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焦虑和恐惧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5/7/20 17:27:00
                            

原创田艺苗田艺苗的田

我们总是在祝人幸福,

或是被祝福。

到底怎样才算幸福?

——田艺苗

文章作者:田艺苗

图:BAIDU

编辑整理

田艺苗的田

大哲学家罗素有一本名著,就叫《幸福之路》,里面目录一目了然:一,不幸福的原因,二,幸福的原因。

不幸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罗曼蒂克的忧郁,竞争,烦闷与兴奋,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狂,畏惧舆论;幸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兴致、情爱、家庭、工作、闲情、努力与舍弃等等。

01

兴致

罗曼蒂克的忧郁?

听上去有点肖邦钢琴曲的味道,这是哪一种不幸福呢?它指的其实就是我们文艺青年的悲春伤秋,据说文艺青年的这个毛病,生个孩子就好了,罗素也觉得,这种空虚感是因为欲望太容易满足了,如果文艺青年有了孩子,你的孩子病了,你就不会觉得四大皆空,也不会询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当务之急是先去给孩子治病。贵族子弟也常常觉得空虚,但一旦遇上破产,他就要解决下一顿饭的问题,也就不虚空了。

浪漫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者体察到时代的变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变化。在莎士比亚与易卜生之间的几百年中,上帝、人、自然界,全都缩小了。世态的变化使我们注意到人生的平凡,人们的内心已经变为民主主义者。过去的悲剧不再有对等的力量。作者告诫青年,不要让纸上得来的经验去左右你的写作,回到生命最本质的地方,去劳作,认真生活,到时候一定会有按捺不住的冲动去写作,这时候你的写作就不再虚空了。

02

竞争

第二种不幸的原因,是竞争。

人们把竞争看作是生命的本能,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看到的竞争更多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耀武扬威盖过敌人和邻居,是为了爱幕虚荣。

过度集中精神在他的事业竞争中,生活变得很乏味,而美国的社会阶层并不固定,常常可以升降,因而就鼓励了大家的势利,把挣钱看作唯一的成功标准。

我们现在读罗素百年前的书,觉得对今天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如今,我们在工作中竞争,孩子们在学业中竞争,到处都在竞争和攀比,中国人口多竞争更激烈,整个社会遍布焦虑情绪。

成功只是通往幸福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牺牲一切去赢得成功,代价就太高了。这种成功是人生唯一目标的观点来自成功人士的人生哲学,我们在机场常常看到这种成功学书籍和演讲,但我们要知道,被尊敬的并非是成功,而是成功人士得以成功的那些卓越品质。成功也未必只是以金钱衡量,一个科学家可能赚钱,也可能不赚钱,但他都会获得尊敬,有时候一位权威人物的贫穷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荣誉。

美国的男孩子从小就觉得金钱的成功是唯一标准,一切没有经济价值的教育都不值一顾,然而教育从来不属于一种成功学,教育素来被认为是用来训练一个人的享受能力的,在18世纪,在文学、绘画、音乐中能够感受到各种乐趣,是绅士的特征之一,而如今,有钱人简直不知应该如何消费,成功的结果是彷徨失措。“把成功作为人生目标”这观念在你心中存在多久,悲惨的情形也存在多久,成功的实现势必令你挨受烦闷的煎熬,除非你先懂得怎样去处置成功。

竞争会改变人的习惯,把你的生活、娱乐、阅读都往功利性发展,你阅读为了炫耀自夸,娱乐要高级地令人羡慕,那些不增加收入的美好知识全都被抛弃。竞争的意识会牺牲人的理性和思醒,而过度培养意志,狂热的追求功利,以至不愿生孩子,这在生物学上就是受了死刑的宣判,竞争导致执拗、肌肉太紧张,意志太专注,长此以往必定会神经衰弱,作者认为救治之道是保持生活平衡,接受健全而恬静的享受。

04

烦闷与兴奋

第四个不幸的原因:是烦闷与兴奋。烦闷可以理解,兴奋又有什么不好呢?

每个人都会觉得烦闷,也就是无聊,无聊的反面不是欢乐,而是兴奋,烦闷其实是渴望发生事故,无论好坏,只希望发生点什么。追求兴奋是人类的一种欲望,在远古的狩猎时代,追捕野兽,充满危险但令人兴奋,进入农业阶段后,生活开始变得如复一日,暗淡乏味,为了解闷,我们看电影、K歌、跳舞,解闷的方法就是追求刺激。但一味追求刺激,结果却是令人精神麻醉,精疲力竭,对一切快感麻木,并损害健康。所以解决烦闷的方法并不是寻找刺激,而是忍受烦闷,也就是耐烦,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是年轻人应该了解的事情之一。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含有乏味的成分,一切伟大的生活都含有沉闷的努力,所有伟人也是如此,一切伟大的成就必须历久不懈的工作,其精神的贯注与艰难的程度,使人再没余力应付狂热的娱乐。这让我想到了学钢琴,学乐器,日复一日的练习,也是让我们学会了耐烦。罗素认为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自幼培养。如今父母给儿童的娱乐实在太多了。而自然生活的节奏是迟缓的,对于它,秋冬之重要一如春夏,休息之重要不下于劳作,必须使人尤其是儿童,和自然生活的涨落动定保持接触。因为幸福生活大半有赖于恬静,唯有在恬静的空气中,真正的欢乐才能常驻。

