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听专家如何破解数学恐惧症为了孩子学习的
TUhjnbcbe - 2021/6/9 21:05:00

大部分人的学习生涯中都有那么一段和数学“抗争”的日子,数学不好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心头之痛。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惧怕数学?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问:为什么很多人都恐惧数学?

近期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没品吐槽数学应用题。”发起者振臂一呼:“都被数学摧残蹂躏过吧?一起来吐槽吧。”这一呼可谓百应,网友们纷纷列举出了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来看看这道:一个游泳池,只开排水管50分钟把水放干,只开放水管40分钟把池灌满,现在放水管和排水管同时打开,请问多长时间可以把池子灌满水?相信在学生时期,不少人都会有过无数次类似“脑子进水了吗”的怨念。那些人究竟是怎样的思路、出于什么目的、在何种心境下想出诸如植树问题、追击问题、说谎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一道道故事性和画面感俱佳的神奇问题?

不少数学不好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数学上,依然在原地踏步,数学这门学科好像在故意跟自己作对一样,越想学好越是学不好,越想拿下越是拿不下。甚至有人说,数学就是文科生的“死敌”,更是女文科生的“死敌”。

一项调查显示,80%左右的人都做过与考试有关的噩梦,而考试的噩梦中又有70%左右是关于考数学的。在微博和论坛里,很多人把自己称为“数学恐惧症”患者。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伊恩·莱昂斯博士的说法,全世界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数学恐惧症患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数学如此恐惧呢?

有数学老师认为,让学生产生恐惧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应试教育和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考不完的数学考试,做不出的难题、怪题,以及由此备受摧残的自信心才是噩梦挥之不去的根源。业内人士也说,“在升学压力下,数学教学中出现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技巧,把数学学习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放在了次要位置。短期内的确可以提高成绩,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自信心为代价的。”

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二问: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女孩学不好数学?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数学貌似是男生的专属:男生学数学学得好好像是家常便饭,但女生数学学得好就直接会被归类为学霸行列。那么,女生真的不适合学数学吗?不过,这个信条在科学家眼中却不是那么回事。现象和根源层面的研究纷纷显示,女孩学数学的“天生劣势”其实是无稽之谈。

“女孩不适合学数学”这个说法,据说来自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亲身感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珍妮特·海德博士可以用她基于万大样本的观察轻易粉碎这个谣传。

海德博士与同事曾对来自10个国家的万名学生进行了标准化的数学测试,并对其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发现男女生在数学平均分数上并无不同,甚至连高分和低分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人们普遍抱有的“女孩不适合学数学”的刻板印象,海德博士评价称,这多半是受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研究观点的影响——不过当时的研究也只是说,男孩比女孩在数学上“似乎存在一点点”优势。海德博士坦言,这种数学性别歧视杀伤力巨大,因为“它会挫败女孩们从事数学或工科专业的勇气,也会影响数学教师对待男生和女生的态度”。

一些在数学上秉持女性性别劣势观点的顽固分子大概会抛出生理基础论断:不是说男女两性的大脑构造并不相同吗?女孩学数学的劣势难道不是与生俱来的吗?对此,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伊丽莎白·斯佩尔克博士举起了反牌:虽说确有一小撮研究显示男女两性在某些认知任务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但海量的研究表明,决定男女两性数学运算和科学能力的生理学基础均在其儿童早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此阶段,男女婴儿和儿童在数学与科学方面的能力并未呈现任何差异。

对于男性和女性成年后的数学差异,斯佩尔可博士认为这主要是“选择”的力量: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等影响,在大学时选择学习数学和科学的女性相对男性较少,从而造成了女性在数学方面“弱势”的表象。

所以说,影响女孩数学成绩的因素不仅在于教育质量,更在于学校、教师和家庭对女孩学习数学的态度。如果大环境鼓励女孩们在数学上光荣绽放,她们自然会和男孩们平分秋色。

第三问:学好数学有什么方法?

