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杨
你害羞过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和大多数人都有着共同之处。
大多数「紧张」是正常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体验到烦恼、担心和恐惧,特别是当面对重要的事情时,比如面试、演讲或第一次约会。
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负性情绪,被统称为「焦虑」。
轻度或中等程度的焦虑很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应对能力,相反,它还能激励我们去尝试新事物。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焦虑对我们是有益的。
「恐惧」是另一个常用于描述这种情感反应的术语,它被认为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基本情绪之一。
正常的情绪反应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减轻环境威胁的行为,并提高自身的应对水平。
患了社交恐惧症?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被这种情绪困扰,严重扰乱了日常生活。
比如,在与他人交往、和陌生人谈话、在他人注视下做事情、于公众场合说话等等,都会有类似下面的表现:
感到自己脸部潮红;
心跳加快,甚至出现全身颤抖;
笨拙,尴尬,不敢抬头,不敢与他人对视;
觉得局促不安、无地自容;
怕会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想借机逃跑。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有可能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认知习惯「造就」社交恐惧
很多人的社交恐惧症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常常因为某些认知方面的习惯而引起,包括:
可能性高估;
灾难化想法;
僵化的信条;
对赞赏过度追求。
比如这种情况:
你将要在一个公众场合上演讲。你为此感到很紧张,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好,更不愿人们看到自己有多紧张。这其中,大部分的焦虑都源于认知习惯,如:灾难化想法:如果我讲不好,那后果会很严重,绝对是一场灾难;
僵化的信条:我必须表现得一点儿都不紧张,别人绝不可以看到我这个样子;
可能性高估:如果他们发现我这么紧张,那我就会成为所有人的笑柄,再也没脸见人了。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具体可以用哪些办法来战胜社交恐惧。
①改变认知,战胜社交恐惧
这个时候,用「认知重建技术」来盘查我们的想法会特别有效。
我们可以这样驳斥这些「自我挫败」的认知,客观地衡量支持或反对这些观念的依据:
灾难化的想法:他们都会看出我不行,很无能。
支持该想法的依据:我已经练习了很多次了,可还是失败了。
反对该想法的依据:这只是我第一次演讲,大部分人向我投来的是鼓励的目光。
修正后的信念:他们不会因为我表现的不好,就看不起我。任何人接触演讲,紧张都是很正常的。
当人们失去了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