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
社交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在著名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里
社交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可见社交对人类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网络发展,很多人的社恐正在不断升级——他们只喜欢在网络上跟人保持联系,不愿意与人面对面交流,甚至连打电话都很排斥。
根据北大《变态心理学》的定义,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s)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简单地说就是,除了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跟谁打交道都觉得不自在。
大部分人都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不喜欢出现在大众面前,不喜欢成为众人的焦点,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相处。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群体文化基因。
在年《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有超过万的中国成年人在一生中可能患上“社交焦虑障碍”。
1、社交恐惧的特征?社交焦虑的人可能有如下经历:
●害怕日常活动,如会见陌生人、通话、工作或购物;
●回避或担心社交活动,例如小组谈话、与公司同事一起吃饭或聚会;
●总担心会出现一些自认为很尴尬的事情,比如脸红、出汗;
●别人盯着的时候很难做事情,可能会觉得自己一直在被观察和评判;
●害怕批评,避免目光接触或感到自卑;
●社交场合中经常有出汗、颤抖或心跳加快的情况出现;
●非常害怕和回避在公众面前进行演讲或表演。
社交恐惧会给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交场合(如聚会、工作汇报、演讲、表演等)中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到个体表现的效果,可能会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社交恐惧的问题呢?首先,要清楚社恐出现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社交恐惧出现的原因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生理原因科学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物质失调导致的。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如果判断自己有了社恐倾向,那么就需要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不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将会更加封闭和被动,更不懂不愿交流。
以下是部分心理学专家给出的治疗社恐的提议:
一学习控制呼吸步骤●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心里默数1,2,3,4.
●屏住呼吸,心里默数1,2,3,4。
●用嘴巴缓慢地吐气,心里默数1,2,3,4
●再次屏住呼吸,心里默数1,2,3,4。
●再来一次以上的吸气和吐气。一般重复三到四次,就能够恢复平和、放松的呼吸频率了。
这时,你也会发现,原本紧张焦虑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许多了。
二学会”超人站姿“做法双脚分开站定,背挺直,挺胸,抬头,双手叉腰,肩膀后放——这就是治疗恐惧的“超人站姿”(这也是我个人觉得最有用的办法)。这种站姿的背后是有实证研究的。哈佛大学教授AmyCuddy的一项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的站姿会直接影响到荷尔蒙水平,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三学会积极的心理对话消极的心理对话
我们常常会在脑袋里自言自语,这在心理学上成为自我对话(selftalk)。
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自我对话如下,“所有人都在看着我”,“所有人都在期待我做到完美”,“如果我做不到完美,所有人都会把我生吞活剥了”……这样不真实又消极的自我对话,完全歪曲了事实,造成了个人心里上的恐惧和焦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成为认知曲解。
积极的心理对话
想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对话,首先要能够辨认出这种认知曲解,勇敢地挑战这些认知曲解,问问看自己“更加合理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然后,不断鼓励更加真实的、友善的自我对话。
一个小窍门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会怎样跟自己说话呢
有句话说的好,请注意你对自己说话的态度,因为你在听着呢!
四直面自己的恐惧介绍对社交恐惧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去直面你的恐惧。
回避虽然能带来暂时性的如释重负,但是它会让你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应付交场合,越来越丧失社交技巧。回避也会让你错失一些良机。
当你决定要去面对你的恐惧的时候,你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来,不能心急。
做法
你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社交焦虑阶梯”,从最不感到焦虑的社交场合一阶一阶地爬升至最害怕的社交场合中。
比如说,你害怕独自去参加几乎都是陌生人的大型聚会,你可以先参加朋友间小范围的聚会。等到感到舒适了,去参加有一两个陌生人的聚会。如果感到没有问题了,可以和朋友相伴,一起去参加大多数都是陌生人的聚会……最后再独自去参加几乎都是陌生人的大型聚会。
这样慢慢地修炼你的社交技巧。
TIPS:做完上述事情之后,我们可以适时地逼自己一把。让自己在公众场合发表一些看法,逼自己扎堆social,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已经脱离了边缘化的位置。
然而,并非所有的不爱社交都是社交恐惧症,天生内向的人比起外向的人更加享受独处。
内向,你知道多少?最新数据显示,内向和外向的人数比是1:1。在推崇外向的大环境下,我们总认为内向的人是少数,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明确,内向和外向都是中性词。
内向和外向只是因为天生大脑构造不同,人为强迫将其变为外向者容易导致行为与大脑模式失调的痛苦后果。
巴菲特是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他不善言辞,不善社交,第一次约会居然是开着二手的灵车去的,就这样一个在很多方面都不协调的内向家伙,却成为了股神。
据研究,内向者的大脑比起外向者的大脑,在内部活动和思维上具有更高的水平。自省与感知是内向者的天赋,懂得换位思考,也能更好地理解外在世界和他人,所以独处比在人群更让他们感觉舒服,即使并不是不擅长和人群打交道,只是不太喜欢被外界干扰。
外向者认为社交活动是一种享受和放松;而内向者认为社交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却很难享受其中。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你也可以不停的与人交流,你又真的会享受那种状态吗?
任何性格特质都会有优缺点,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改变我们内向的性格,而是正确的利用好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保持愉快。
最后,分享一句关于内向者的话:
内向的意思是
你更容易从独处中获取能量
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独处
还是心灵的放空
--苏珊凯恩《安静》
执行编辑
周婧雯
责任编辑
屈黎姿赵静玉叶妍君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