对于如何学好数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喜欢运用题海战术,有些人则喜欢举一反三,累积错题。天津耀华中学资深数学教师言承璎认为,学习数学与文理科和性别都没有必然联系,与学习心态倒是大有关系。好的心态,等于在战略上藐视了对方,为学好数学鼓舞士气;当然,我们也不能在战术上忽略了它。教了20年数学的她对怎么学数学,有一套不是秘密的“秘笈”。

以高中数学为例,言承璎给出了她的建议:

首先,预习很重要。初中毕业的学生,看懂高中数学课本没有问题。预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温故知新。你在预习后可能发现,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联系到之前的知识点,如果当时这块没学好,就应该捡起来先复习一下,再看新的内容。

其次,听课时要带着问题。“这道例题为什么这么处理”、“书后的习题怎么做”……这些预习时自己没明白的问题,就带到课堂上重点听老师讲解。“带着问题来听,主要精力就不会放在老师讲了什么上,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会发现老师是从哪个旧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哪块又重点强调了……这样,学生就不是追在老师后面疲于奔命,听课效果会好很多。”

最后,自然是复习。“如果课堂吸收率好,也可以不复习,吸收得不够好就再复习下,然后再做习题巩固。”

这三个步骤说难也不难,关键还在学生的自觉性。言承璎说:“数学是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最基本的,就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按部就班,一般学得也不会差。但学生绝不能满足于听懂老师上课就够了,而应该主动去想、去做。”

而对于许多学生常用“错题本”记录错题的方法,言承璎认为,这是非常有用的:“一道题做错了,说明你的思维在这块有问题。如果订正后你彻底明白了,下回不会再错,那错题本也没有必要。但是,现在学生要学的科目多、精力有限,这里错了,仓促一改,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和记住,今后考试还会错。所以,建立错题本就能在考试之前的有限时间里,重点复习出现过问题的地方。”

这些方法看似都很简单,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其实少之又少。学数学,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问:学数学,努力到底占多大比重?

数学究竟是不是文科生的死敌?言承璎的答案是,我们学校的文科生,年年高考数学都有满分。

其实,文科生学数学,优势劣势均有。“如果一个学生发散性思维特别强,逻辑思维相对较弱,那在学数学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些困难。但另一方面,高考的文科数学比理科简单一些,这样作为文科生,如果努力,就特别有希望拿高分。”

至于性别,言承璎更认为这和学数学“没什么关系”。“有人说性别和思维方式有关,但其实很多女性也有男性思维。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教得好的老师男女都有。”

和文理科无关,和性别无关,与学习心态倒是大有关系。言承璎说:“有的学生比较爱好文科,对理科包括数学,有畏惧或者忽视的心理。其实所有的学科都是如此,如果你惧怕它、躲闪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一个死结;如果迎难而上、努力去啃,一而再再而三,它慢慢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不久前,微博上曾有一场激烈的争论,学数学到底有没有用?言承璎答道:“每一个学科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

言承璎说:“学数学绝对不是为了考试,它最大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形成,是长时间培养的结果。我教数学那么多年,经常感慨‘幸亏我教的是这个学科’,它对我的逻辑判断、语言叙述等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我能随时抽象出重点,然后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人真的不喜欢数学,怎么办?言承璎笑答:“如果天生不喜欢,那就顺应吧,人都有特长,我们可以安然接受。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是一个美好的人生,但我相信,富有逻辑和条理的人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五问:学不好数学就意味着智商低吗?

在我国民间,“数学好即智商高”的神秘说法流传已久。在少儿期和青春期的比拼中,数学成绩优秀带来的升学实惠和智商上的优越感毋庸置疑。那么,就拿数学与智商的关系来说,数学成绩更好的人智商一定更高吗?答案是不一定。
  为什么说不一定?因为智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包括空间知觉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注意力、判断力、推理能力、数的概念、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等很多方面,而数理能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数学能力好,但其它方面不够好,智商也不一定就高。
  如果数学能力就能反映智商的话,那么智商测试直接用数学试卷就可以了,心理学家何必劳神费力设计那么复杂的试卷呢!正是因为数学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的能力。
  当然,数学能力是反映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且非常直观,易于测试,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实际上,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同样是反映智商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其不如数学直观,相对也不易测试,因为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评价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也造成人们更容易相信数学成绩对智力的反映。

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让爱在三晋大地远航!了解更多的教育资讯,请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专家如何破解数学恐惧症为了孩子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