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阶段性发作的焦虑抑郁恐惧,什么时候心理干
TUhjnbcbe - 2025/8/13 9:34:00

明明当下的现实场景中并没有什么危险或压力,有些人却体验到了高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单一的或几种混合的情绪感受,而且,这种经历会多次发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XX情绪的“阶段性的发作”,并根据发作的场合特征和情绪类型给其命名,于是就有了XX症的说法。

不良情绪阶段性发作的典型特征就是,这种情绪的出现具有阶段性,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正常;而一旦压力过大或者在某事件的刺激下,又会再次出现,而且每一次都会比以前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有些人到最后自己已经走不出来了,成了大家所熟悉的“XX症”。

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似乎以前并没有类似的经历,没有阶段性发作的机会,突然发作,一下子就出不来了,于是不得不放弃工作,四处求医问药寻求帮助。

上述情况,除极少数是由身体的病变引起的外,绝大多数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正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所以用药一般都效果不明显,甚至直接没有任何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身体病变引起的,还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包括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督导等所有心理介入手段在内的心理干预,都是必需的,都是从根本上摆脱这类情绪困扰的最佳选择。

那么,什么时候心理干预效果最好呢?

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那就是一个人只有生了病才会去治病,没病的时候谁也不会去治病。所以绝大多人都会说:“当然是发作的时候干预效果最好!”

错啦!这种常识只适用于身体的疾病,却不适用于心理,用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就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处在高度焦虑、抑郁或恐惧中的时候,连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已经无法维持了,哪里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呢?

这个时候他(她)最需要的是陪伴和支持,先把情绪稳定下来,能面对当下的环境,而不是解决问题!

只有不良情绪发作结束以后,他(她)平静下来的时候,他才能有精力冷静下来,认真听取心理专家的话,才有能力思考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而,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发病的时候才治病,病过去了就好了,再加上人都有惰性和侥幸的心理,一旦放下了,就会忘记,就会以为再也会发作了,从而失去了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的最佳机会。而不良情绪的发作,就像滚雪球一样,每发作一次,其强度和频率都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以后发作会越来越频繁,严重程度也会越来越重,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解决成本当然也就越高,有的人甚至直接被压倒,再也没有下一次的机会了。

俗话说:“在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重复发作,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是上天赐予一次自救机会,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必须马上进行心理干预。有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在那儿摆着,三年五年都走不出来很常见,服药维持二三十年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些人终生都需要服药维持。

因此,如果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已经不是第一次发作,那么,这次发作一定要马上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在发作期内,虽然有较重的焦虑、抑郁或恐惧,但还能勉强应付的时候,是解决不良情绪影响的最佳时刻。

就像利用真实的战斗锻炼提高新兵的实战能力一样,利用实战解决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阶段性发作,既提高了效率和效果,又培养了当事人的实战能力,丰富了当事人应对不良情绪的实战经验,在生活工作再遇到类似棘手的场景,当事人自己就可以像一名老兵一样,得心应手的解决问题了,再也不会出现过去的焦虑、抑郁或恐惧了,也就从根源上杜绝了焦虑、抑郁或恐惧的发作。

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既失去了利用实战学习提高心理能力的机会,还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解决起来还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1
查看完整版本: 阶段性发作的焦虑抑郁恐惧,什么时候心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