05

疲劳

第五是疲劳。

进步的社会中最严重的疲劳,不是身体,而是精神的疲劳,长时间的操心,使操心成为一种习惯,大半现代人过着神经分裂的生活,永远疲劳过度,永远在酒精中麻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在适当的时间思索一件事情,而不在任何时候胡思乱想。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活在当下,专注眼前的事。

另一个方法可以消除多数烦恼,就是明白那使你操心的事其实根本无关重要。我们并没有那么多观众,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并没多少了不得。作者给我们建议,当你受某种灾祸威胁时,深思熟虑地推敲一下,究竟有什么最恶劣的情形会发生,对此可能的灾祸正视过后,再寻找出一些正当的理由,让你相信终究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已经消失了一大半。

06

嫉妒

第六是嫉妒。

嫉妒其实是民主制度的基础。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嫉妒,所以希望大家都一样,没有比自己强的,没有比自己富裕的,没有凌驾于众人的人。因此大家追求民主,但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存在?其实人是生而并不平等的,有些人天生美貌,有些天生丑陋,在巴黎圣母院里面,丑陋的钟楼怪人悲愤地向命运发问,爱丝梅拉达这样美貌,为什么他却是生地这样丑?命运为什么又把他们牵系在一起。命运的不公平还有很多,有些人出生于巨富之家,有些生下来就被丢在孤儿院,有些人中千万彩票,有些人被盗光家产。因而不幸的人嫉妒幸运的人。

嫉妒是一种人性的弱点,在人性中最不幸的就是嫉妒。嫉妒让人变的不善良,随时希望别人遇见祸害,自己也因为嫉妒而郁郁寡欢。照理我们应该在自己拥有的事物中寻找快乐,却反而在别人拥有的事物中寻找痛苦。把剥夺人家的利益和自己占用利益看的同样重要。如果任由嫉妒这种情绪放纵,优秀的人也会受其害。

有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曾经获得了奥斯卡奖,一般来说一部传记电影很难获得深度,但《莫扎特传》不一样,它从另一位宫廷乐师的角度讲述莫扎特的天才,所有与莫扎特同时代的音乐家都很不幸,因为他的音乐才华比所有人加起来都更多。因而这部电影讲的就不仅仅是音乐家了,而是上升到嫉妒这一极其酸痛的人生命题。其实这位叙述者宫廷乐师萨列里也是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还是贝多芬和李斯特的老师,但是他陷入了对莫扎特的疯狂嫉妒中,几乎荒废了自己的人生,在莫扎特死后,连他也过不下去了。

罗素说治疗嫉妒的方法就是快乐,但嫉妒本身却令人不快乐。这有点不合逻辑。我们也不能靠成功来解决嫉妒,因为总有人比你更成功,另一种方法就是不要去比较,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人生而不平等,我们应该充分享受眼前的快乐,不要去和他人比较,做当下应该作的事情。第二种方法是爱自己,甚至自恋也可以消除嫉妒,孔雀因为相信自己是最美的,所以它是一种性情平和的鸟类。减少疲劳也可以减少嫉妒情绪,保持满足的生活,一个嫉妒其他人美丽的女人,在本能上是不快乐的,但如果一个女人在婚姻和孩子身上获得满足,就不至于嫉妒其他人比她更有钱或更成功。真正要从嫉妒中走出来,最终是必须扩展自己的心胸,学会超越自我,才能自由自在,心无挂碍。

在阶级固化的时代,大家相信贫富差别是上帝的安排,嫉妒情绪就不太汹涌严重,到了近代社会,民主和平等学说大大地增长了嫉妒,不平等被看作不公平,就容易发生嫉妒,因此在我们时代,嫉妒变得十分严重,近代文明造成人类的心偏向于仇恨而不偏向于友善,因为它不满足,常常觉得人生失去意义。公平是好的,但凭着嫉妒情绪而获得的公平,可能是很糟糕的一种,它会减少幸运者的幸福,也不会增加不幸者的欢乐。社会公道的形成,应该由嫉妒以外的正能量促成才会更健康。

原标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焦虑和恐惧》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焦虑和恐惧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