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C文章转自78DM
史上最大*事组织:地球联邦*
我们今天已知,地球联邦**是一个超越了国家级别的巨大组织。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的纠纷,同时推动宇宙移民*策。而地球联邦*,是由各个主要成员国的*队为核心所整编而成的(不过成员国还是保有可供支配的*队)。众所周知,联邦*是文官统治,即民选*客支配*队。具体一点说,就是地球联邦最高首长(即联邦总理)担任*队总司令,在其之下设立联邦安全保障会议,然后是地球联邦*参谋本部/最高幕僚会议。这个议会或者叫它参谋本部就厉害了,一旦有战事就由议会进行表决,然后由自总理/总司令通过安全保障会议下达*队出动命令——议会牛就牛在,如果总理没有下达命令,是可以由议会要求总理下令的。
不过宇宙世纪的现役*人是可以担任联邦议员和评议委员的,因此*人在*界的话语权是非常巨大的。这就逐渐造成了*方的失控,甚至有*方独断专行、先斩后奏,然后要求议会擦屁股背书。原本号称文官统治的联邦*,编制上基本只有陆海空三*,在地球各地设立八个方面*:欧洲、非洲、中部、南亚、远东、太平洋、北美和南美方面*。不过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方面*都有独立的三*。
放一张尤里凯拉尼将*凑数吧……
50年代末,随着宇宙大开发的大热,联邦宇宙*也创设成立了。这时候也是SIDE-3独立运动浪潮进入高峰阶段的时候,宇宙*编制的出现自然是为了应对宇宙移民武装势力了。后来随着宇宙*的逐渐强大,地球联邦*基本就分为了陆*(官方是地球*或是地上*,但我更喜欢叫陆*)和宇宙*两大派系。陆*自然是原本的陆海空三*了,宇宙*则是资历尚浅的新晋。两派都由联邦*参谋本部的最高幕僚会议来负责统合管理,大家都是议会的小弟。不过虽然分工明确,但两*至少明面上获合作还是十分密切的:比如木马可以在地球和宇宙两头跑,宇宙*的雷比尔可以到地球上指挥奥迪沙会战,天田士郎也可以从宇宙*调任到远东方面*开高达,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宇宙*隶属于宇宙*部管辖,由于运用的是宇宙舰队,因此编制也就参考了海*。在一年战争期间,宇宙*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机构组成也变成了驻防各个SIDE和月神2号的殖民地驻*、负责月球宙域的月面驻*、各方面*和**警备舰队组成的独立机动*这三*。至于在月神2号的地球联邦宇宙*司令部管辖下的*队,区分为了月球方面*(负责月球和L2,但开战就被奇袭覆灭)、L5方面*(负责SIDE-1和4,又是开战就覆灭)、L4方面*(负责SIDE-2和6,其中2驻*开战覆灭,6驻*因为SIDE中立而撤防了)、月神2号方面*(负责月神2号和SIDE-7,所以木马逃出后能找这里求庇荫,本身有兵工厂,战斗力很强,才能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宇宙*,以及日后的反攻核心)这4支宇宙舰队(至于战后还出现了知名的本星舰队和金平岛方面*)。
由于宇宙多战事,逐渐的宇宙*影响力就超越了陆*。现在只要一提到联邦*自然会联想到宇宙*,在60-70年代启动了*备增强计划后,一直到一周战争爆发前,宇宙*已经拥有了战舰近百艘(包括巡洋战舰),巡洋舰艘,其余舰艇艘,辅助舰艇艘。不过这些绝大多数舰艇都在一年战争初期就失去了,虽然战后又启动了重建计划,但那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其它概念了。
在一年战争期间,本就形同虚设的联邦正攵府机能进一步的衰弱,使得不少*方高层将领的权力一下子泛滥到了足以掌握战局走向的程度。这些人里,又有不少在战后的*界能量巨大,在此简单细数一下几位著名的大拿:
雷比尔
差点通关一年战争的名将,雷比尔最辉煌的时候不是鲁姆,而是被俘又脱险后晋升为了地球联邦*总司令,陆*和宇宙*一把抓,呼风唤雨的一代风云人物。
柯普
一年战争期间的*队高级将领,和到处转战指挥大型战役的雷比尔不同,柯普是那种坐办公室的将领,柯普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加布罗基地,平时打交道的也都是些*需产业的大佬,比如他就和八洲重工的老板休·八洲私交甚深,因此在木马进入加布罗后对米莱·八洲也多有关照。
