过去的某些东西?我是否正在面对某些我过去一直不想面对的事情?是什么让我觉得我不能做到这些事情呢?
当人们观察到自己的所想所为,看清了他们内心的抵制,他们就会意识到,这样的机械反应是他们原有的心理模式在背后作祟的结果,而没有从当下的处境中做出直接的反应。另外,一旦人们找到那些抵制背后的心理原因,他们常常就不再那么疲于应付或者心生恐惧了,这对他们继续往前很有帮助。
改变是一个过程
做出改变和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变发生的模式有很多种。詹姆斯·普罗察斯卡找到了一个可以预知的改变顺序,称之为“改变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