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之行除了动物,当地人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小朋友。每每开车沿途看到他们,几乎每一位都会向你挥手,完全不吝啬对你的热情。
有时车行乡间,对面一个校车驶来,活泼的孩子们让你看不清有多少只手在向你摆动,还有一排排洁白的牙齿、和亮晶晶的眼睛,好不热闹这种情形下,我们也会被感染到,使劲儿挥手表示友好。
一路都是这种效果
几天下来,胳膊好累,但心好暖。这里似乎很适合治愈大城市来的沉默怪兽——要么是当面懒得说话,要么是高冷到不想先开口。我们有多少年没见过追着车打招呼的陌生人了?
来,听着这首年非洲世界杯主题曲,感受一下非洲人民的热情
找到酱了吗?
但他们乐观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甚至不敢直视的生存状态。
在肯尼亚之行漫长的内陆车程中,路过无数小村庄。导游说,它们都没有自来水。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走到附近的镇子上取水,背回家够一天饮用。第二天再重复。
当地村民住的房屋大都是用简易板搭起来的,要么干脆是泥土“累”起来的,非常简陋。篱笆是种起来的仙人掌。差一步就快回归原始人的山洞、茅屋了。
这就算热闹的乡镇了
小茅屋+仙人掌篱笆
旅途中有一个项目——参观马赛村。整个村子都非常“原生态”。
不过首先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一队人马,欢声笑语,出来迎接客人。
出门迎接远方客
又唱又跳
村里的房子是用泥巴、树枝、树叶垒起来的,非常矮小。屋内的采光靠墙上碗大的洞,晚上靠火堆。床是树枝做骨架,上面铺一层牛皮当床单。小孩子们睡一个床,大人们睡一个床。取暖就是在屋里生火。
土坯房
我们床头灯,他们床头洞
那个村子有五家人,二十余个小房子围成一圈,用树枝做篱笆,再把小房子们围起来,就成了村子。喂养的牛羊,白天由主人在外放牧,晚上就睡在房子们围的一圈空地里。味道可想而知。
村子坐落在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区域内,是“行走”的小村落。每当过一两个月,就会换个地方。村外就是辽阔的大草原,关键还有自由行走的狮子、猎豹、大象、长颈鹿......相当和谐的“人与自然”生存状态。
村貌
除了传统的欢迎方式,参观中还会演示钻木取火。用的工具当地特有的树枝,燃料是大象便便——最易燃的粪便。
先钻
再吹
学员实践.
去之前导游还特意嘱咐我们带礼物给当地的孩子们。结果礼物没带够。因为5户人家,就有30多个“小”孩子!
我们于是连随身带的零食、没吃完的早饭,全部拿出来给他们。而小朋友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一哄而上,反而是乖乖的坐在原地,等着大人们分发。
5家人,30多个12岁以下的小孩
孩子们纯净的大眼睛和天真的笑,看起来无忧无虑。但在我们这些“文明”世界的人看来,还是不免有些心酸。我们拿着几万块的单反相机,和这些平均日生活费只有几美元的人,近在咫尺,生存状态却天壤之别。
少年也只愁滋味
我从小就信誓旦旦,说要是有钱了要保护小动物,因为有的是人去保护人。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也如此迫切的需要别人的保护和帮助。
我们成立的乞丐还挑东西,钱给少了还要遭到乞丐的白眼。在这里,是要给当地人食物,他们都会欣然接受,还非常感谢。
也许见一次,送两个面,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还是希望有人能把他们的生存现状传播出去,哪怕一次提醒一下下,也希望能唤起更多人的善意,让有能力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马赛人在大草原上放牧
身边就是这些美丽的动物
题外话
肯尼亚之行已经过去很久了,因为临时有事,一拖再拖。但差这一篇马赛人的感受,不抒不快,而且总感觉有件事没有做完.
最近在忙酱的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