高文
同样是一年战争混出来的高级将官,高文在大战期间在雷比尔指挥体系下,地位和爱尔兰差不多,大名鼎鼎的实验部队就是从他那儿领任务的。大战结束后去当了第3轨道舰队的司令官,同时负责“高达开发计划”这个让他一炮走红却最终身败名裂的计划。
科里尼
战后高文的主要对手,鹰派*人的领袖人物。科里尼是典型的官僚,比起*人来他更像是一个*客,这也导致他一系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同样的风格。科里尼在年利用迪拉兹纷争这一契机,一举铲除了高文派系,在当时的联邦*中一家独大。值得一提的是,科里尼派话事人二代目就是贾米托夫。
贾米托夫
在一年战争期间以及80年代初期,贾米托夫是科里尼将*的左膀右臂,是为老大出*点子的师爷。出身旧时代名门的贾米托夫由商界参*随后从*,在迪拉兹纷争之后迅速成为科里尼派的核心人物,并最终建立提坦斯。从各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治家,完成了科里尼未尽的事业,将鹰派思想发扬光大。
联邦*MS的崛起
U.C.年1月15日,鲁姆会战拉开序幕。在这场战役里,联邦*宇宙舰队在公国*的MS面前吃尽了苦头。联邦*意识到传统兵器不是MS的对手后,大量制造了铁球、剑鱼式、战斧式等机动兵器,用意是拿来与公国*的MS-06渣古Ⅱ抗衡。但明眼人都明白,能战胜MS的只有MS。
在战争初期,宇宙*以俘获到的MS-05旧渣古为基础,修复+部分新造零件制造了RRf-06“渣尼”。渣尼名义上虽然是试验机,开发初衷主要是为了收集资料数据。不过当时宇宙*在鲁姆会战中元气大伤,战力不足,因此渣尼被投入实战也不足为奇了:由于缺少格斗武器,所以渣尼装备了头部火神炮作为近战武器;为了在战斗中和公国*的渣古Ⅱ区分开来(两者的轮廓外形颇为接近),避免误伤友*的悲剧发生,投入实战的渣尼被涂上了红白两色,这也成为了日后联邦*宇宙用机体的标准配色。
年9月,V作战临近尾声,各方面都已趋于完成。当时若以总负责人提姆·雷的构想,对RX-78-2进行少许调整就直接量产,在战场上联邦*当然能稳操胜券,但战后联邦正攵府肯定是要破产的,这实在是一个太不现实的想法了。高层为了开源节流,进行可持续发展,决定以RX-78-2为蓝本,进行以生产性为最优先的简化再设计。计划的口号是打造一种更先进、可靠和廉价的新机种(重点我已经加粗,要考)。
于是,RGM-79“吉姆”就诞生了。由于简化得过于彻底,吉姆就连在外观上也已经与高达明显不同了:月神钛合金加工困难?改!用钛合金陶瓷做装甲;高参数米诺夫斯基型核融合炉生产性差?改!换成低额定功率的炉子;杂兵不配用核心区块系统?改!不,直接删了;光束步枪的维护难度高,特别不适合野战?改!拉远距离就没精度可言的光束喷枪安排上。
年10月,RGM-79“吉姆”正式于南美加布罗工厂开始生产。由于模板蓝本确定下来了,各地的联邦*据点只要有能力的,都相继开始了MS的研发生产。作为头批的先行量产品,RGM-79A在前线口碑不佳,但作为一款可以任意魔改的泛用型素体很受各大*工厂的青睐。宇宙*月神二号在当时身处对抗公国*的最前线,急需新兵器填补缺失的战力,于是便以当时已经完成了的RG-79A为基础,进行了对应宇宙空间战斗的改良,得到了RGM-79[E]吉姆初期型。
我们可以看到,RGM-79[E]在装甲形状和主推进器等方面,和RGM-79A有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月神二号在设计的时候,参考了渣尼的运用数据,同时也横向参考了RX系列的部分技术。在当时在宇宙中苦海孤雏的月神二号缺乏生产光束兵器的能力,因此RGM-79[E]并没有装备RGM-79A的光束*刀和光束喷枪。由于月神钛合金的加工难度太高,月神二号又缺乏冶炼超高张力钢的技术(这属于吉翁的绝密技术)。因此RGM-79[E]的装甲材质选用了性价比更高的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
在宇宙空间作战,MS的机动性往往要比火力更为重要。月神二号在设计RGM-79[E]时主要是以渣古Ⅱ为假想敌对照,己方的机体最起码要能拥有超过渣古Ⅱ的机动力吧,这要求不过分。尴尬的是,当时联邦*的MS用大功率火箭推进技术还不成熟。在重力环境下还好,毕竟移动基本靠两条腿。但如果RGM-79[E]按照RGM-79A的配置依葫芦画瓢,那么机动性肯定会很不理想。在一番苦心冥想献祭了不少头发后,技术人员一拍脑门想出了一个主意:要更高的推力,增加推进器的数量不就好了嘛!
