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题策划丨接过前辈钢枪承续家国情怀翼
TUhjnbcbe - 2025/6/9 9:26:00
                            

原创夏澎军嫂微平台

《军嫂》杂志为您推荐温暖故事

年5月,西北高原,黄沙漫天。

空降兵某部正在进行一场实战背景下跨昼夜长途拉练,茫茫队伍中,一名女干部负重前行的身影格外显眼,她就是该部运输连三排排长陈宇环。这个出身于飞行员家庭的女孩,有着“蓝天军娃”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特质。

年11月,空降兵某部排长陈宇环与父亲

领悟

陈宇环的父亲陈正辉是空降兵某部的飞行员。小时候,父亲在陈宇环脑海里是模糊的,她记得似乎只有妈妈在身边,很少见到父亲的身影。

陈宇环上小学时,父亲回家的次数多了一些。妈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带她到部队去看望父亲。那时,她才知道父亲是一名飞行员。

父亲每次回家,都带着陈宇环去看电影。父女俩特别喜欢看《精武门》《霍元甲》等,影片中的英雄常常让陈宇环崇拜得五体投地。“跟父亲一起看电影对我影响挺大的,那时候特别想当英雄!”陈宇环说。

最令陈宇环难忘的,是8岁那年登上了父亲的飞机。那次,母亲带着她去部队看望父亲,经允许后父亲专门把母女俩带到停机坪,看他驾驶的一辆运输机,还带着她们登上飞机。父亲坐在驾驶舱里,母女俩在后面。机舱内,陈宇环高兴得尖叫起来。她觉得父亲很了不起,居然能够开这么大的飞机。

在家里,陈宇环最喜欢的是父亲那顶白色的飞行头盔,她经常把头盔歪歪扭扭地戴在自己的头上,做着鬼脸对父亲喊:“我也是飞行员了!”

陈宇环15岁时,父亲才告诉她飞行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对她讲起自己在飞行中遇到过的特情。一次飞行中,一台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冒出浓浓黑烟!情况紧急,但父亲并没有慌乱,而是严格按照规程处置特情,最终安全返航。

父亲说,越是紧急时刻,越要保持沉着冷静。陈宇环深刻体会到,父亲之所以能够数次化险为夷,离不开日常的刻苦训练。她慢慢在心中给自己提出要求: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认真对待,力求精益求精。

陈宇环近照

磨砺

年9月,陈宇环考入空军勤务学院。

初入军校,初着军装,除了兴奋外,更多的是考验。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日常管理让陈宇环度日如年,每当自己将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的话。

一次,父亲打电话过来,刚开口问“累不累”,陈宇环就忍不住大哭起来,一个劲儿地倒苦水。

“闺女,一定要坚持住,军人就要学会吃苦,在吃苦中锻炼自己。”父亲安慰她说,“你可是飞行员的女儿,应该比别人更能吃苦才对。”

“飞行员的女儿”,这几个字深深烙在了陈宇环心上,她坚信父亲的话,相比于父亲驾驶战鹰,自己眼前的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新训后期的一次拉练中,陈宇环一度高烧不退,但作为班长,她死活不肯上救护车,硬是走完了全程,到达终点时嘴唇都紫了。

“爸,这次拉练我全程没有掉队,作为飞行员的女儿,闺女没有给您丢人!”事后,给父亲打电话,陈宇环闭口不提生病的事情。

新训结束后的一次定向越野比赛,陈宇环作为队长,带队和其他学员队男生组比赛。她带着一群女兵在山里跑,腿被尖刺划伤,自己竟浑然不觉。最终,她们击败大多数男生组,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直到回宿舍,陈宇环才发现腿上被划开好大一道口子,迷彩裤都被染红了一大片。

军校期间,每次遇到难题和困惑,父亲总能帮陈宇环找到解决的办法。陈宇环学的是管理工程,刚接触专业时总是心浮气躁,每次打电话都对父亲抱怨专业太难,静不下心来。

作为一名老飞行员,陈正辉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处置飞行特情要沉着冷静,才会有清晰的思路。你学专业也一样,静下心来把思路理清,不能有畏难情绪,否则将来怎么胜任岗位?”

时光飞逝,3年的军校生活转眼间结束。毕业前夕,陈宇环除了期待和兴奋外,还有些许的焦虑。

“爸,我好害怕分到部队去,要是胜任不了岗位怎么办?战士们不配合工作该怎么办……”

“傻丫头,能力素质是锻炼出来的,官兵关系也是处出来的,只要自己用心了,没什么难的。”父亲一边疏导女儿,一边结合基层经历为她厘清下部队后的工作思路,帮助她消除“岗前恐惧症”。

陈宇环近照。摄影/方超

绽放

年6月,陈宇环分到了空降兵某部,成为一名排长。虽与父亲不在同一个单位,但离父亲的单位很近。下部队前,陈宇环利用短暂的假期专门去看望父亲。这一次,父亲和她聊起了职业规划,也聊起了军旅感悟。

“闺女啊,咱们空降兵是一支重要的突击和威慑力量,需要深入敌后作战,风险很高,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敢于挑战。”

“空降兵最多不就是跳个伞吗?能有多大的危险呢?”

