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社交恐惧症,能发信息的时候绝不打电话,能避开的时候尽量不打照面,就算坐在一个办公室里,能用聊天工具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会站起来喊一声。
很多时候都是顺应着自己的主观意识,不经意间的就做了选择,并非刻意而为之,但这些恐惧感导致的逃避行为俨然已经逐渐成了人们的一种通病,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不受外界的各种“打扰”,那可真是万事大吉了。
聚斯金德的《鸽子》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活在恐惧之中的人,他不仅是社交恐惧,而是对于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在故事中的主人公约纳丹看来,他之所以恐惧这一切,是“因为他不喜欢动荡,讨厌那些打破内心平衡、扰乱外界生活秩序的事件。”
然而事实上,一只鸽子就足以成为约纳丹眼中的动荡。
鸽子,究竟是什么?
一只小小的鸽子却成了约纳丹的恐惧源,让他收拾起行李,开始了一场城市流浪逃亡,这听起来是那么匪夷所思,却是真真正正地让约纳丹焦虑到弃世而去。
他可以在24号房间搭建起自己井然有序的小王国,可以算好时间避免和任何一个邻居碰面,却不可以对一只悠然自得的鸽子视若无睹。
“这只眼睛里没有一点光泽,没有一线闪光,没有一丝生命的火花。这是一只视若无睹的眼睛,它注视着约纳丹。”
约纳丹就是被这样的“眼神”逼退的,恐惧自心底生出来,聚斯金德在这里对于约纳丹恐惧而焦虑的心理描写简直入木三分。
就是这个“罪魁祸首”打破了自己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平静生活!面对一直看起来“咄咄逼人”的鸽子,约纳丹转瞬即逝间心里已经掠过无数的想法:
首先,鸽子会引发他一系列疾病,“他现在就要心肌梗塞,或者中风,或者心力衰竭。你现在正好到了得这些疾病的年龄”;
然后想到如果杀死这只鸽子会产生怎样的可怕后果,“向鸽子开枪是一种粗野的不法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如果枪杀鸽子,你会被没收武器,丢掉职位,还得去蹲监狱。”
那么,怎么办呢?和它一起生活?当然不行!“鸽子是混乱和无政府状态的集中体现,一只鸽子可以制造无数的喧器,它会用爪子抓人,用嘴巴啄人的眼睛,它不停地弄脏环境,抖掉身上可怕的细菌和脑膜炎病毒,鸽子不会孤身独处,它会引来其他鸽子,它们交配、生育,迅速繁殖,一支鸽子大军很快就会把你包围,你就再也出不了房间,你会饿死,会因自己的粪便窒息,不得不从窗口跳出去,四肢骨折地躺在人行道上。”
……
于是他逃了,逃离他的24号房,开始了一天的城市漂流记。
然而这一天的流浪经历过于不美好,街边的流浪汉享受着自己的美食,却让他回想起流浪汉屁股对着他在街上拉屎的经历;长凳上的钉子挂坏了裤子,却让他觉得负伤的是自己,他的鲜血、他的在体内循环往复的生命从伤口中汩汩流出,如果不能立刻缝合伤口的话,他就会死去。
所有的一切细微的影响都变成了他心中巨大的恐惧,如酵母一般在约纳丹的身体立慢慢地膨胀、发酵,胀破了他的头脑使他无法思考,以至于让他想到了死亡。
那么他究竟是在恐惧什么呢?我们或许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只鸽子就会引发约纳丹如此多的内心活动和巨大的恐惧。
鸽子(聚斯金德作品集)京东官方店旗舰店¥39.3购买很多时候,经历会决定思想和行为,已经五十岁的约纳丹这半生过得实在不易,他从二战的战火硝烟中走过,又经历了家庭破碎的折磨,也没有朋友。
后来约纳丹成了一家银行的守门人,日复一日地站在银行门口,这份差事曾经在他看来是交到了一份好运,而如今呢,或许也不过是银行的一种摆设和装饰,而非一个活人。
战争的磨难,离去的亲人,私奔的妻子……这一切经历让约纳丹的困惑与不安成倍加剧,悲观情绪被无限放大,他将自己的内心圈进在一个孤岛之上,害怕一切破坏既有秩序的“意外”,哪怕只是一只鸽子。
人畜无害的鸽子背后是内心秩序的打破,是意外因素带来的慌乱与恐惧。正如眼前的岁月静好背后,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宏观背景,也是那段历史造成的难以磨灭的惨痛回忆。
你心里的“鸽子”是什么?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着这样的一只鸽子,一只随时可能会破坏秩序,引起恐惧的鸽子,只不过,有的人赶走了鸽子,有的人却是被鸽子赶出了家门。
生物都是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躲避着可能带来伤害的一切,于是,假想敌便不断产生,小心翼翼维护的安全领域和尊严,其实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敌人当真那样强大吗?很多时候,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强加给它的一场内心戏而已,譬如让约纳丹恐惧万分的那只鸽子,它还没有做出任何行动,却已然引起了对方的一系列遐想,似乎它的头是高昂着的,眼睛是充满恐吓的,嘴巴随时可能啄上一口。
那么它究竟造成了什么伤害呢?最多可能只是留在走廊的那一坨鸽子屎罢了。
在很多时候,恐惧的来源都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内心戏,然而这场内心戏的威胁却是很难去克服的,为了躲避这场戏份的上演,我们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壁花,可以隐身起来,不需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