因此,没按照剧本来的RGM-79[E]将原本的双发推进器改成了4发。在肩部外侧内置了姿势制御喷口,似乎还嫌推力不够,技术人员在机体胯部后方又追加了朝下的小型双发推进器。这么一来虽然使得机械结构复杂了不少,但上头对于机动性的诉求算是交差了,而且是超额完成,总算是不负韶华不负卿。于是,月神二号急不可耐的开始生产这款RGM-79[E],将这些机体配合残存的舰队对抗公国*游击部队。
当吉姆开始陆续下线,配发到各大战区的实战部队时,一年战争距离终结仅剩两个多月了。随着战局的迅速发展,地球联邦*开始了大反攻。联邦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在这两个月内疯狂生产了超万台MS,其中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吉姆,大约有近台的产量。这数千台吉姆当中,又有不少各地自行生产改良的衍生型号,虽然都是RGM-79一家人,彼此之间有的差异还相当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好在当时依靠联邦*强大且效率的后勤保障体系,才能让这些五花八门的吉姆们完好的踏上战场。
一年战争结束以后,联邦*的*工生产由战时应急体系迅速转变和复苏。于是,从正攵府那儿拿了预算的联邦*,开始打算对己方混乱的MS体系进行一个汇总式的梳理与规划了。上面提到了,在战时因为工艺和成本等问题,联邦*各地出现了种类众多的吉姆衍生型号。这些不同型号的吉姆大多都是为了满足当时*方的需求,也确实为联邦最终战胜吉翁贡献了力量。但型号太繁复对后勤保障是很不利的,现在已经不是战时*工体系了。大人,时代变了。
在战后,吉翁公国已经投降了,但很多滞留在地球圈的旧公国*残*还是相当多的,无视终战条约,誓要与联邦*死磕到底。考虑了多方因素之后,*方提出了“联邦*再建计划”,具体是对*队的整合、扩建、现代化升级等。年10月13日,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这一提案,这还得多亏了两个月前吉翁国庆时迪拉兹制造的暴动,让联邦正攵府下定了决心,砸钱扩*。
作为联邦*再建计划其中的一环,吉姆强化计划以整合多方体系,统合零部件、武器等技术,以既有机种为依托进行现代化改进升级,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性能提高。我们现在也都知道了,这一子计划的具体产物,就是RGM-79C“吉姆改”了。
在80年代的联邦*再建计划,规定是以恢复联邦宇宙*为最优先的。新型的RGM-79C着重借鉴了大战期间宇宙*开发的两款吉姆:RGM-79[E]和RGM-79GS。这种横向参考的创意早在大战末期就已有了,可以说战后生产的本机才是完全体,但在年12月起一部分宇宙*就开始配备本机了。毕竟当时有数量庞大的公国*从地球退回宇宙,宇宙*需要足够的战力进行拦截阻击作战,以及日后的所罗门、阿·巴瓦·库大型要塞攻略作战,宇宙*存在着巨大的MS缺口需要填补。
不过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当时联邦*生产线还是以生产RGM-79为主,再加上之后的两场大战几乎将绝大多数的本机给消耗掉了(极少数的幸存者也进行了战后改装升级)。有意思的是,博众家之长的本机几乎吸收了战时各种主流吉姆的部分设计,从宇宙*本家的RGM-79[E]、RGM-79GS,到陆*的RGM-79D、RGM-79[G]、RGM-79A都有涉猎,你很难将其归类为哪一系。再加上战时各种吉姆并行运用,本机当时的存在感并不突出。一直到战后的吉姆强化计划,将各型号吉姆“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混乱系谱进行规格统一化,这才确立了本机的战后主角地位。
头部
本机的头部在RGM-79A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先进的冷却系统,这在RGM-79[E]时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即便是在严酷的宇宙空间里也能发挥出不俗的可靠性。头部后方的大功率棒状天线同样也是为了能让本机适应恶劣环境所做的设计,同时也是参考了公国*MS头部刀形天线的设计。毕竟在战时已经有了RGM-79D和RGM-79G的珠玉在前,只要稍加修改就能移植过来了。
