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的痛苦實相
輪迴始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後誇張地變成各種狀況。我們心想:「因為這是這個,所以那應該是那個」等等,因而持續地擴大輪迴世界。
上師代表證得涅槃或寂靜的可能性,但是為了實現那種可能性,我們首先需要硏究、了解輪迴,進而了悟輪迴的本質。輪迴是錯粽複雜的,以貪、嗔、癡為基礎,而動荡混亂是其本質,除非你把貪、瞋、癡當作道路——了解它們,與它們共事,並且行走於其上——否則你將不會發現目標。如實地看見真相,這既是目標也是道路。藉由發掘輪迴的真相,你也發掘了涅槃。事實上,輪迴的實相就是涅槃的實相。真諦不仰賴公式或另類的答案,但是它卻被視為唯一的真諦,而且了無相對性。
生命之輪:輪迴的緣起法則
西藏圖像學把輪迴的活動描繪為「生命之輪」(梵:bhavachakra)生命之輪是輪迴的圖像,因此它也是涅槃的圖像,或輪迴盤繞的鬆解。生命之輪代表難以抑制、欲罢不能的當下;在此一當下之中,宇宙重複出現,而死亡的經驗則在時間的界域內誕生出下一個體驗。在這個持續不斷的生死循環中,每一個新的體驗都包含了前一個體驗的特質。在這個可能性之中,生起了「十二緣起」的連鎖反應模式。
在描繪生命之輪的圖像中,生命之輪總是由閻魔(Yama)所持有。閻魔是死亡的擬人化,為出生、死亡和存活提供時間和空間。閻魔提供了基本的媒介,不同的因緣或連鎖反應可以在其中生滅。閻魔嘴含生命之輪的圖像,是以四聖諦的法教為基礎。生命之輪的外環把十二因緣描繪為苦的演進;內環把六道輪迴描繪為苦的延續不斷;輪的中心則把貪、瞋、癡三*描繪為苦的起源。
1、生命之輪的外環∶十二因緣
就十二因緣而言,生命之輪的外環代表了苦的演進次第。十二因緣描述了機緣如何演進成為逐漸增強的無明和死亡。我們可以就因果關系來看十二因緣,或把十二因緣視為從一個情況導致岀下一個情况的事件。它們代表一個不可避免的巧合之鏈,帶來監禁和痛苦。這個巨大的工廠已經把你當做原料那般加工處理,雖然你不期盼結果,但你別無選擇。
1)無明/眼盲的祖母
第一緣起是無明(梵:avidya),以眼盲的祖母為代表,象徴年長的世代涎生出更多的世代,但基本上仍然是眼盲的。眼盲的祖母沒有機會看見孫子女。對於世界應該是什麽模樣,她自有概念和想法。她時時都在掙扎,試圖和孫子女溝通,卻無法充分適切地看清他們的掙扎。對於任何與其孫子女有關的流言蜚語,她都怀抱高度的興趣和好奇。但是,這種閒言閒語永無止境,一個閒話導出另一個閒話,然後又一個閒話。
祖母代表基本的智能,它推動、激起一連串永無止境的堅實念頭和稠密能量,進而製造了幽閉恐懼症,使得能量開始看見其本身,也削弱了智能。眼盲祖母的辨察力變得過度濃稠且笨拙,其物性的特質或堅實化的虛空也橫阻在前,因此,她只剩下欺瞞和孤單寂寞。
第一緣起的感受是細微的惱怒加上細微的安止(定),這種體驗和感受會在十二緣起當中延續下去,從祖母延續到孫子女。第一緣起的「定」是迷茫困惑的一種形式,等於是輪迴的三摩地。沈溺於無形的事物,並且試圖加以證實確認,這進而引起虛空堅實化的感受。這是自覺的開始,把無形的特質執著為堅實,構成了自覺的基礎。你感受到其背後的孤寂與蒼涼,因而產生一股想要創造習慣模式的衝動。你找到了可以打發時間的方式,於是產生一種發現新事物的感受。這有如你已經擺脫某件事物,但在此同時,你也受到你可能永遠處於失敗的劣勢。
2)行/辘轳
第二缘起稱為「行」(梵:samskara),也可以譯為「形成」,以陶匠使用的辘轳為象徵。此一缘起是以衝動的積聚為基礎: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轉動辘轳。辘轳持續地轉動,我們可以使用辘轳製造岀陶罐、雕塑、杯子、茶壺、花瓶等各種美好的形狀。形塑的過程代表概念心本身成為特定的模式,而業的造作也從此開始。
