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被欺凌怎么办李玫瑾不仅要打回去,高段
TUhjnbcbe - 2025/6/11 23:08:00

校园霸凌离我们的孩子并不远,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事件,柳州市一所小学校,再现校园霸凌,网络疯传的视频,让人看了揪心又气愤。

视频中四个男孩儿打一个男生,轮流对其殴打,踢踹,这个小男生先被按倒在地上,后来又跪在地上一直哭,完全没有反抗的意识与能力,后来这几个施暴者又点燃了鞭炮放进这个被霸凌的男生兜里。

经采访核实,这是一群小学生,霸凌者六年级,被霸凌的孩子五年级。家医院检查,经诊断这个被霸凌的小朋友,测验显示为中度抑郁,心理医生建议加以心理干预,促进孩子心理健康以及情绪的恢复。

而从霸凌者,到被霸凌者,已经旁观者都亲身经历却不同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暴力背后,幼小心灵的扭曲。

校园欺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还记得周冬雨的电影,《少年的你》周冬雨演了一个被长期霸凌的女生,由于面临高考,她的同学劝她忍着,高考完就好了,而当她告诉老师的时候,老师的说法是她们怎么偏偏挑中了你。给警察打电话,等警察联系上的时候,霸凌已经结束了。

霸凌者越来越肆无忌惮的对周冬雨施暴,扒衣服,剪头发,语言的侮辱轮番不下。后来由于周冬雨的失手,还是将施暴者推下天桥楼梯导致死亡。

虽然电影结束了,但是校园霸凌并没有结束,校园霸凌带给受害者的影响会是一生的阴影。

1.性格变化巨大

在知乎的话题回复中,很多人表示,在经历了校园霸凌后,性格变化是最大的,不信任身边的人,不愿与人交往,并且自卑敏感,害怕被孤立,害怕一个人走,甚至变成讨好型人格,谁都不敢得罪与拒绝。

更多的是受到了抑郁症的困扰,密闭空间恐惧症,社交障碍症等。最严重的的有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被霸凌者角色转换,从霸凌弱小的同学中找到平衡以及快感。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孩子被霸凌后,有的孩子变得软弱,而有的孩子或许因为求助无门,而踏上了霸凌者之路,他或许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知,比如若肉强食。

可以从欺负弱小的同学中,获取一些快感,转移自己的痛苦,内心的不满,仿佛可以“一雪前耻”,从众暴力行为仿佛是最好,最直接的宣泄痛苦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曾针对“校园霸凌”展开问卷调查:

在3万6千多名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亲身经历过校园霸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绝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别人欺负过。

校园暴力是怎么形成的?

1.校园暴力涉及范围很复杂,包括学校,法律,家庭以及社会因素,其中任何一项发生问题都可能酝酿出一场校园霸凌。

2.家庭双向教育缺失,很多家长只是告诉了孩子不可以被欺负,但是没有告诉孩子同样不可以欺负别人。

如何预防校园霸凌,以及发生霸凌事件怎么办?

1.与老师,学校保持良好沟通

孩子被欺负,不要升级到有严重后果的霸凌事件才引起重视,很多小朋友包括在幼儿园里,被抢玩具,被撞倒等都可以算作欺负。

明星霍思燕的做法堪比教科书式的解决方式,一天嗯哼从幼儿园回来后,哭着说:“我又被同学揍了。”霍思燕虽然非常生气但是没有直接去找对方家长或者老师,而是等嗯哼情绪恢复了,仔细询问了情况,与老师取得了联系。

2.增强孩子体育锻炼,让身体更强壮

李玫瑾教授斩钉截铁的回答,当然要打回去了。但同时,李玫瑾教授也强调了如果体力相差过于悬殊,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躲避技巧,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中说:“孩子被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没有反抗能力而不敢反抗。

霍思燕虽然与老师联系完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而是带着孩子报了几个体育兴趣班,网球,橄榄球等等。因为孩子身体强壮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利用工具书,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生来就是一只善良的天使,由家长给孩子涂上了各种颜色,我从孩子六个月起就开始给孩子看合适的绘本。

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促进孩子大脑开发,另一方面就是可以通过书中的故事,来养成孩子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生动有趣。

同样选择绘本,我会选择功能性强一些的。

《幸运的米拉》,是一套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安全教育绘本,通过行为篇,我家孩子学会知对错,不欺负人,同时还知道了我不可以胆小,不可以磨蹭,不可以撒谎等等。只要孩子犯错了我会问他米拉是怎么做的?米拉会这样吗?孩子都能知道并且记住。所以推荐给大家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被欺凌怎么办李玫瑾不仅要打回去,高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