至于取景系统方面,本机采用的是联邦*主力MS惯用的博采众家之长的复合式取景系统——这只是说得好听罢了,之所以并没有采用RGM-78[E]那对线RX-78系列的顶配取景系统,究其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了。不过整体造型倒是与RGM-79[E]完全一样——并且导入了新型的模块化技术,使得本机的主取景系统探测距离达到了米,这在当时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另外已经成为联邦*MS标配的ASG86-B3SⅣ型头部火神炮加大了弹仓,弹药装载量有所增加,在接近战中能发挥比起战时来更优异的作用。
躯干
本机的胸部形状相比起RGM-79A来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理论上提升了外壳的耐弹性和跳弹率。没有采用核心区块这一点倒是非常符合“吉姆”风格,之前也提到过了这种高成本、高维护难度的产品注定是叫好不叫座的。武器开发就是这么邪乎,真花钱花费技术的东西最后肯定无疾而终,塑料三大件才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眼尖的朋友可能早就已经看出来了,本机相比起RGM-79A、RGM-79[E]、RGM-79G等老祖宗来,无论是躯干还是四肢都多出了不少预留接点。这种细节的追加其实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安装附加装甲,来增强装甲防御的设计(吉姆打击型:于是就有了我)。至于肩甲上的吊环,则是模仿了RGM-79[G]用来安装大型降落伞的。
由于取消了核心区块系统,本机的驾驶舱区块采用的是当时主流的标准式驾驶舱。这种随大流的驾驶舱最出名的特点就是挤,舱内被各式电子设备挤占,驾驶员坐进去后整个人就被禁锢在座椅之上,两条腿只能踏在踏板上,除此之外别想再有其它动作稍大的活动了。这种驾驶舱听上去就知道很不舒服,长时间搭乘除了会得痔疮、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之外,更大的麻烦是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对面发动蛮王冲撞之类的肉搏战法,外部装甲受到撞击导致框架变形,驾驶舱内没有缓冲空间就很可能对驾驶员构成伤害。
本机的主动力炉采用的是KW规格,相比起RGM-79[E]来出力低了近10%,也不及RGM-79G,只与RGM-79D同级别。这是由于当时*方高层认为主力MS没有使用光束步枪的必要,KW可以满足机体的动力需要,生产效率能有提升,同时对冷却系统的负荷也没高规格动力炉来的那么高了。本机的推进背包继承自RGM-79[E]、RGM-79D的4发式推进布局,4喷口每个都独立可动,在高速推进时相比起双发式推进来灵活性要更高。胯部下方也保留了RGM-79[E]的固定式推进喷口设计,加速性能得到了保障。
四肢
联邦*主力MS采用的都是力场马达驱动式设计,大大优化了原始管线设计对机体内部空间的挤占。这使得本机的装甲可以采用整备性更好的快速拆卸类型,具体部位中弹受损后能快速的检修更换,MS能够更快回到自己的岗位。为了强化机动性,本机的肩甲内置了姿势制御喷口,凭借这样的设计使得本机的横向机动性得以提升,零重力空间下°回旋仅需1.6秒。
本机肩甲设计成了可快速拆卸式样,进一步方便后勤整备的快速进行。并且在79[E]的原设基础上,叠加了79[G]的标志性吊环。这样做的好处除了优化整备性之外,还能使用大气层内降落伞包直接从米迪亚大型运输机上独立空降,亦或是利用吊索搬运机体等等……并且肩甲独立设计使得肩甲的可动性得到增强,同时能够向上掀起的肩甲上端提升了整个肩膀的上下活动范围(用模型来描述可能更直观些,就好比将79号HGUC陆高的D19肩关节的上抬结构,放到吉姆改的肩甲上)。
本机的腿部结构,乍一眼看上去与79A并无二致,也并没有装设类似79[G]那样的近战格斗撞钉,或是像79SC那样为了强化机动性将小腿肚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喷射/散热一体化复合机构。联邦*MS的运用也是一路走来一步一个坑,原本设计人员的注意力全都在内骨骼框架的金属疲劳上,而忽视了驱动关节。结果,固定式框架的金属疲劳远低于预估,反而是受力的局部关节发生了大事故。在最初第一批42台79A的骨折事件后,技术人员悟到不能照搬RX-78-2的设计了:钛与钛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人家是月神钛,而你只是普通钛……
因此后期MS的腿部关节进行了补救性强化,而根据实际运用状况在胫部内置了额外的燃料槽,用以延长足喷射器的使用次数。为了减轻在1G重力、低重力环境下移动中产生的冲击力,避免关节损伤以及震动对驾驶舱的影响,还在胫部后方设置了油压传动装置。上面也提到了,由于量产机自有国情在,一身的A货用起来就是不如正品那么令人放心。因此胫部后方的油压传动装置也从1增加为2具,不但能更好的吸收震动冲击,还可以在机体高速奔跑时进行姿势制御。这种零件由于是寻常工业机械所采用的同类型产品,因此造价也不高,所以可以随便用,用坏了就换,毫不心疼。
