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学,可以说是一门化需求为快乐的学问。不吃即死,所以无论谁都要进食,但若只是为了满足胃的需求,像动物那样毫无讲究地吃,那与美食就相隔甚远了。美食需要我们的想象力,启动我们的反省性机能。”
----涩泽龙彦
在涩泽龙彦的笔下住在凡尔赛宫的路易家族都贴上了吃的标签。路易十三*杀恐惧症,害怕别人食物下*,自己动手做。路易十四食量恐怖,嫌叉子麻烦,直接用手抓着吃。路易十五美食家,喜欢自己下厨,还要举办厨艺比拼。路易十六妥妥的吃货一枚,在法国革命逃亡时还不忘面包、乳酪和勃艮第酒。
在逛凡尔赛宫的时候几乎记不住人物画像谁是谁,差异性就是服饰和姿势,如果能把涩泽龙彦的吃标签放在凡尔赛宫的墙上那就生动活泼多了。他写的美食八卦不是乱编,是建立在正史的基础上,让这些历史描述性文字多了有趣的人气和烟火味。
涩泽龙彦还找到了多年前擅长办主题宴会活动、办杂志、做美食评鉴的奇男子格里莫---生于年的巴黎。这可是媒体、公关集团雏形,如果打开任意一款视频直播类的平台,这些形式依旧存在而且有效。
格里莫出生贵族但他厌恶上流阶层,所以只邀请平民、乞丐、仆人或是知识分子。他办的“哲学性的午餐会”菜谱常年变,比如只有酒,只有咖啡且必须喝17杯以上。有“死亡通知邀请”却安排了奢华美食、葬礼丧钟和美女相伴。有“经济学家的午餐会”只吃面包啤酒,自己吃奢靡大餐。还有“古代风宴会”模仿罗马盛宴,把穿着极简美少女的头发当纸巾擦。
这些宴会美食主题,在涩泽龙彦看来也许是时代文化挤压下的美食变形记,有卡夫卡小说式的荒诞。
书中他还提到了意大利盛宴,孔雀舌宴和红鹤的脑髓。另辟蹊径的制*爱好者吃矾油精(浓硫酸)和粪石(草食动物结石),光怪陆离的社会似乎是要把整个自然界吞到人类的肚子里。
读完这些记录和描绘的美食八卦,总让我觉得他是有国外教育背景的,完全不像日本作家,虽然我不太看日本小说,了解的日本作家也没几个,至少他与无赖派太宰治就不同。查了这位暗黑美大师的背景简介,他应该属于战败后成长起来的作家,主修的是法语后来考进东京大学。这大概就是他的文字没有局限在日本,有了海外味儿。大概也是略萨在《普林斯顿文学课》中提到的,“他们读不同语种、不同流派作家的作品,开拓了文学眼界,因此地域性会越来越小,转向了世界性视野。”
在我以为涩泽龙彦会像西方研究《人文通史》那样,不打算把中国融入到世界或是用西方的统一标准看中国时。他的美食八卦中写了一本我从来没听过的,唐代的传奇小说《游仙窟》,《游仙窟》中罗列了龙肝、凤髓、麒麟肉干和豹子胎的奇幻食谱,估摸着是那个时代的空想食物。
书中最有意思的是他评价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他妻妾较多,女弟子成群,生活悠然自得。晚年他一边撰写恐怖故事《子不语》,一边致力于编辑“食单”。恐怖和食欲,或许是享乐主义一生最后的快乐。
虽然这是第一次读涩泽龙彦的作品,但是很喜欢他的世界性视角,正如书中介绍的他是把西方社会中的文化与思想暗黑流介绍给日本,把异色作家的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也喜欢他跳脱的思维,用诙谐荒诞的故事,在微笑处提醒读者反思,卡夫卡功效式的反思。
“正如文明进入成熟期后,经常走向极端,美食也开始走上了奇葩之路,倒错性的欲望和反自然的倾向开始觉醒。”----涩泽龙彦
酒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