“跳伞只是一个方面。就拿你老爹来说,每次升空执行任务,能够安全着陆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父亲的话,陈宇环似懂非懂,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理解其中的深意。

在空降兵部队,新毕业军官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空跳伞。也许是听惯了父亲高空飞行的经历,陈宇环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陈宇环身体协调性好,掌握动作快,被同批战友取外号“习武奇才”,又因为模拟出机门爱往外冲,被教员称作“小钢炮”。一次训练,陈宇环不小心脚后跟受伤,导致平台训练的动作跟着变形。本来打算养好伤再训练,但看着战友们都在刻苦训练,她非要加入训练。教员拿她没办法,只好让她跟着在小石阶上跳,然后一点一点增加高度,慢慢地进行恢复。

随着首个跳伞日的临近,相比其他人的紧张,陈宇环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她想起父亲说的空中的美妙场景,那是勇敢者挑战的蓝天,也是她向往已久的蓝天。

“闺女,跳伞一定要注意安全,勇敢跳,明天我和你妈去看你跳伞。”跳伞日前夕,父亲专门打来电话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听闻父母打算到着陆场去,陈宇环连忙制止:“别去了,你们去了反而让我分心。”

年10月21日,是让陈宇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既是她的首个跳伞日,也是她23岁的生日。背上伞包、登上飞机,随着飞机起飞,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瞬间袭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让陈宇环没有想到的是,投放教员为了活跃气氛、舒缓压力,居然带领大家唱起了生日歌,这让她感到既意外又惊喜。“好好跳,下去以后我们再给你过生日!”投放教员一边说一边朝着陈宇环竖起大拇指。

飞机很快到达预定着陆场,机门打开,随着跳伞信号发出,陈宇环勇敢地跃出机舱。

经历了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后,陈宇环被巨大开伞动载往上一拉,她知道自己的伞打开了。检查完伞衣、伞绳没有破损,陈宇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天空是那么蓝,大地是那样美,除了呼啸在耳边的风声外,一切都很美好。父亲说的没错——这就是他一直热爱的蓝天。

安全着陆后,陈宇环背着伞包返回时,隐约看见远方两个熟悉的背影,她很确定那就是父亲和母亲。可还没等她走近,两人已不见踪影。现场保障人员告诉陈宇环,她的父母很早就来到着陆场,还骄傲地告诉大家:“23架次第4名,就是我们的女儿。”可最终怕她分心,看到女儿安全着陆后,他们悄悄离开了。

那天晚上,父亲还一本正经地打“闺女,今天跳伞顺利吗?有没有受伤啊?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挺好的,一切顺利,晚上队里还给我过了集体生日。”陈宇环的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她刻意忍住,不想拆穿父亲的“谎言”。

第二次跳伞,由于空中气流不稳,她和一名战友险些发生两伞相插的险情。看到战友迎面而来,她先是心里一紧,随后立刻按照特情处置方法,果断拉下右棒,最终两具伞“擦肩而过”,有惊无险。

“跳伞如此,那飞行呢?”经历了一次跳伞特情,陈宇环更加理解了父亲的不易。

年5月,陈宇环随部队来到高原开展实战化训练,克服低压缺氧、沙尘肆虐的恶劣环境,与战友们圆满完成了多项任务。

经历过临空一跃的兴奋、惊心动魄的险情,也经历过沙场点兵的历练,陈宇环理解了父亲,也懂得了一名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她将继续沿着父亲的航迹加力起飞,在祖国的蓝天上绽放出一朵美丽的伞花。

寄语

在我印象里,陈排长遇事从不慌乱,这也许和她从小受到飞行员父亲的影响有关。我们连队经常会遇到紧急保障任务,每次陈排长都会请缨,每次她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在她看来,男兵能干的事情她同样也能做到。用她自己的话说:同在空降兵工作,再怎么样也不能给父亲丢脸。大家非常喜欢陈排长,也非常佩服她。

——空降兵某部四级军士长张哲

(本文刊登于《军嫂》年第6期,图片除署名外由作者提供)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张建动

制作:崔馨月

“军嫂微平台”(junsaozazhi)为《军嫂》杂志社唯一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策划丨接过前辈钢枪承续家国情怀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