我们知道,本机既可以在重力下使用,也能够在宇宙中作战。由于本机的定位使然,必须更注重对各种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因此腿部引入了当时创新的模块化技术,可以通过拆卸或是追加零件的方式,让腿部更好的去适应环境。不过,像推进器这种复杂的组件就需要谨慎地考虑去留了。其结果就是,本机的腿部并没有装备小腿肚姿势制御喷口,但保留了足底的推进喷口。考虑到腿部在宇宙空间里容易中弹,燃料槽和弹药仓都是极易走火引爆的存在。一旦腿部受损甚至失去整个区块的话机体的机动力会大幅丧失,AMBAC系统也会崩溃。根据79[E]所提供的运用资料,本机胫部正面覆盖了比79A更厚重的装甲。配合脚踝装甲将整个胫部收纳于密不透风的铁壁之内,因此造成腿部运动性下降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过去那些追求速度轻量化的弟兄们,全都倒在了敌人罪恶的炮弹之下。
主武器
BR-M-79C-3BeamSprayGun/改良型光束喷枪
将米加粒子炮缩小到MS可以携带运用的尺寸,就是俗称的光束步枪。之所以称其为“步枪”,主要是因为最初RX-78-2所使用的、曾经给予公国*以极大的震撼BLASHXBR-M-79-07G光束步枪造型非常接近人类使用的步枪,因此得名。在此之前,米加粒子炮的粒子产生器的区间结构无法小型化,使得米加粒子炮只能作为舰炮或是要塞炮台来发挥价值。一直到“V作战”启动后,借着能源CAP技术的出现,米加粒子炮才得以小型化成功。
RX-78-2在实战中完全发挥出了光束步枪的强大威力,当时盛传“相当于战舰光束炮等级的威力”,在公国*一方也认为足以和姆赛级巡洋舰主炮的威力相当。任何物体只要被光束步枪在有效射程内打中,基本无幸。因此联邦*高层希望量产型MS也能够配备威力惊人的光束步枪,逻辑上也就没多大的毛病了。但很多时候,在试验的理想性以及现实的实用度之间获取平衡,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而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吉姆所采用的是射程远不如光束步枪的光束喷枪,即BOWABR-M-79C-1。
作为联邦*配给量产型MS使用的光束兵器,光束喷枪是已知最早将能源CAP技术实用化的量产型武器之一。与具备较长的收束加速环的光束步枪不同,光束喷枪在结构组成上I力场集束器被设计成短到极端的程度。这直接造成发射出去的光束集束率极低,在近距离就会扩散开来。面对这种很特殊的情况,官方的解释是MS战通常发生在近距离,为了使得近距离设计命中率能提高,所以才特意采用了类似喷雾器喷射的方式控制光束,放大其有效范围,因此武器才会冠以“喷枪”之名。
截短了集束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枪身的小型化,间接提高了生产性,降低了成本,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由于光束在近距离就会发散,目标只要处于中距离(或是超过中距离)光束威力就明显下滑,处于一个打中也不疼的情况,实用性比较有问题。不过光束喷枪的高生产性之光掩盖了所有的缺陷,使得*方仿佛着了魔似的拼命生产这款武器,配给前线各级部队使用。然后在大战结束后又戛然停产,总的来说也是非常短命的一款携行式光束兵器。
在设计上,由于要最大限度的简化武器结构,提高生产效能,C-1型光束喷枪废弃了感测器的搭载,射击时完全依靠机体头部的感测器来观瞄目标。这种设计理论上并没有毛病,配合MS头部感测器能获得极佳的射击精度。那么问题来了,一旦头部受损武器不就没法用了吗?于是开发局对BOWA公司提出了改良方案,重新引入了武器搭载型感测器理念,也就是大战末才出现的BOWABR-M-79C-3改良型光束喷枪。
C-3改良型光束喷枪装备了与吉姆主感测器同等性能的BP-SS-纵向感测器,这是一款BOWA开发的射击专用观瞄装置,改良型光束喷枪在射击时可以不依赖MS头部感测器,完全依靠自带观瞄器进行瞄准射击了。同时,BP-SS-型感测器还能配合MS头部感测器进行三点测量,提升了精准度和射击管制能力,使得改良型光束喷枪的射击命中率相比起C-1来,有了20%左右的提升。
