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告诉我,以前她单纯通过“节制饮食”(说白了:就是少吃、饿肚子减肥)减重的时候,曾经饱受便秘之苦,现在通过我给她定制的减重饮食+运动计划来瘦身,竟然没有像以前盲目“节食”那样,长期“噗噗后天见”了,所以,她抱着对胖友们的同情心,让我讲讲便秘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或避免。
今天,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和亲身体验,说说我人生大几十年一路走来的经历、体会,以及“秘”方。
没错,我也有过很多年的如厕恐惧症,虽然谈不上便秘,但是,每天起床后上班前本来可以用来再睡10分钟、甚至15分钟回笼觉的“*金时段”,基本上无一遗漏地都被我浪费在马桶上了......唉!多么痛的回忆!
后来,据跟我一起工作的消化科医生分析,我可能结肠长得“太长”,导致大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水分被重吸收后,末端干结,难以排出......他们觉得我个子高,不能排除这个嫌疑,我当时的心理阴影面积,足够覆盖整个大北京!
当然,后面发生的一切,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的结肠,是正常的。
不过,我是个营养专业工作者,我怎么可以被这个“小困难”打败呢?我必须有办法让排泄废物一泻千里啊!
第一步:增加膳食纤维
遗憾的是,虽然我给正餐中各种蔬菜和粗杂粮增加了戏份和出镜率,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大幅度提高,我导演的这场戏“抗秘”大戏依然没能让我拿到最佳导演奖,只能说,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所以,以前的同事们,几乎人人尽知我“爱草如命”的好习惯,我也戏称自己为“除草机”:盘子里剩什么,都不如剩下蔬菜更让我心疼。
小注解健康成人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克。
尽量丰富蔬菜的种类,全天蔬菜摄入量,最好能保证生重不少于1斤。
粗杂粮,指的是带有较为完整谷壳的粮谷类,外加杂豆类。所以,燕麦、莜麦、薏米、红豆、绿豆等,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粗杂粮,而不是只有老百姓心目中的小米和玉米。更何况,很多细“棒子面”所含的谷壳并不多。
红薯、紫薯、土豆等,也是不错的膳食纤维来源,它们可以加入粗杂粮和杂豆大*,每天替换掉1/2~1/3的精米细面。
银耳、木耳、菌藻类,蔬菜里面的豆荚类(比如四季豆、豌豆等)、茎叶类(比如卷心菜)食物,都是膳食纤维和低聚糖的良好来源,对松软大便有很大帮助哦。
蔬菜、粗杂粮和杂豆中一部分在小肠内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寡糖、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等成分,在大肠里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并降低肠道PH值,对于预防和缓解噗噗痛苦,是很有帮助的。
没能稳拿最佳导演奖,这令我倍感挫败!
怎么办?
第二步:多喝水
万能的H2O啊,它是我生命的源泉,也是肠道的保护神,并且,还能让我的皮肤更加健康润泽,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大家也都很了解我的另一嗜好:水喝得特别多,就连杯子都比别人大。
小注解这里提到的水,只是白开水,不是别的“水”。
晨起空腹喝水,对于加强便意,很有帮助。虽然不是长效万能、偶尔还是有“不能尽如人意”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是奏效的。
有人会建议空腹喝蜂蜜水,我想说:除非你对果糖不耐受,否则,蜂蜜水除了帮你摄入更多糖分,并无x用。
那么,盐水呢?——还嫌咱们国人饮食不够咸,血压不够高吗?
那个时候,我其实还是蛮困惑的,常见的招式都使上了,且我并没有饭量太少、蛋白质摄入不足等问题。至于膳食脂肪,虽然我的饮食中脂肪含量确实不高,但是,也不足以少到影响我的排便啊。
小注解很多人在节食减肥过程中出现便秘,是因为吃的太少——肠道内的食物量少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刺激肠蠕动,无法帮助肠道内微生物的正常繁殖,也不容易形成足够的粪渣。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容易对排便有影响,太多的肉类,消化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水分,含氮废物生成量增加,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摄入量太少,无法弥补减肥过程中肌肉量的丢失,导致肠壁肌肉力量不足,肠蠕动减慢等。
一部分胖友会通过只吃蔬菜水果来减肥,基本不沾油。这对大便的松软并无益处,更何况,身体是需要不同的脂肪酸来维系正常新陈代谢的。
第三步:增加援兵——活性益生菌
改善肠道菌群,总是有帮助的。
我加上了活性益生菌,或者是用活性益生菌发酵而成的酸牛奶。结果还不错,当然,如果我忘记买了、断顿了,就会有点儿拖后腿。
如果我因为工作原因,恰逢吃“草”不足,且没有带这些细菌一起玩儿,结果自然是退步——从拖小腿变成拖大腿。
小注解活性益生菌来源,可以是直接喝的饮品,也可以是益生菌制剂。
活性益生菌饮品,在商超卖酸奶和鲜奶的冷柜处有售,品牌很多,尽量选择单位体积(比如每毫升)内含菌量多、且额外添加糖含量少的。每天毫升足以,太多了只会让你摄入更多热量,对体重无益。
常温货架上摆卖的“乳酸菌饮料”,仅仅是饮料,并不含活性益生菌(已经被灭活,所以不需要低温储存),因此,也没有活性菌的整肠作用,相反,对于增加体重倒是蛮有帮助的。
酸牛奶,大同小异,菌株使用上会有差异。菌种多、含糖量少、添加成分少的,当然是优先选择。
第四步:采用了最不应该采取的方法
在这个问题上,请大家一定不要效仿我,也请大家不要走入误区。这并非科学指导里应该出现的,我之所以列出来,只是希望用最真实的记录来给大家提个醒。
因为,这样做,对肠道健康并无好处。
是的,如上图,我偶尔服用过一些有促排泄作用的中成药,只是偶尔(后来知错就改了)。我知道很多女性朋友会长期服用泻药、或者有泻药成分的打着“减肥瘦身”、“通便排*”功效旗号的保健品,要么是用来对付排便困难,要么是通过一泻千里来减肥。
这里,我想郑重提醒警告大家:这样的方法,对健康是有伤害的,除非有专业的医生处方或者指导,否则,不要自己盲目采用这些非自然手段,短期内,貌似奏效,但长期的安全隐患,并不是你能预估到的。切记!切记!
