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情感是如何发生的?当大家看到这个问题时可能都不觉得他是个问题。情感就是我们的感情么,爱情、恐惧、惊奇、兴趣、忧郁、哀伤等等。那如果我再问,爱情、忧郁、恐惧等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估计大家就回答不出来了。
这个不怨我们。这个问题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到现在都没说清楚。有的人可能不信。心理学连这点问题都搞不明白那还叫什么心理学啊?不无害羞的说,心理学的确就是这样。我说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郊游。周末会上几个驴友一起上山,中午还可以在野外吃顿美味。很有情趣。都觉得这是一种时尚生活。可如果在你穿越某片树林的时候,突然遇见一只老虎,你会是什么感觉?肯定吓得屁滚尿流,撒腿就跑,对吧。估计有的女生可能直接就晕过去了,跑都不会跑了。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是老虎引发了我们的恐惧。但如果你在动物园里看到老虎,你还会害怕么?还会有如此反应么?不但不害怕,还感觉好玩。
现在心理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认知评价说。就是先感知,然后经过大脑的评价,才产生具体的情感效应。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低等生命的情绪表现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它们连大脑都没有怎么去评价呢?难道一只老鼠在看到花生米时,先思考一番……哦,真高兴呀!况且也来不及啊,当你看到老虎时,总不能先在朋友圈评论一番再想着逃跑吧。所以说,引发情感的一定另有其人,绝不是简单的刺激物。
到底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情感呢?我们的情感有如此反应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适应意义呢?因为有许多情感对我们是不利的,是严重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判断的。就说恐惧吧,害怕的时候你能想明白什么呢?还有焦虑。生命为了适应生存,进化出来的一定应该是对生命延续有意义的,怎么还会有这些并不利于生命延续的功能呢?难道是没进化干净,漏掉了?
其实情感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的意义甚至超过我们的最高认知形式——思维。他对于人类,对于生命的生存与繁衍起着核心的控制作用。
我们知道,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比方说通过感觉,我们可以知道苹果的颜色、味道。通过知觉,我们可以知道苹果的形状、大小。通过思维,我们可以知道苹果的内部结构。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知道苹果的细胞结构,甚至是分子结构。可以说我们对苹果的认知已经达到极致了。我们对苹果了解的如此深,如此细,可如果我们不知道它可以被我们所食用,不知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拿现在肆虐正欢的新冠病*来说吧。别说他长什么样了,就连他的基因序列我们都搞清楚了。但如果我们始终找不到对付他的有效办法又有什么意义呢。好在现在我们知道他对我们是有危险的。他能整死我们,我们却整不死他。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反映如果不能把他同我们联系起来,对他的认知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对事物本身的认知。还一个就是对事物与我们之间关系的认知。对事物本身的认知靠的是感觉、知觉、思维。对事物与我们之间关系的认知靠的就是情感。
同感觉一样,色有赤、橙、*、绿、青、蓝、紫,味有酸、甜、苦、辣、咸。情则有喜、怒、哀、乐、恐。我们所要反映的,所能反映的一定是我们所急切需要的,一定是与生命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比方说我们的视觉。
视觉是对可见光谱的反映。可见光谱位于植物叶面反射光谱的附近。因为大多数动物的生存都依赖于食物链。而食物链是以植物将太阳能转变为糖的光合能力为基础的。还有我们的味觉。甜是对糖的反映。糖是生理活动的重要资源。而酸则往往反映的是变质的、腐烂的废弃物。那么我们的情感到底是对生命中哪些重要关系的反映呢?
