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爱打电话了。不要说正经说事了,有时就连软件叫个车,我也很不愿意接司机师傅打过来的电话,只有旁边有人,我就一定立刻会将电话递给Ta:“拜托你帮我告诉司机我们在哪个位置好不好”。
前几天在办公室提起了这件事,竟然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现在电话打得越来越少了,有时听到铃声都会不舒服,在有其他沟通方式的情况下很少选择打电话。还有一个小伙伴感叹道:“我都觉得自己快有打电话恐惧症了”。
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数据表明,在年,人均每天平均会接到12个或以上的电话;而在15年,另一个针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小组数据指出,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低于6个。据预测,这个数字还在下降中。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人们不得不使用电话交流的场合也越来越少了。
对于打电话这件事,你有以下这些体验吗?
·手机几乎永远处于静音状态
·在有其他方式的情况下绝不选择电话,即使它可能更高效
·在有来电时第一反应是紧张,拒绝和逃避
·听到铃声响起会莫名焦虑
·经常在犹豫中错过电话,却又没有勇气拨回去,然后在对方再次拨来时感到加倍紧张
·在电话通话时很容易感到尴尬无措,时刻想要结束通话
·在不得不主动给他人打电话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心理建设
英国心理学家GuyFielding早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年轻人中有大概10-15%的人
有电话恐惧(telephoneapprehension)的现象,即对于打电话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不过,虽然“电话恐惧症”是一个人们偶尔会用到的词,但事实上,它目前还并不是一个纳入了最新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可被单独诊断的心理疾病。
在现能够被诊断的心理疾病当中,与电话恐惧相关性最高的病症是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disorder)。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里,对社交焦虑症大概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1.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面评价
3.任何社交情况几乎都总是能触发恐惧或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可见,社交焦虑者的恐惧来自于几乎所有需要与人接触的社交场景。因此,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精神病学家JeamKim也指出,电话恐惧也许是社交焦虑症的表现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恐惧打电话的人在其他社交场景中能够表现得很自如。
也就是说,对于社交焦虑者而言,打电话也许是会让他们焦虑的场景之一;但不喜欢打电话的人却不一定是社交焦虑者。另外,达和到诊断标准的社交焦虑者不同,对打电话的排斥很少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1.电话沟通加重了人们的失控感
与文字、语音信息等沟通方式相比,电话沟通包含强制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电话的强制性在于,如果是重要或必要的来电,我们是不得不接的;即使“逃”过了第一次,之后也依然要面对。且,在通话过程中,几乎是默认一定要对对方的话作出回应的。
而即时性则表现在,从铃声响起到接起来,只有短短几十秒的反应和准备的时间留给我们。并且,在电话沟通时,我们思考、回避和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润色的空间也都十分有限,需要几乎立刻对对方的上一句话作出回应。
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