小注解推荐给你们各种“通便”或“减肥”神药的推销人员,绝大多数并不具备医学及临床营养学常识。
亲朋好友,往往是出于关心或自身体验而推荐给我们一些类似产品。但,还是那句话,虽然他们很爱我们,他们其实也不具备医学知识,或不具备专业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初衷没问题,知识储备和辨识力有问题。
第六步:运动
有没有发现:没有第五步!
先卖个关子,请读完第六步再后进,不要提前往后翻。因为,在常规的营养指导里,运动,确实应该是饮食调整之后的“下一步”。
我是个爱运动的人,并且,不是简简单单跑跑步就行,而是定期去健身房扛铁练器械的。但是,我这个习惯,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儿,以前,我真的只是多走路、多爬楼梯、偶尔跑步。
不得不说,运动,对于排便,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尤其是非常规律、且加入体能训练之后,我的肠道功能真的非常给面子。
大多数节食减肥的朋友,只想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大的事儿,结果导致排便能力更弱,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进食不足、膳食纤维等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缺乏运动。所以,请,重新重视起来!
小注解体能太差的人,肌肉量及肌肉力量都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内脏功能低下,肠道蠕动能力不足。
适量的运动能够改善体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肠道的蠕动能力,帮助排泄通畅。
第五步:脊椎健康
这件事儿,是个意外,我的规律运动,也是从这才开始的。
三年前,我的脊柱出了问题:胸椎、腰椎、颈椎,都让我很绝望,在寻医问药一大圈之后,我选择了规范的康复治疗。并且,在康复医师和专业体能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辅助的运动康复。
在开始修理我的脊柱后不久,我意外发现:我的肠道,已经不用我操心了!我只要正常饮食和运动,就足以保证天天通畅、再无后备之忧。哪怕是偶尔因特殊情况没能吃上几口青菜或者喝水量不足,都不会影响次日的如厕。由衷感谢我的康复医生,给了我这么多的帮助。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脊柱周围,从脊髓发出总共31对脊神经,它们分别调控和影响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和脏器,当椎间盘狭窄、凸出、生理曲度不当等问题出现时,就会对这些神经支配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我常年的排便问题。
隔行如隔山,在接触康复医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那不合格的生理弯曲,竟然会给我的肠功能造成影响。从中,我得出两个结论:
很多时候,我们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是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少。对待任何一个健康问题,不要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妄下结论,山外有山,我们窥到的,可能只是山脉的一个角落。
永远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却可以被你用来帮助更多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小注解肥胖、久坐、产后人群,大多存在脊柱健康问题,特别是产后妈妈们。
建议有相似情况的这类朋友,先请专业的康复科医生看一下,排除有无脊柱问题,防微杜渐总是没错的。
虽然脊柱健康被我放在了第5步,但其实它的重要性和顺序,我个人认为,应该安排在与第1步和第2步平行——当然,这是很多人不曾听说,也未曾考虑到的。
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和体会,鉴于我的专业不是康复医学,所以,也只是供大家参考。专业的事儿,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判断和解决。
第七个提醒:情绪、疾病
肠道问题,是整个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部分,而不仅仅跟吃相关。当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情绪焦躁,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也会抑制胃肠蠕动,引发便秘或排便困难。
小注解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规律的作息是健康的保障。
学会减压,运动、音乐、读书、户外、电影等,都可以帮助你缓解焦虑,改善情绪。
心情实在不好的话,建议找个放心的人说说话。
如果你遭遇了下列情况,请忽略前面那些步骤,医院消化科就诊,因为,你可能已经有相关疾病发生了,比如:痔疮、肠炎、肠易激惹综合征等。
小注解经常便血;
排便时伴随难以忍受的腹痛;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等。
上述情形的出现,医院就诊的必要,先排除病变,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不要迷信偏方、不要乱用泻药!!!
其实,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且人体是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几大影响因素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我只是按照个人经历、按我自己的时间顺序来谈的。
另外,借用下面两张图,再次强调一下便秘的危害,以期提高大家的重视,增加对合理膳食及健康生活习惯的认识,并作出相应改善。
▼
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一个小小的善举,可以帮助很多人,这也是我们科普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所以,如果您是个珍爱健康的人,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您一些启发,不妨动动手指头,将这些重要的信息分享给您爱的人们,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与死亡。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