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孩子会厌学,竟然是因为幽闭恐惧症
TUhjnbcbe - 2025/8/1 20:48:00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儿童青少年厌学##休学##幽闭恐惧症#

案例分析

小美,女,16岁,高一,因为拒绝上学就诊。

小美,刚读高一,读了1周,就坚持不去上学,无论家人和老师如何动员,就是拒绝上学,而且每次去上学,就会异常恐惧,出现各种不舒服身体不适,如心慌、气促、出汗、手脚发抖等,晚上做噩梦,每次都是大汗淋漓、惊恐万分,甚至大喊大叫从梦中惊醒。

家人以为撞邪,请了和尚、道士做了佛法、道场,未见好转;医院,看了神经内科等各个科室,头颅MRI等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来,在走投无路下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因为父母觉得不可能是心理问题,所以看心理科是无奈之举。

心理评估

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MINI-InternationalNeuropsychiatricInterview)青少年版工具对来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孩子之所以拒绝上学,是因为她患有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

当你在黑暗的小屋,恐惧如影随行

小美说,“她从小就非常害怕狭小和昏暗的空间,如商店、剧场、电梯、公共汽车、火车、黑暗等,在这些场合时,会感觉空气不能流动,感觉到一种窒息感,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会很强的想逃离;一旦无法离开,就会心慌、冒冷汗、浑身发抖等。”

“初中时,中学离我家很近,走路就可以到;高中时,我得搭6站的公交车,再走小段幽暗的小路,因此整个过程让自己提心吊胆。高中班级在6楼,楼梯光线不好,比较昏暗,每次爬楼梯,我也异常恐惧。”

(注释:MINI是Sheehan和Lecrubier开发的一个简单、有效和可靠的定式访谈工具,主要用于筛查、诊断《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和《国际精神障碍统计分类手册》的精神障碍,一般由专业受训的精神心理医生/评估师对来访者进行访谈)。

什么是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

幽闭恐惧症,外文名:claustrophobia,别名也称之为密闭空间恐惧症,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它属于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DSM-V,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和成年群体约有1.7%患有广场恐怖症,女性为男性的2倍。广场恐怖症一般出现在儿童期,但发病高分期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老年人(≥65岁)的广场恐怖症患病率为0.4%。广场恐怖症的自然缓解率很低,只有不到10%可以自行缓解,绝大部分未经治疗的广场恐怖症会持续终身。广场恐惧症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CBT)、催眠治疗(Hypnotherapy)等心理治疗手段进行,也可以通过SSRIs类抗抑郁药物进行干预,否认大都会持续终身。

由BobbyBoermans导演的一部荷兰电影《Claustrofobia》(幽闭恐惧症)讲述一个小时候被女孩恶作剧,关在幽闭空间三天三夜,之后患有幽闭恐惧症,长大后开始进行报复的故事。

电影《幽闭恐惧症》,建议观看。

在随后的心理治疗中,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可能与该来访者的幽闭恐惧症有关系。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她不听话,妈妈经常会通过关小黑屋的方式对其进行惩罚;在晚上时,让她在漆黑的屋外呆着,不让她进家门。

小美说,“我可能在那个时候染上怕黑的病,我觉得我宁愿被妈妈暴打一顿,也不愿呆在漆黑的屋外。你可能无法理解,这种惩罚给我带来多大的伤害。”

有意思的事,小美的妈妈是这么描述,“这孩子从小特别犟,牛脾气。有时犯错了,不懂得悔改。怎么打她也不哭,也不叫,只有把她放到屋外,她才会服软。”

更有意思的是,小美的妈妈本身也是一名幽闭恐怖症患者,她非常害怕乘坐电梯,有一次她去拜访一个住在28楼的朋友,她竟然拒绝乘坐电梯。

案例分析:

在与李淑玲心理咨询师探讨此个案时,她说:“为了让孩子能服软、能认错,父母经常会用各种方法惩罚孩子,但是却忽视了这种教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创伤。”

我极度认同,“教育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更好的进步;但是家长经常会过度强调惩罚,而忽视了让孩子成长才是目的”。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都在强调“严师出高徒”,我的思考是,“严”是目的吗?显然“出高徒”才是目的。那么如何“出高徒”,一定要通过“严”的方式吗?在养育中,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我们会一直强调严父慈母,一直强调父母应该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严父慈母是目的吗?唱黑脸、唱白脸是目的吗?我们一直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是目的?”“孝子是目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会厌学,竟然是因为幽闭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