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KYKnowYourself
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生活中见过一个焦虑水平比较低的人了。也许这个年代,也许这个年纪,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好像喘不过气。而偏偏,在“抑郁”和“拖延”已经几乎成为流行关键词的时候,“焦虑”这种情感(Affect)却还没有被深入地讨论过,那我们就来聊一聊”焦虑“。
如何认识焦虑?
焦虑是一种很特别的情感——它是一种一定会被觉察到的情感。也就是说,也许你抑郁,但是你不知道你的这种负面情绪是什么;但只要你焦虑,你一定会意识到,并把它和痛苦、悲伤、抑郁等情绪明确区分。焦虑在这个意义上,和疼痛是一样的。你也许不知道你为什么焦虑,却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焦虑。
如果用一句话来区分焦虑与抑郁的方法,就是焦虑是对“未来会有危险发生”的担心,而抑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悲剧”的不愉快。
弗洛伊德在年《抑制、症状与焦虑》一书中的焦虑理论提出,焦虑有很多种,但所有的焦虑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冲突”,也许是我们自身内部的冲突,也许是我们和外部世界的冲突。同时,各种焦虑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就是预知危险,保护自己。只不过这种危险有时是内心世界的,有时是现实世界的,有时是真实的危险,有时是我们记忆中和假想中的。所以焦虑与恐惧这两种感情是息息相关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焦虑感本身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很多时候往往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感所做的挣扎导致了疾病。比如强迫症就是利用强迫行为来减轻焦虑感。人格障碍往往是在异常的成长过程中,选择养成了一种能最大程度适应那个异常环境、持续缓解焦虑感的方式。所以,和焦虑相关的疾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有焦虑症一类,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都是和焦虑感相关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焦虑简直是一种通用的钱币,可用为一切情感的兑换品”,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自己没有能够明确的感情(包括积极正面的感情),都可能以焦虑的形式被你感受到。正是因为焦虑的这种深刻、复杂和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很多人对它做讨论。
如何对抗焦虑?
当你被问题困扰时,焦虑会让你更难做出决定,更不用说拿出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了。焦虑会导致对每一件事的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从正念减压(Mindful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ies)中提取的7种心理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焦虑问题。
1.认知重建
尝试把自己焦虑的想法看成是“猜测”,而不是“事实”。不要让自己和自己的想法绑定。把你的想法看成许多经过你大脑的数据,你有力量选择去相信其中的一些、不相信其中的另一些;而不是照单全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