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认知觉醒》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焦虑可谓是当今人类对生活的一种的无声的愤怒,人们面对这种情绪又或者说是心态,似乎根本没有办法。而网络上却大肆利用这种心态贩卖焦虑,导致人们在浏览“克服焦虑”的文章的时候变得更加焦虑。
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我们过于担心未来,就像文章开头引用的那句话一样“焦虑的原因其实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情,但又想立即看到效果。”我们担心未来,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我们想要变得更好,想要掌握技能,想要提升自己,可是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在有限的24小时内,自己能做的事情寥寥无几。于是我们焦虑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如何打破现状,身心都被满满的无力感所充满。
说起焦虑,去问身边的朋友每天焦虑吗?回答否的可能寥寥无几。大多数人的日常都伴随着焦虑,焦虑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大到学业、工作、婚姻的选择,小到每一天要吃什么。我们无不为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所焦虑、纠结,犹豫、拿不定主意。
你以为别人跟你不一样,因为我们总觉得身边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做成了一两件事情的朋友,他们不会焦虑,这个想法实在是错了,每个人都会焦虑。
没错,生活中就是布满了各种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思考如何让解决问题,当行动跟不上思考,两者之间产生差距的时候,焦虑也就随之出现。
焦虑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和它好好相处,而不是被这种情绪所主导。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是对于未来的恐惧。
你觉得未来是不可知的,它很可能产生不好的结果,但你无法预知、无法干预,只能被动地等待和接受——这就形成了焦虑。
所以,要彻底对抗焦虑,最根源的做法,就是找出自己的恐惧,并且直面它。
而我们的恐惧往往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变化和失去。
我们认为目前的状态是稳定的,担心未来产生变化,担心这种变化,会导致我们失去现在拥有的某些东西。
但是,请注意这些事实:
1、这个世界就是一直在变化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变化才是常态。
一个更好的状态,是不断去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成长,而不是拒绝它。因为稳定往往也意味着无聊,意味着停止成长。
2、我们不断地在跟世界交互,总是在失去一些东西,也在获取一些东西。
生命就是这么一个不断交换的过程。所以,当你执着于我们可能失去什么的时候,不妨也着眼一下我们可能留住什么和得到什么。后者可能是更现实的。
3、我们总是很容易把目光锁定在某个点,认为那是关系我们一生的重要抉择,但其实回过头看,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抉择所共同构成的。
任何一个节点、任何一个抉择,放到一生的长度里面看,都未必有那么重要。哪怕选错了,我们也总是会有许多机会去弥补和改变它。
4、那么,唯一能够保证我们能够去弥补和改变的,是什么呢?
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内在的力量。
只有让你自己跟随环境变化和成长,你才能够时时刻刻保持警觉,时刻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不管你是否喜欢,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现实。
一味地困守于稳定只会让你慢慢失去锐气,在变化面前倾向于退缩和畏惧,这只会把你拉入更加无法接受变化的恶性循环。
唯一能够破除这个恶性循环的,是往前迈出一步,承认变化的恒常性,让自己做好接受变化的准备。
5、破解焦虑的方法:别无他法,唯有行动。“解决焦虑最好的方式是尝试和行动。”是的,焦虑感不会凭空消失,对抗焦虑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动。
如果你现在感到焦虑,想要行动却很难踏出第一步。我想向你推荐这本书,它或许不能根治你的焦虑,(似乎根治焦虑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焦虑不可能根治,只要我们活着,每时每刻都会有让我们焦虑的问题,都有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你灵感,可以帮助到你,至少可以认清焦虑,帮你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重新认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