梵語「karma」的意義是「創造」或「行動」。藏文「le」相等於勞動、工作,或含有不停做事的意思。我們像陶匠那般,把一塊土一—混
亂生活的面向—一丟到辘轳上,接著捏塑陶土,把我們形塑成為一個陶壺或一只陶杯。那個活動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基本上,業是由「我」和「他人」這兩種感受所創造出來的。它們就像水和陶士混合後所形成的泥,被丢到陶匠的辘轳上。辘轳像是一種義務感:我們應該把生命塑造成某種樣子,我們應該成為詩人、教授、工程師或社會工作者。每當我們說「我們應該成為......」的時候,陶匠的辘轳就在旋轉著。藉由辘轳的速度,我們把自已形塑成某個樣子;隨著辘轳不斷地運轉,它的速度就更快了。
3)識/猴子
由於我們能夠啟動辘轳,因而掌握了這場相當私密的個人遊戲,並且開始發展出些微的權勢。但是,我們覺得有必要助長雄心壯志,於是生起了第三緣起「識」(梵:vignana)。猴子是「識」的象徵。這隻非常忙碌的猴子說:「我是一隻猴子!」接著,牠進一步定義自己:「我是一隻猴子,所以我應該要爬樹,吃香蕉和水果。」這因此而牽扯了另一個因素猴子不只說「我是一隻猴子」,也說「我是一隻猴子,所以我應該做這個、做那個。」事情慢慢地以這種方式越演越烈。輪迴始於一件不足道的小事,然後誇大地變成各種情況。我們心想「因為這個是這個,所以那個應該是那個」等等這種想法使我們不斷地擴大輪迴的世界—一業的世界。
4)名色/船中人
在成為一隻專業的猴子後,你接著發展出第四緣起「名色」(梵:nama-rupa),以一個船中人為象徵。你賦予自己名稱和功能:「我是我。我擁有一個色相,也應該有一個名字。我應該被取名為『傑克』或『吉兒』。」此一緣起是希望或夢想成真的表示。當一個對境(物品)擁有一個概念化的名稱時,它就變得舉足輕重。當你為一個人命名時,你等於在為那個人提供一個家。你依照你所創造的房屋,為那個人創造一個形象。如果你心裡想的是一座城堡,可能會稱那個人為某某王子或某某國王。因此,名和色—一言語和视覺的概念——是相同的。名色可以充當*治或哲學的增援。舉例來說,當你想著一個國王居住在一座城堡裡,你會自動期待他擁有尊嚴高貴之感。你認為,那個頭銜應該適合那個人。
5)六入/有六扇窗的房屋
一旦你用那種方式設定你的存在模式,這個過程就會持續下去。此時,你已經和世界建立連繫,不再獨自存在,這導岀了下一個緣起「六入」(梵:shadayatana)你发展出六種感覺,並且為它們建造一個住所。此一緣起以一隻猴子住在一幢有六扇窗的房屋為代表。這六扇窗代表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尘,並且分别對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這六塵為猴子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家,但你仍然覺得,你所創造的這個家少了一個能幹老練的經營者。這整個情況是不確定且剛剛萌芽的。猴子相當凊醒,卻疑神疑*,於是你認為,這幢房屋的住戶非常不體面,而且有失尊嚴。猴子必須發揮監護指揮的功能,而這種雙重角色自然地使猴子發展出某種程度的精明世故和外交手腕。
6)觸/結婚夫婦
我們需要维持這一切,而這種需求帶領我們走向下一個緣起「觸」梵:sparsha),並以結婚夫婦為代表。當你的境况變得非常穩固明確之後,你想要測試它是否發揮適當的功能,於是開始接觸你的境況。「觸」緣起以相輔相成的陰、陽兩性相接觸為象徴。你試圖捕捉這種著迷,並且把它變成堅實的事物,你因而從中發展岀個性。你發展出自尊自重,而這份自尊自重不單單以内在為基礎,也奠基在外在關係上。
7)受/射穿眼睛之箭
