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吗?我绝对能拿下“一天不说话”大赛特等奖(尴尬地搓手手)。
文
罗欢编辑
星煮
自从“社交恐惧症”一词被大众熟知,这个病症就成为我近几年最常听年轻人从嘴里说出来的病症之一,甚至还能看到下列类似情境:
“唉,最近总不想说话,我感觉我好像有社交恐惧症。”
“好巧啊!我也是!”
于是两个人开心地聊了起来,从综艺电影聊到诗词歌赋……
等等,这是我所认识的社交恐惧症吗?网上对社交恐惧症的定义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哦豁,是的,如果刚好你也是社恐,说不懂咱们会很聊得来哦。
初入职场,我对社交充满期待却又无能为力
在追求自由、个性化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不屑于社交,也有许多人迫于生计,在“社恐”魔爪下苟延残喘。年上半年,脉脉CTR群邑共同发布了一份《中国职场社交报告》,揭示了当代职场人的社交目的,有39%的人认为要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38%的人渴望通过社交与优秀和有价值的人做朋友。
而从报告中还可以看出:职场社交压力已经成为职场人职场压力来源之一,与此同时。90后职场新人在职场社交上的占比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更大,职场新人“畏惧”社交。
诚然,我们这里讲的职场社交恐惧并不是我喜欢宅在家里不去工作,也不是我享受孤独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而是职场新人容易遇见的情况:
1.我十分渴望在某个社交场合混得如鱼得水,让同事尽快了解我,成为整个办公室人缘最好的崽,但我总是搞砸。
2.我想和上司汇报工作,话却在还没说出口时硬生生地被自己憋回去了,唯有假笑维持我最后的尊严。
3.我准备好了一份精美的PPT,想让大家看看我有多优秀,然而一看到会议桌两侧的人,我脑海中的长短句瞬间被拆成了一个个偏旁部首,还是怎么拼都拼不起来的那种。
4.我想在工作之余插进同事们的聊天内容,可是想了想还是算了,万一他们不欢迎我怎么办?
比赛吗?我绝对能拿下“一天不说话”大赛特等奖(尴尬地搓手手)。
在社交的这条路上,我无法控制自我否定
对于许多社恐患者来说,耳机和手机简直是人类的福音。
想假装听不到?想假装看不到?插上耳机、盯着手机吧。耳机一出,外面的世界与你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周围的一切都雨女无瓜,你大可以在自己的魔仙堡为自己点上一首《最炫民族风》。其作用基本等于在脑门上用荧光笔写上“请勿打扰”四个大字,把那些可能让人不安的人或事立马离开你的快乐老家。
多数社恐患者都能把这两个物件在工作中利用到极致,我的网友阿宇也是其中之一。
在盛产沙雕网友的互联网里,阿宇绝对是个思维清奇到哪怕我和她在微博互关了许久,要不是她提起,我绝不会把社恐与她联系在一起。
但在生活里,特别是在职场中,阿宇一直是外人口中的“高冷面瘫”。但其实她希望和别人交流,只是常常不知如何与别人面对面相处。年少时父母离异让她成为了父母眼中的累赘,每次与人交谈时,阿宇总会自我怀疑。
小姜与阿宇不同,她觉得自己的社恐是在工作后慢慢形成的。“当我发现我好像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时,我才知道自己看重的人际关系在同事眼中并不重要。付出的主动总是得不到回应,被打击多了我就抗拒和害怕社交了。”
打击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呢?好友子欣认为,她对社交充满恐惧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的打击式教育,以至于她在学生时代不敢交朋友,工作时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自卑心理占据了她十多年的时光。
饭局和网络,一个要命,一个救命
得益于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办公模式也有了变化,电子邮件、钉钉、石墨文档等科技进步的产物慢慢进入到工作中。当手机成为了工作工具的一员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然然就是欢喜的那一个。
在秉持着“能用邮件回复的内容我拒绝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