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样一个标题纯属无心之失。最近重刷了一遍波兰斯基的《第九道门》,发现这样悬疑味十足的惊悚片相当吊人胃口。记得上高中时,开始接触一些大师级的电影作品,说实话,猎奇心理总是大过细思极恐的深挖细究。然而看了再多的恐怖片,神经纤维仿佛变成终日被紧绷的橡皮筋一样,再无青春的弹性紧绷。因此,任由你洒血浆扮*脸肢残身断博人眼球无下限,唯有独到的镜头语言方能吸引人看电影的欲望。
惊情四百年热爱吸血*题材的拥趸总爱把《惊情四百年》奉为典藏级的佳片顶礼膜拜。回溯一下本人的观影史,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是在小学四年级(天啦噜...),那种豆蔻年纪的人儿自然是被电影中四处弥漫的香艳情欲镜头脑补的自动过滤掉其他血腥场面和看不懂的剧情,然而长大一些之后重看此片,不得不被导演为此片营造的古典气质惊得拍手叫绝,虽然年版《诺斯费拉图》曾被标榜为吸血*题材电影的鼻祖,然而本片却是《诺》片曾因小说版权而篡改剧情后为原版小说平反的“正剧”,自然影响力深远,何况导演是大名鼎鼎的科波拉!本片中的WinonaRyder古典气质被挖掘到淋漓尽致,浓密的卷发配着大红裙,巴洛克时代遗风就跃然于屏幕之上。
第九道门20世纪90年代可以算是经典恐怖片高产的时代,能载入史册的不胜枚举:TomCruise的惊艳之作《夜访吸血*》(年),让无数女人甘愿为他奉献自己的肉身;JudyFoster的《沉默的羔羊》(年),成为她再获奥斯卡影后的封疆大吏;而有着浓厚个人表现手法的惊悚巨制《七宗罪》(年),不仅让BradPitt名利双收,也让擅长拍摄MTV风格的*才导演大卫芬奇名扬四海......潮流瞬息万变,唯有风格永存。可见风格决定成败!
回过来讲讲标题中提到的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拍摄于年的纽约上东区,然而整部电影的灰色基调浓烈的让人喘不过气,宗教题材延伸出的荒诞与光怪陆离在影片中的渲染透着某种深不可测的恐惧。全片并未表现出这位魔*撒旦化身的婴儿究竟有多么可怖,然而只以第三人称视角展现故事发展脉络却足以让电视机前的我噤若寒蝉,那种恐怖感就仿佛滴入水中的墨水滴,一点一点晕染出来,直到沁人心脾。这种对人性发掘的影片真正让人感受到什么是“无助的恐惧感”。
罗斯玛丽的婴儿之前刚刚温习过一遍的《第九道门》,同样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故事的主线从一本邪教书籍开始,所有的死亡和离奇都和书籍有着最直接的关联,甚至让人一直在担心这部价值连城的孤本一不留神就会从男主角的手中遗落。而巧妙的是,导演仿佛也体察到观者的内心一般,任何细微的镜头捕捉都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