上面提到的因为集束器被截短导致中距离外打击能力过低的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阿·巴瓦·库攻防战中联邦*投入了一批吉姆改宇宙型(影像资料可参考MSIGLOO最终回“*归雷鸣间”),因此伴随其一道出场的改良型光束喷枪,也得到了发挥其价值的最佳舞台。
HWFGRMLR79-90mmLongRifle/长管步枪
长管步枪是一年战争初期宇宙*开发的MS用携行式实弹武器,是为了配给给早期型MS使用所临时生产的大型火炮。与同期登场的YHIYF-MG毫米机枪不同,当时的宇宙*不具备身处地球的陆*所掌握的丰富资源,被公国*全面封锁的窘境让宇宙*不得不充分利用手头任何资源,而90毫米长管步枪几乎就是对既有的舰载防空炮稍加改良就拿来用的应急品。
说起90毫米长管步枪的开发心路历程,与RRf-06“渣尼”是颇为相似的。当时宇宙*月神2号将搜集到的公国*MS残骸进行技术解析,完成的渣尼也好长管步枪也好,实际上都与公国*有着极深厚的渊源。由于黎明期的技术与产能有限,长管步枪没有搭载日后成为制式品的香蕉形弹匣,而是直接采用了舰艇用的箱型弹匣,容弹量发,尺寸也大,设计上是借鉴了公国*经典的鼓形弹匣。虽然这种前凸后翘的设计在携带方面不如犊牛式那样便利,但加长的身管和膛线大大提高了射程和精度。长管步枪还独创了大型火炮特有的撑脚架,这是考虑到当MS匍匐在月神2号表层岩体上,作为防御炮台对敌火力压制时能有更高的射击稳定性。弹药充足的箱型弹匣能让高负荷频繁奔波在反公国*侦察任务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安心感更强。
由于尺寸较大,长管步枪常常是被归类到狙击枪的类别里,因为容弹量大且可以高速射击,因此主要还是在小分队里担任火力支援角色时被用到。在一年战争期间,长管步枪更多的配给给试验部队、教导部队并留下了珍贵的运用记录。在RGM-79SP的使用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超米的对MS射击战中长管步枪的初弹命中率能达到95%(不做误差修正),就射击武器而言是非常优秀了,与威力强大但射程有限的光束喷枪实现了互补。
HWFGMG·MG79-90mmBullpupMachineGun/犊牛式机枪
(看在用的都是犊牛,再写一遍吧)
犊牛式机枪是霍利菲尔德公司开发的一款重力下和宇宙均通用的MS携行式实弹武器。在一年战争结束后光束喷枪便即停产,而后*方似乎也从对光束兵器的狂热中清醒了过来,开始让MS配备起了实弹武器,这款犊牛式机枪就是这时候开始大量普及,成为80年代初期产量最大的MS携行式武器了。
犊牛式机枪尺寸迷你精悍,适合MS单手握持射击(另一只手当然是举盾牌或是拿其它武器了)。小型化的代价就是标准弹匣只有20发的容弹量,为免作战时火力缺乏恐惧症发作,因此一般都会携带多个弹匣备用,这时候盾牌也能兼具弹匣挂架的功能。
实弹机枪的使用无关乎地面还是宇宙,虽说一年战争后器依然是光束喷枪的天下,但在很多地面战区的小区域战斗中,仍然能看到使用犊牛式机枪的MS在活跃。这里要提一下的是,即便是同样一款武器,犊牛式在不同年代的枪型版本也不尽相同:如下图,下方是一年战争末期出现的枪型,上方是战后80年代初期的枪型,可以看到扳机位置附近的弹匣弹出钮是有出入的。
PS:安装在枪身后部的弹匣状如牛角,因此得名犊牛式。
BLASHHB-L-03/N-STDHyperBazooka/超绝火箭筒
虽然吉姆改更多的时候使用的是新式的07/N-STD型,但我更乐意去讲一年战争时期辉煌过的这款始祖级联邦*MS用携行式大口径实弹火炮。
03/N-STD型超绝火箭筒是一年战争期间*方委托BLASH公司开发的大口径实弹武器,原理是火箭弹发射器和无后坐力炮的合体。能发射具有自主推进力的火箭弹,发射时候会朝炮尾方向喷出抵消后坐力的燃烧瓦斯。由于构造简单生产方便,无论是RX-78-2还是RGM-79都有装备使用,口径为毫米,容弹量为4发。超绝火箭筒主要用于攻击宇宙舰艇、路上战舰等速度慢机动差的大型目标。
由于使用门槛很低,而且当时射击型光束兵器中远距离的威力不理想,在没有专门的二线支援机配合(比如吉姆加农、钢加农和铁球)的情况下,多带门超绝火箭筒会在一场大型战役中大幅提升MS的火力投射能力(特别是遇到早期实弹武器打不动的重型MS)。
THIBSjG01BeamSaber/光束*刀
攻击“点”的米加粒子炮等射击武器,其破坏力完全取决于出力的大小。而格斗武器的光束*刀是能够进行“线”攻击,即劈砍切削。光束*刀是V作战的一大创新高科技成果,只有刀柄(发生器)部分是实体,内置能源CAP供电来产生光束刃,再通过I力场形成拘束粒子收束的外层。光束*刀的刀身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威力极大,能在1秒内熔断30厘米厚的钛合金装甲。