假设你就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原始生命。机体结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甚至你的生命短暂到只有一次感知这个世界的机会。
这个时候你会感知些什么呢?肯定不会是美酒,也不太可能是美食,更不可能是美女。一定是与你最相关的那个,最迫切需要的那个。那就是必须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能让自己活下来。
这样外部世界就会被你区分出两个部分。一个是适合自己生存的部分,一个是不适合自己生存的部分。适合自己生存的部分可以保证自己还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不适合自己生存的部分,感知到了、触碰到了,直接over了,生命就结束了。
这样,生命为了能够适应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区别这两种环境的能力,就必须要知道这两种环境对自己不同的意义,就必然要与这两种环境建立起不同的联系。这就形成了我们两个最原始的情感反应形式。
不适合自己的环境就躲避。遇到自己能生存的环境就趋近。慢慢的就演化为我们现在最基本的情感——恐惧和兴趣。
恐惧是对超出生命适应能力之外的事物与自身关系的反映。兴趣是对生命适应能力之内的事物与自身关系的反映。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公园里见到老虎不会恐惧了吧。因为在树林里,老虎是适应能力之外的事物,与我们的关系引发的是恐惧。在动物园里,它是适应能力之内的事物,引发的是兴趣。
至于那些患有密集恐惧症、幽闭空间恐惧症等高级精神毛病的朋友们来说就更不用大惊小怪了。这些症状就同普通人恐高一样,只不过是那些徘徊在适应与不适应边缘的事物,有的因为遗传,有的因为后天事件,被你的CPU记录到了适应能力之外而已。
生命的进化并没有因为他找到了适合生存的地方而停止,因为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危险之外就都是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别墅、洋房、茅草房都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只不过感受不一样而已。
随着生命的发展,活下来的这部分自然就开始挑剔了。总想去那些舒服的地方,不愿意去那些肮脏的地方。舒服的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活得更久。差的地方资源就少,生命必然短暂。
受这一生存压力影响,我们又生成了另外一种能力,就是能够区分优越和贫苦的能力。这样我们在适合生存区又与外界建立了两种新的联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一个是与舒适区域建立的联系,我们把他反映为喜欢。另一个就是与不舒适区域建立的联系,我们把他反映为厌恶。
厌恶的我们离他远去,同恐惧一样,没有进一步进化的必要。我们看看喜欢的这一部分。
事物因为美好,能促进生命的生存,增加适应能力,便形成了我们对资源的需求。对资源的需求关系,我们的情感把他反映成喜欢或者是爱。实际上作为情感形式的爱不就是一种需求么。
当这一需求关系得到满足时,我们的情感就会把他反映为快乐。当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的情感就会反映为痛苦。可见痛苦是爱的分支,是次级进化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伤害。
需求得不到满足肯定会痛苦,我们就会去寻找其他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这个我们不管他。我们看看在我们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
生命是很残酷的。生存的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动物会因为食物而打斗,人类会因为资源而发生战争。当你有资源的时候,那些敌人、同行、竞争者,都会虎视眈眈的望着你。
如果在你刚得到一块烧饼正准备享受他的美味时突然被别人抢走了,你会是什么反应?一定是愤怒,极力的去维护这种需求关系,以保证能够继续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基本情感。当你的需求关系突然遭受阻断时,就会被我们反映为愤怒。这样,我们的几个基本情绪就出来了。我们看下:
兴趣——对与适应能力范围之内事物关系的反映。后期发展为与适应能力范围之内新事物关系的反映。
恐惧——对与适应能力范围之外事物关系的反映。
喜欢——对与适应能力范围之内有益于生命延续事物关系的反映。
厌恶——对与适应能力范围之内无益于生命延续事物关系的反映。
我把这几大基本情绪称之为七情。看来古人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从对七种基本情绪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对这些关乎生命基本关系的反映是一种整体的知觉反映。属于知觉层次认知。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低等生命同样具有情感能力。
既然情绪是对我们与外界事物关系的知觉,那么情感必然包含对我们对外界事物关系的知觉和对外界事物对我们关系的知觉。因为关系是相互的。我们在对外界事物发生关系的同时,外界事物也在对我们发生关系。
比方说你最爱的宝宝,爱得他们无与伦比。同样,你的宝宝也在爱着你。他们对你的爱让你感受到无尽的存在感和自我满足感。这就是存在于高等生命中的另一种情感形式——自我意识情感,我也把他称之为内情感。
自我意识情感来源于外界事物对自身的需求。当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越强时,这种自我意识情感表现的就越强。他是对外界事物对我们的需求关系所做的反映,是一个人的自尊。
自尊是一种持续的价值需求。只要生命存在于自然界,他对自然界就有一定的意义,他就始终具有这种存在感。
自尊是没有情绪体验的。只有外界事物对我们的需求关系发生变化时,才会激起我们的情绪体验。他同外情绪一样,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反映为快乐。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反映为痛苦。受到阻断时就会反映为愤怒。
内情绪的快乐与痛苦因为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又分化为多种表现形式。当外界事物对自己的需求越来越少,自己越来越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