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ldquo间歇性朋友圈恐惧症rdq
TUhjnbcbe - 2021/3/8 20:45:00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患上一种病,叫做“间歇性朋友圈恐惧症”,相应的,还有“间歇性微博恐惧症”,“间歇性新闻恐惧症”等等。

信息发达时代,似乎每一条有所轻重的新闻,总是可以瞬间激起千层浪。转发、传播、讨论,以及,漫无边际的谣言、段子、营销手段。

我们不制造伤害,我们,也不要传播伤害。1对普通的我们来说

当赤裸的画面没有任何预兆的呈现时,多数人会被震撼、惊讶到,这是我们面对灾难现场最本能的第一反应,即使是隔着屏幕,也不例外。

许多人,出于好玩或者传播真相的态度,将这画面传递给更多的人,各大的群,也许,激起的更多的热烈的讨论,刚好和自己初始身心的感觉相契合,潜意识中却是在传递:“看,这么多人和我一样,这没什么可怕的”。

此时,你或许传递的,是自己的恐惧。在他人和你类似的反应里,寻求你的安慰。

而当信息呈现的时候,许多人,并不具备完整而强大的能量,去“被”接受这些残酷画面。因此而出现反胃,胸闷,不舒服,甚至噩梦,失眠,恐惧。也许传播人会觉得多大点事儿,至于~~此时,请让我笑你没有文化。

PTSD创伤的干预对象,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等而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干预对象不仅仅局限在直面灾难现场的百姓、官*,还包括着所有遭受过重大生活变化的人,如亲人离世,败北失恋。一个曾受过创伤的人,再次“被”看到这些残酷画面时,有很大可能再次引发相应的症状。而从未有过较大变故的人,因其生长家庭、社会因素、受教育水平及个人经历不同,其感受也不一样。

2对灾难直接伤亡者及亲人

试想一下,受害者的家属们,每一次打开手机看到这些信息,无疑是对他们记忆的再一次强化,强迫着他们不得不再一次的面对亲人逝去的痛苦和伤痛。他们比谁都知道要面对现实,但并不代表,他们期望“被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事实。

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认为,坏事比好事对人的影响要大,这也是正面消息没有负面消息传得快、传得广、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间歇性朋友圈恐惧症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