光束*刀的威力大幅超越了过往的电热格斗武器,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最强格斗武器。不过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后勤维护,量产型光束*刀取消了原版能够借由调整输出变形为光束标枪的机能。相比起光束枪来,光束*刀的一大优势便是能够准确攻击要害位置。
实战中可以通过只破坏驾驶舱,来避免引爆敌机核融合炉造成严重的灾难。不过这是难度极高的战法,对驾驶员的战技和操纵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很难实现就是了,而核融合炉也并不像传闻中那样随随便便就会爆炸(除非光束直接穿炉)。
FADEGELRGM-M-Sh-Shield/盾牌
RGM-M-Sh系列盾牌是RX计划中关于战斗用防御护具的重要一环,联邦*对于MS=人形格斗兵器的理解要比起公国*来更为深刻,因此对MS用盾牌的配备更为重视。RGM-M-Sh系列的型盾主体部分采用了月神钛合金打造而成,刚性十分优秀,理论上对实弹兵器有着极强的防御力,实战中不但不会被毫米渣古机关枪贯穿,就算近距离中弹也能将炮弹弹开。
在大战后期公国*也开始投入光束兵器搭载型MS,为了解决月神钛合金盾不耐光束的缺点,于是在盾面进行了耐光束涂层处理。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耐光束强化措施,MS的重要部位也要求至少要涂5层。这种涂层能够在被光束击中瞬间溶解蒸发,以此来吸收热量保护装甲不被贯穿。不过实战中也不能保证%不会被贯穿,毕竟测试时为了迎合需要,最大限度展现这种涂层技术的性能,是以光束喷枪进行射击的。
型盾,或称之为改良型对MS战用盾,与上述的型同为方形盾,外观上的区别也仅仅只是没有十字星形标志。不过型的材质由月神钛合金改为了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在进行耐光束处理后的耐热能力要高于型,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抗光束兵器的盾牌。型出现比较晚,一直到阿·巴瓦·库战役时,部分吉姆改使用的依然是型月神钛合金打造的盾牌。战后成本太高的月神钛合金盾纷纷停产,*方改为生产各方面都更为优秀的型和AGD型。这两款盾牌一直作为联邦*MS标配默默服役,一直到年都能看见手持这一型盾牌的MS(至于Z、ZZ里出现十字星型盾,可以理解为是外观仿材质是,毕竟年还没)。
————————————————————————————————————————————————————————
今西隆志,我个人感觉,这个人吧,其实是很喜欢美化“以死殉国”。所以里公国残*一方各种壮烈,卡多明明能跟妮娜一起逃生却偏偏选择和贝吉塔决斗导致来不及撤退…根本就是为了战死而战死嘛。而到了MSIGLOO里更是一话死一个:海曼炮术长(消失于鲁姆的大蛇)、松念少校(染红落日的狼嚎)、杜瓦尔少校(疾驰于轨道上的幻影)、荷鲁拜恩少尉(在加布罗上空看见海)、凯迪拉克上士(越过光芒之巅)……最终话*归雷鸣间更是广发便当不吝惜,甚至于像赫尔贝·冯·卡斯本上校这种完全不会战死的也硬塞了“身护友*光荣阵亡”这种俗套便当草草了事。
我个人并不喜欢今西美化吉翁赞美壮烈的风格,但看在和MSIGLOO都是非常不错的作品,并不会对监督有什么过激的评价(对他人有起码的尊重也是自身素质的表现,口吐芬芳不能抬高自己的段位,同样也不会让对方少一块肉)。游过日本海去直接骂本人多过瘾,键盘侠多没意思(顺便帮个忙连大塚明夫一起骂了,让他没事去CV重力战线那部灵异片)。
MSIGLOO是一部很有意思的CG动画,它最初只制作了3话,副标题是《一年战争秘录》。结果因为反响强烈,紧接着又追加了3话,副标题改为了《默示录》。刚接触的朋友可能会感到迷糊,其实这是一部剧,只是分了上下两部分,先看秘录再看默示录就行了(否则会搞不清楚麦和莫妮卡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变得暧昧的)。而在MSIGLOO出现以前,只有在里才能看到吉姆改,而且是拿着孱弱的豆豆枪被各种打爆切碎的杂鱼,一点都没有MSIGLOO里枪枪索命俨然一副上位机种的强势感(今西丑化联邦,所以里头强行小丑化的吉姆改也没啥好说的,只能说最终决战兵器太鼓达人牛13)。
财团13的HGUC拼装部,在年迎来过一次中兴盛世。当时正值Z高达剧场版三部曲上映,伴随而来的就是一大波相关拼装套件与成品模型的贩售。要知道在这之前的HGUC还在做指挥官吉姆和NT-1这种随便到让人有种“开发人员集体休假,保洁阿姨顶班”的错觉的低素质套件……如果你觉得还不至于,那就看看次年的阿斯玛和马拉赛吧,还觉得上一年拼装部有在干人事吗(拼装部:至少便宜啊)?
