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岛
成年人,努力可以,但别焦虑。
前段时间刷微博,看到一句话,内心百味杂陈:
“越长大,越害怕瞥见自己的年龄。不是觉得青春不再,而是它总是在我一无所获的境遇里,不断提醒着我的平庸与落败。”
有人十几岁,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人二十几岁,买了第一套房;有人什么都没做,就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对比下来,自己的年龄越大,却好像一无所有,挫败感越强时,焦虑也会越重。
什么是焦虑?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焦虑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对潜在失控的恐惧。
别人已经功成名就,入住万丈高楼,可自己仍然默默无闻,处在生活低沟,单是想一想,都有一种被焦虑吞噬的感觉。
尤其是在网络上人均收入过万,动不动购买奢侈品的当下,自己微薄的收入,也会加深自己的焦虑。
与此同时,那句“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火了。
很多人把自己焦虑的原因,归结为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太闲才容易想得多,没事干才容易焦虑。
但其实,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时候越努力,越焦虑。
不是努力错了,而是努力的原因错了,就像在自己总想出人头地的时候,自己当下的努力一定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自然会加深自己的焦虑。
所以,想要缓解焦虑,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平缓自己的心态。
可以说,减轻焦虑的最好办法,其实就一句话——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所有的焦虑,都可以用这句话解决。
那么,什么叫作“接受自己的平凡”呢?
01.
接受自己的平凡,降低对生活的期待
薇娅逃税上热搜那天,看到一个视频,格外心酸。
一位大爷,骑着自己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棉袄,戴着帽子,到处卖木柴,四捆木柴,只卖10元。
有一个路人出现,觉得他太辛苦,想用26元买下这四捆木柴。
多了十几块钱,大爷反而不敢接受,不住摆手拒绝,只想要10块钱。,一个买,一人卖,两个人僵持许久。
10元与薇娅13.4亿相比,少得可怜,可大爷却觉得能卖10块,自己就能高兴很久。
当时,评论里有这样一条热评:
“这几天新闻主角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让我们差点以为自己也腰缠万贯,却忘了为几块钱奔波,才是普通人的日常。”
很多人看似不愿意接受自己平凡的事实,但其实真正不想接受的,是自己与别人同样努力,却总是不如别人过得好的事实。
可是,有些事情生来就不公平,或者说,世界上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有人家境好,出生在别人的人生终点;有人运气好,无意间的机遇就比过别人奋斗多年;有人能力强,稍稍努力就得到了重用。
只是无论别人的生活到底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凡,降低对生活的期待,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才能减少自己的焦虑。
否则,自己无房可住时,因为租房住的人觉得焦虑;自己租了房,会因为买了房的人觉得焦虑;自己买了房,会因为别人有好几套房焦虑。
倘若真的如此,焦虑永远没有止境。
没有止境的原因,也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真实的自己,总是和别人相比,总是对生活有太高期待。
反倒是降低对生活的期待时,当下所拥有的,就能让自己满足,内心的满足,便能减少自己的焦虑。
02.
接受自己的平凡,是允许自己犯错
不得不承认的是,生活中,有些人的焦虑,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自己连没有多么出色的生活都过不好。
就像前段时间,有位读者朋友问我:每天做不完工作怎么办?
本来打算早上工作,结果早上因为一些事耽误后,自己能焦虑一整天,因为这种焦虑,下午也白白浪费。
想必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经历,为自己的自制力不足而焦虑,为自己当下的生活不顺利而焦虑,为自己无法完成安排而焦虑。
但其实,懂得接受自己的平凡,就能减少这种焦虑。
所谓的接受自己平凡,不是说不再去努力,而是说给自己犯错的机会,不把一次错误,当成对自己的否定。
正如心理学中,有一个谬论名之为“滑坡效应”。
很多人下意识会把一件小事放大,好比小孩子偷一次钱,就觉得以后他会锒铛入狱;自己晚工作一会,就会觉得已经失败;事情一次没做好,就会觉得自己次次做不好。
这样的心理很常见,可这样的认知,却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一件小事,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接受自己的平凡,是给自己犯错的机会,不是不看重每一次错误,而是能理性看待每一次错误。
比如早上没有好好工作,那就从忙完其他事第一时间开始工作,能做多少做多少;一次跑步计划没有顺利完成,那就接着安排下一次。
人生不怕出错,怕的是出错之后的不愿意其次尝试。
03.
心理治疗师张心悦在《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中写道:“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焦虑的时代。”
如今,很多人会因为生活的不确定而觉得焦虑。
尤其是看到别人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生龙活虎的时候,会自惭形秽,于是开始自我消耗、自我怀疑。
但其实,别人的生活,往往与自己无关,只要能接受这一点,合理看待自己的平凡,日子会越过越好,焦虑也会越来越少。
—END—
今日话题:
让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