此時,下一個緣起「受」(梵:vedana)自行呈現,並以一支箭射穿眼睛為象徵。在接觸了世界之後,你從世界那裡得到反彈或回響。外在世界依照你運作的方式而給予回應。有時候,世界做出完美理想的回應,例如你圓滿成就了事業;有時候,你則覺得差勁、疲憊,心情受創。因此,這個緣起牽涉了各種感受。
「受」是一種滲透得非常深入、非常痛苦的經驗,彷彿某個人用一支箭射入你的眼睛。那支箭沒有深入到大腦讓它迸裂的程度,如果它真的使大腦迸裂,那還算是好的,但它只刺穿你的眼睛。你無法把箭拔出來,因為那太痛苦了,但同時,你又不能讓它留在眼睛裡。這個情况非常棘手。愛鑽硏的心别無選擇,因而假裝把它當做一個愉快的驚喜,甚至是一種便利。這裡有一種猛烈驟然的感受,卻沒有機會沈溺於其中。
「眼中箭」是我們對此與彼、對外在世界所產生的第一個真正的感知和看法。那支箭不被视為死亡的訊息,而被视為生命的訊息。它有如「活著的感覺」,感覺你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在春日的早晨醒來,拉開窗帘,聽到鳥兒啁啾鳴叫,咸覺到涼爽的微風和清新的空氣,於是你說:「啊,活著真是太美妙了!」但是,你的眼睛裡仍然有一支箭。
8)愛/飲用牛奶和蜂蜜
這帶我們到了下一個緣起「愛」梵:trishna)。雖然在傳統上,愛緣起是以飲用牛奶和蜂蜜為象徵,但它卻比較像是在吃冰淇淋或米布丁這類不需要去咀嚼、甚或不需要去舔食的食物。它進入你的口中,你嚐到它的味道,然後它就進入身體了。你甚至不需要費勁咀嚼。這個情況比較像是它把你給吞噬了。它非常簡單,一點也不費力,它是一種美妙的歡悅。
在你充分地接觸了世界之後,愛緣起接受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進而鞏固你的歡樂和生命。在愛緣起當中,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就是這麼讓它發生了。你甚至沒有發岀邀請,牛奶和蜂蜜就進入你的體内。它是立即的,而非刻意的,其中完全沒有智識化的過程。貪愛、渴愛就這麼發生在你身上,而且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你全心全意且急切地接納那支箭,並且可能會因為這種過於衝動的行為而感到難為情,而想要緩和、收斂這種衝動。然而,儘管你有這種傾向,但仍然竭盡所能地去和那支箭(受緣起)建立關倸,同時,你體驗到一種本然的自我放縱——一種渴望更多牛奶和蜂蜜的貪愛。你只想要啜飲品嚐,拒絕吞咽,但衝動接管自制,把你帶到下一個緣起。
9)取/採集水果
下一個緣起是「取」(梵:upadana),以採集水果為象徵。你向世界求愛,展現青春年少的豐盈——你能夠跳多遠,牙齒多麼銳利,肌肉多麼強健。採集水果這個比喻說明了,在秋風中,你感覺那麼的美好清新,於是你一股腦地跳到果園裡的一棵果樹上。你可以就這廢直接跳上果樹,摘下一顆蘋果開始啃咬,然後一邊咀嚼一邊尋找另一顆蘋果來啃來吃。你又跳躍又舞蹈,摘下水果來吃,或把蘋果递給同僚;對方也明瞭青春年少豐美之感。或者,你可以把蘋果往上抛,看看它在藍天之下的豔紅色彩。你正在玩遊戲,有如貓咪放走一隻老鼠之後,又往老鼠身上撲去,放走它,然後又撲上去。你開始把人生視為一個大笑話。在此同時,它又極為有趣。你的生命是如此美好,徹頭徹尾地美好,於是你愛上了它。
因為此一緣起,你有隨心所欲地做事的傾向。當你採集水果的時候,你不管是誰擁有這座果園。你跑出窒悶的房屋,恣意地漫遊閒逛。蘋果是非常具體明確、磊實且令人心滿意足的。當你握著蘋果時,它令人感到非常的寬慰,尤其不需要剝皮就可以一口咬下去,更令人感到安心。
10)有/性愛,交歡
此時,你無可避免地會覺得,另一個人可能可以分享這種體驗和感受,至少你可以對此人述說這種體驗。那種寂寞孤單和對伴侶的渴望,把你帶到下一個緣起「有」(梵:bhava)。
