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学里,有首流传了大半个世纪的童谣:“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语文教材里选篇最多的作家,各种考试里的考察重点。在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看来,鲁迅的作品寓意深刻、叙述经典,学生理应了解和学习。
但学生眼中,鲁迅的文法和今天相比差异较大,文章大多晦涩难懂,是“难读但又不得不读”的存在,一听这个的名字,心里先要抖三抖。
鲁迅先生生前一定没有想到,百年前对他向往憧憬的学生群体,如今会把他视为学业上的“拦路虎”。
网络上让人哭笑不得的鲁迅表情包
其实不只是鲁迅,国内的许多名家(以近现代居多)都面临着这种困境。作品和教材、考试的深度绑定,选篇追求高境界的主题,以及对作者生平和讲解的不足,这些都把名家作者推向了学生的对立面。
面对冷硬的文坛大家们,孩子很难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反而像一个受训者去诚惶诚恐地膜拜。
要治好学生的“鲁迅恐惧症”、甚至是“近现代名家恐惧症”,当然不能一味在教材和考试中压缩他们的出场。
而是在日常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里,让孩子多接触这些作家的“侧面”,提升阅读兴趣,并且对作品进行适度“包装”,降低阅读难度。
实际上鲁迅(左1)与当时青年们交流很多
北大教授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就是这个思路。
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钱理群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