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间,王乐照旧去公司楼下的快餐店用餐,坐在没人留意的角落位置埋头吃饭。付账的时候,他给了收银员50元,对方找给他26元,根据菜单上的价格显示,很明显是收银员忙中出错少找了10元。王乐拿着找补的钱站在原地,努了努嘴唇想开口,没想到收银员先出声询问:“请问还有什么事吗?”王乐摇了摇头,红着脸快步走出了快餐店。
王乐之所以宁吃“哑巴亏”也不愿开口的原因,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王乐一直以来都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跟他人眼神交流都会让人心慌不安。
社交所带来的恐惧感如同决堤的洪水,让患者下意识产生逃离的冲动
社交恐惧症,是患者在社交的特定场合表现出的强烈焦虑反应,即便是患者本人有意识去克服,但社交所带来的巨大恐惧感却如决堤的洪水,肆意奔腾,让患者大脑完全是一片空白状态。除了不寻常的情感反应之外,患者还会伴随出现心率加快、大量出汗、虚弱、呼吸困难等生理症状,让患者下意识产生逃离的冲动。
被公认为“不合群”的影帝梁朝伟,就自曝自己是社交恐惧症患者。除了工作之外,日常几乎都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习惯自己与自己相处。独处在他人眼中或许是孤独,但对梁朝伟而言却是最自在的时候。由此可见,梁朝伟的社交恐惧症的确不轻。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于社交活动存在认知偏差,总是希望躲在“安全角落”
没有谁天生就是“社交小能手”,陌生人之间的初次见面、交流,多数人都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机制。然而这种紧张不安只是短暂的情感反应,很快就会消失,更加不会上升到“恐惧”状态。
然而社恐患者对于社交存在认知偏差,他们很害怕自己会成为社交的“焦点人物”,遭到他人评头论足。因此社恐患者在社交场合会表现出极为不自然,不敢跟人眼神接触,害怕与人交流,为了逃避社交所带来的不安现象,患者通常会躲在自认为“安全的角落”,长时间闭门不出,极端情况甚至会造成社会隔离。
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放下戒备心,总结社交技巧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帮助社恐患者认知重建,让他们放下“过度自我保护”的戒备心。其次通过系统脱敏方法来帮助患者逐步暴露到真实的社交场合中,根据患者面对不同社交场所产生的焦虑程度来进行排序,从最弱部分的情景开始到逐步向严重的场景过渡,鼓励患者亲身去体验,去尝试每一个场景,并且积极地总结不同实际社会情景所学到的社交技巧。
社交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患者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对于他人做出对等的社交回应,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交关系的开展与延续,有利于患者人际关系圈的正常建立。
专家介绍:医院肿瘤治疗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昭德心理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