我个人认为,到这一年时间里,有3款套件是HGUC每一次小进步的里程碑:马拉赛、海兹尔改、吉姆高出力型。抛开是吉翁系的马拉赛不谈,从海兹尔改到高出力吉姆,你能明确感受到技术层面的进步,就仿佛是从亚古兽进化为暴龙兽一样的明显。但财团13就是这样,大多时候都是能敷衍就敷衍,不思进取的时候比积极主动天天向上多得多得多的多……于是我们看到在4年后发售的HGUC吉姆改,用的依然是高出力吉姆的设计,只是新规了胸部背包小腿等不改不行的部位。肩宽、腿长、脚板依然是那副挫样,问题是厚重风的高出力吉姆长这样没问题,但你一区区单薄的吉姆改也学人家梁家仁长成正方形,是不是不太合适?
总的来说当年HGUC吉姆改是一款优秀的套件,但瑜不掩瑕,扣分就扣在过大的肩宽和短腿大脚板上,和后面的吉姆特装型换一换风格就好了。然后隔了一年的事件财团13又想起了吉姆改,大概是觉得一套模具不换个色再圈个钱不符合自己的人设,于是就推出了吉姆改宇宙型……加铁球改PB套组。这款套组现在看起来会觉得非常没有诚意,毕竟当年还没像现在这样,PB插播通贩,PB还是财团13偶尔为之的销售方式。因此两倍于通贩的价格再加上需要大量补色的素质(模具设计问题,背包居然和躯干一样是红色的),让我纠结到现在都没入过这套……还好没入。
至于超想要的铁球改,就等R*吧(可能性极低,比魔蟹E还低)。
R*通贩的地上爬吉姆改我入手后的感觉就是,确实中缝明显,但也没到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反倒是内容物太过平凡让人意兴阑珊,不过再想想吉姆改诶,是比吉姆特装型更没特点的存在,平凡不就对了嘛?所以后来也没入高出力吉姆,剧中表现太差了……宇宙型是因为有和MSIGLOO的表现(也不行,MSIGLOO稍稍找回了点面子),情怀因素所以早早就预订了(现在的*限,预订价就很高了,更别说吃现。所以吃现的各位,甭管什么初衷,我都敬你是条汉子)。
这款R*吉姆改宇宙型唯一的亮点,就是喷射特效件了吧。虽然把玩步骤变复杂了我很不开心,但装上去后确实有了那种感觉。毕竟之前一代目是风,二代目是OVA风,这次算三代目吧,已经有了MSIGLOO风了(财团13总是喜欢在奇怪的地方给人惊喜)。然后射击特效件又TM给我做错了……我很能明白没附带喷枪的遗憾(财团13:才没有),但给犊牛加光束特效件是什么道理?也许是为了给之后武器包3.0的C3喷枪准备的?那么如果有武器包3.0,请把长管步枪也一并立体化了吧谢谢。
头部大缝依然存在,前裙甲依然会弹射,整体素质比不上之前的全方位推进指挥官,价格却比人家贵了一张。这货完全是主打情怀,爱的不深或者对墨镜没特殊癖好的不太会花近两倍的钱买纯换色的机体吧(对,我就是情怀和特殊癖)?
就现在来看,吉姆改的定位也是比较尴尬的。作为90年代OVA新追加的墨镜(其实在模型小说前哨战里,就已经有吉姆改的雏形了,后来也以卡版吉姆的身份加入了fix全家桶),吉姆改是在初代吉姆和吉姆2之间的过渡品,因此理论上性能是不能高于吉姆2的。但实际上各方面的表现和不断追加的细节设定,导致吉姆改比吉姆2更强的印象越来越浓厚。再加上末尾的神来一笔,导致诞生了实力定位比吉姆改更尴尬的城管吉姆,吉姆改的尴尬处境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说起来,明年还有西玛阿姨格鲁古古和迪拉兹大魔F(我实在不懂,现在怎么叫试作加大魔2了)了,这两只都是那种叫好不叫座的机体,知道的人不少,但真正喜欢到肯花钱的又有多少呢?在我看来西玛阿姨格鲁古古的最大价值就是让吉姆特装型有了新玩法,“想从我西玛的手上抽成吗?!”,然后巴宁格上尉又要壮烈一次了……
那么这一期就到此结束了。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一期,所以武器部分我尽量讲点之前没说过的喷枪和长管步枪,省得各位觉得又看了一遍同样的东西科普是本命番外是情怀,我们下一期再见吧~~~
宅君点评:话说这台吉姆我都还没补款,最近穷。。。月底前得补了
↓推荐一家有趣又好玩的模玩店↓
点击,马上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