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以后,迎来较大的优化调整,这种变化让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有人因为面对未知且不确定因素惊慌失措。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陆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面对这种变化,心理疏导很重要,我们要理性对待,科学应对,减少恐慌、焦虑。”
陆林院士解释,人们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此前的防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疫情防控措施放宽以后,虽然相对来说自由了,但也有人会因为阳性率的增加而害怕。“这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让人担忧,很多人担心患有新冠病毒会对个人生活及周围人产生影响,容易出现消极、忐忑、暴躁等情绪。”
“此时调试好心理,科学看待,从容应对很重要。”陆林院士建议,一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相信科学,理性对待,要意识到现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部分是轻症或无症状,学会从正确权威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不是一直刷屏了解各种小道消息;二是,做好应对新冠的心理准备,把控接种疫苗、充分了解防治知识,面对问题就会不慌不忙;三是,需要全社会理性科学的来对疫情防控这件事,虽然病毒本身毒性很低,但对社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专业人员要不断研判病毒的特点及传播特性,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的政策。
“不管是否在疫情期间,都要学会维持心理健康。每天按时吃饭、睡觉、锻炼,努力做好工作,有问题时寻求帮助,这样大部分人都可以很好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陆林指出。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