「性交」是針對「有」緣起所做的傳統描繪。在這個緣起當中,你終於被逮住了。與其四處舞蹈,聆聽美妙動聽的音樂和盡情享受一切,你反而被生命擄獲。你不繼續在果園裡漫遊閒逛,因為你已經找到一顆蘋果,並且坐下開始吃它。你越來越認真看待生命,並且採取一種更為明確的態度。事實上,你漸漸投入生命和事物的本質。在傳統上,我們稱此為「做愛」。
「做愛」的意思是你被一個蘋果給纏住,無法擺脫,你别無選擇。你開始覺得,你有義務吃完這個美味爽脆的蘋果。你可以啃咬它,因為你的牙齒年輕銳利,你也感受到握住蘋果的精力和能量,但些微的自覺開始浮現,令人有點驚恐擔憂!你是那麼的自由自在,但現在卻被蘋果給綁住了。你和它建立了關系,同時也被它纏住。你因此而感到有點不自在,但你的興奮卻壓制了這種不自在的感受。你過去在果園裡漫遊閒逛的記憶多少有點幫助,但在此同時,你的處境也令你感到不舒坦。吃完蘋果之後,你開始找地方丟棄蘋果核。你覺得,亂丟蘋果核可能會為美麗的果園製造髒亂,但你卻想要丟掉它。這時候,那種不自在、不舒坦的感受開始變得更嚴重且真實。
你和另一個身、心建立關系,「有」緣起為此一成就而歡慶。體驗世界的形形色色、以及它如雕塑般的特質,令人感到心滿意足。你對事物發展出一種極大的覺知,而视覺和其他感官感知的特質也為之增強。
11)生/生產中的女人
性愛的交歡似乎是欣賞有機自然世界的唯一方式,但這種過度縱溺的感官享樂也帶來了有效明證。為了提供正當合法性,你需要擁有為人父母的證據,這導致了下一個缘起「生」(梵:jai)。因為「生」趄之故,「有」緣起採取行動,製造了業果。「生」是生命的一個事實,也是真相。事實上,因果正在進行,真相正在發生。在賦予某件事物生命後,你開始產生一種權力感,一種身為宇宙創造者是輕而易舉的權力感。
女人分娩是「生」缘起的象徽。在做愛和盡情享樂的過程當中,你懷了一個胎兒。從那時起,所有的樂趣和愛情都縮減為專心一意地生產另一個生命——這也是你的生命。你從自己身上孕育出另一個人,你為這整件事負責;你被它困住了,而且無法否定它。
生產的活力不會持久。你發現了「變化」這個東西而變得惱怒,也開始質疑你任性縱慾的後果。沒有什麽娛樂是持續不斷的一一它變成「空」。你必須面對敗坏、衰弱和死亡逼近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無可避免的。青春年少的豐盈自然而然地帶來漸進的衰老;絕頂的聰明機靈變成絕頂的笨拙。你的嚴格要求不再發揮作用,你看見你的效率遊戲也不再那麼有效率。你尚未了解到,這個破舊失修的情境包含了另一個駭人的發現一一老死的緣起。
12)老死緣起/送葬隊伍
第十二緣起是「老死缘起」(梵:Jaramarana),以一支送葬隊伍為象徵。在隊伍中,一具屍體被包裹起來,置於棺木中,被人抬到葬礼現場。你體驗衰老,疾病和死亡。這是一件大事,既是可能的,文显而易見。在你開心地和現象戲耍之後,生與死之間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你心想:「我覺得我昨天才出生的,現在我要死了。我的人生稍縱即逝!這是真的嗎?還是一個笑話?這當中或許有一些大誤解,或許出了點差錯。」這不是誤解,它是生命的真相。它是死亡。死亡包括了這樣的情况:你有太多事情要處理,多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原本令人兴奋激動的事,現在卻变得不確定而且令人懷疑。你曾經創造的眾多作品、建立的人際關係,如今卻成為激發你前往屍林之地的原因。
本图文转载自网络,
如有文章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更正。
愿将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悉皆回向此文的作者以及所有读者。
愿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