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不是我的强项,而我的数学老师又是一个很喜欢提问的老师。他觉得只有提问才能够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可是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提问都是一次煎熬。终于在老师对我的一次提问中,我紧张到不行,语无伦次,脑袋像短路了一样什么都说不出来。我感觉非常的丢脸,之后就越来越害怕上数学课,对老师也开始害怕了,慢慢的同学也开始害怕了。我也一直逃避社交,能够不面对的我尽量不去面对,能够拒绝的,我尽可能拒绝。总之,我变成了一个非常没用的人。现在大三了,我真的很害怕毕业了还是这样。我不想再逃避了“
当你面对社交的的时候,你会非常的自责与自我否定。可是我们越自责,越是否定,就越会进入更深的无力感和紧张感之中。这就是社交恐惧中常见的恶性循环,也是为什么社交恐惧可以长久困住一个人的原因。
面对这种恶性循环,我们打破循环最好的方式则是“改变认知”。
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也不需要那么的自我否定。
那么改变是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够创造新的认知。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困扰之中:用思维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光想不做。
其实我们也不是故意这样的。我们就是觉得太难了,然后找各种借口不做而且这个借口看似还比较合理。
比如:
因为有社恐,我就不用去行动了;
因为我有社恐,我就先不去交女朋友了;
因为我有社恐,我就先不去找工作了。
以上这些借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不敢行动。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敢于行动呢?
第一:意识到行动的重要性
我们之前说过只有行动才能够改变认知。当我们获得了新的认知,那么我们固有的错误认知才会动摇,也才能够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第二:从简单的行动做起
比如先让自己不拒绝社交邀请,然后再让自己学会在社交场合开口,之后让自己主动地去引领关系,最后保持社交习惯。
第三:要对自己有耐性
在我的课程中,我经常强调:“认知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会遇到各种的失败,这里的失败可能是社交出现紧张不自然,害怕别人对你的评价,融入不了社交群体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中容易认为的失败。但是其实这个不是失败,这是正常的表现。我们会认为失败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自信强大的人。而现实中我们的状态其实是容易紧张不自然,我们还没有认可自己现在的状态,还没有做到自我接纳。
第四:不要本末倒置
其实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所以不要企图克服了症状再去好好的生活。我们需要直接去好好生活,去做平常人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我们越正常的去生活,我们的心态就会越来越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