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7/14 11:41:00
我们经常接到“恐狂”者的咨询通常是一些角度刁钻的问题“野狗冲我吠,我脚上有伤,这样会不会得狂犬病?”“摸了狗尿过的物品,手上有伤口,会不会得狂犬病?”“伤口接触到壁虎的排泄物要打狂犬疫苗吗?”“养猫狗的邻居,按过的电梯按钮,我再去按,有没有可能被传染?”“我好像被狗咬了,又好像没有被狗咬……”据说中国的“恐狂症”人数至少有数十万位居世界第一人们之所以“谈狂色变”一说到狂犬病,逃不开的关键词▽“病死率几近%”“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弛缓性瘫痪、死亡”光看到这些关键词是否觉得自己已经开始身体发软,伤口发麻恐慌比病毒更快蔓延到大脑于是开始疑病心理、反复求问、反复接种狂犬疫苗等一系列操作▽01没得狂犬病但患上了狂犬病恐惧症恐狂症是因为对狂犬病的认知发生误解,而产生过度恐惧,常伴随焦虑、强迫、抑郁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恐狂症多数表现为:?心理方面①怀疑自己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常常错误地把心理恐惧所引起的一些自身神经症状或普通的感冒发烧认定为狂犬病的症状。②害怕自己或亲人患有或可能患有狂犬病,一听到狂犬病的相关信息或想到自己可能患有狂犬病就立即触发恐惧和焦虑。③对狂犬病产生强烈的恐惧和担忧,进而导致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即使知道自己担忧过度,也无法控制。④通常会伴随着明显的心理活动增强,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易怒、失眠和睡眠质量变差等。⑤躯体不适,可能出现心悸、出汗、恶心、坐立不安、胸闷气短、肠胃不适等,有时可能产生与狂犬病类似的躯体症状,而这往往又加重了患者对狂犬病的恐惧。?行为方面出现回避行为,回避与猫、狗接触,担心被抓伤、咬伤,看到动物就联想到狂犬病。出现反复询问,不断向家人、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士询问关于狂犬病的问题,即便得到肯定不会感染的答复,还是会反复确认。出现强迫性行为,反复清洗被动物接触过的皮肤或伤口,反复查阅各种狂犬病的相关资料等。出现过度的保护性措施,如反复检查,但又不相信检查结果,频繁接种疫苗等。招自我调节恐狂症①知识学习深入了解狂犬病知识是根本措施。正确认识狂犬病,相信科学检测的结果。通过科学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狂犬病,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改变自己对于狂犬病的不合理认知。②心理调节学习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来缓解焦虑情绪,减轻身体上的紧张和焦虑。同时可以转移注意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