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
湖南卫视的《乐之城》第11期中,蒋欣作为演唱人来参加节目,她选择了“社交恐惧”这个题材,因为蒋欣说,她是社交恐惧症患者。
蒋欣在要见导演前,还特意喝了半瓶的啤酒来壮胆,由此可以看得出她的“症状”还不轻。
巧的是,导演也表示自己也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两人因为有同样的“症状”而一见如故。
“欢乐体验官”王菲在观看蒋欣表演的时候,也表示自己同样是社交恐惧症患者。
不过,王菲有社交恐惧症我还是能理解的,她那么的高冷、傲娇而且还比较的低调,我想一般人跟她有共同语言的几率应该会很低。
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节目中何炅竟然也表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让我有些怀疑其真实性。
何炅的工作就是和各种的人打交道,而且还是圈内出了名的情商高的人,在节目中与人交流也是收放自如的样子,怎么会有社交恐惧症呢?
我猜可能是何炅为了能与王菲、周迅、蒋欣在同一行列,避免气氛尴尬才那么说的吧!
同时上节目的还有周迅,在上台前,周迅和王菲一起候场时,王菲一脸的无所谓,而周迅却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
周迅还表示,每次去录制《快乐大本营》都有快要“死”的感觉。
看来,这几个明星中社交恐惧症最严重的就是周迅了。
你是否有过不想与人交流或者害怕当众讲话的时候呢?
你是否觉得只有自己是这样的呢?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心理倾向,只是各自的程度不同罢了。
卡耐基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其中80%—90%的人都产生过不敢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和与人交流的畏难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交流恐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能够在很多人面前侃侃而谈,逻辑思维也不会混乱呢?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能够在舞台上妙语连珠,从外表上看不到一丝的慌张呢?
这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而弱化在交流时的恐惧和紧张。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和紧张呢?
一、找到引起恐惧的根源
俗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我们要想克服当众交流的恐惧,要先搞清楚恐惧的根源在哪里。
虽然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且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但我们每个人对于不同事物的恐惧诱因是有差别的。
有的人恐惧可能来源于幼年时的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而产生的心理阴影,有些人的恐惧可能来源于对未来的担忧,还有些人的恐惧可能是出于性格上的自卑。
因此,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恐惧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然后,我们再有意识地去消除这些恐惧。
二、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有研究表明,一些简单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的情绪,比如,人们常说的也是比较简单的方式——深呼吸。
做这个动作很简单,首先用鼻子深深的吸气,让气体流经到我们的腹部,然后到我们的胸部,等到腹部、胸部膨胀到极限时,屏气几秒钟,再慢慢地从鼻孔呼出气体,并轻轻地对自己说“亲爱的自己放松下来”,也就几秒钟我们的情绪就可以缓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去散散步、原地跳一跳等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这些动作做起来都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场地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在紧张的时候不妨去试一试。
事实上,很多在舞台上讲话的高手在开始讲话之前,也是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放松自己的。
三、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的演说被称为简短有力的,而且非常有艺术性和感召力。
曾经有朋友问过他,做一次演讲需要准备多长的时间,他说:“这要看情况而定。如果是讲10分钟,要提前一星期做准备;如果讲15分钟需要提前3天做准备;如果讲半个小时,需要提前1天做准备;如果讲1个小时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开讲了。”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他说的意思是什么,威尔逊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是想说准备工作重要呢,还是说准备工作可有可无呢?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他的话:如果想做一个高水准的演讲,就要多做准备;如果只想像人们聊家常一样地聊天,那么随时都是可以开始的。
事实上,即便是那些顶尖的演说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上台演讲也难免会心慌。
那么,他们为什么依然能出色地完成演讲呢?
很显然是他们的经验在起作用,话又说回来,经验难道不是他们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吗?
准备的是否充足,是否在演讲中有足够的经验,都会与在演讲时的恐惧和紧张感多少挂钩的。
所以,对于社交恐惧症我们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会去紧张、忧虑说明我们是重视这件事的。
我们只要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能积极地去找到我们恐惧社交的根源,然后有意识地刻意练习,在演讲前做一些放松的动作,慢慢的也会克服这种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