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年4月7日
Inthehearthasthesea,themindcanbeopen;inthehearthasthespring,theheartflowercanfullbloom;
Inthehearthasthehappiness,thejoycanfly.Underthenightsky,themoonislonglisteningtoacurtain;
01.克制对答案的寻求
向大家推荐一本名叫《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的书,本书概述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了焦虑、恐惧的成因,第二部分介绍了缓解焦虑的方法。有个读者就问,我可不可以跳过第一部分直接读第二部分。一个病人,诊断为疑病障碍,他怀疑自己的植物神经消失了(就是字面意思),导致他感觉除了大脑和心脏还在工作以外,其他五脏六腑都丧失了功能。
现代生活在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及时反馈的诉求。任何的等待和不确定都加重了个体的紧张焦虑感。对抗焦虑,可以尝试慢下来,每天都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放空自己,不要寻找答案。毕竟大老师曾经说过:当时想不通的事就放一放,后边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02.学会做减法
焦虑症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抑郁症,这跟社会的快节奏不无关联,它大大削弱了人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只要出现细微的不适,人们就更倾向于立刻、马上得到,来消除不适感。否则,就会紧张、焦虑、恐惧。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的出现,很大程度减弱了我们对饥饿的忍耐度,哪怕一点点饥饿感都会增加人体的不适。如果不能及时满足食欲,焦虑感就会明显上升。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降低了人们对于获取信息速度的阈值。对抗焦虑的很多办法,其实就是要降低这种快节奏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做冥想,本质是训练个体的专注能力,主动地削弱信息获取的数量和速度。专注和投入是对抗焦虑的核心。
03.寻找能够全身心投入的感觉
焦虑具有压倒一切的特质,这使得焦虑的个体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也无法体验到当下的乐趣。焦虑者往往迫切地想要解决引起焦虑的因素,但越深入,反而越焦虑。打个比方,焦虑其实是“良币被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全身心投入和享受,而劣币就是迫不及待地寻找解决方法。
焦虑者大多数时间被后者支配。一个疑病症患者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他的解决办法是查百度,想要从百科里找到证明自己不是艾滋病患的证据,但他发现每次查完手机,只会让自己更加苦恼,这就是劣币。
良币是什么?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引用《绿皮书》的台词——我父亲曾经说过,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04.理解焦虑情绪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你容易焦虑、烦躁、被激怒?美国心理学家舍恩提供了一种思路。他指出焦虑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需要捕猎,他们常常需要直接面对猛兽的威胁,因此那些懂得焦虑、担心,或者“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人群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反而不知道害怕的人应该都成为了猛兽的腹中餐。
现代人多数是那些更为“焦虑”或者懂得“害怕”的人群的后代,因而焦虑可以称为一种“生存本能”。但这种生存本能也有副作用。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人们为了生存而去捕猎,这就是焦虑的过度担忧,它会让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状态,交感神经亢奋,心慌、胸闷、手脚出汗,甚至濒死感。这就是焦虑谱系障碍共有的表现。包括社交恐惧症、疑病症、惊恐发作,都有类似表现。
05.生活中存在比焦虑更重要的
焦虑像个老谋深算的猎手,它会给人挖下陷阱,并且不断地引诱你落入圈套。来访者总是期望医生能够给出一招致胜的办法来缓解焦虑,这恰好就是焦虑布下的陷阱,它引诱你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断前进,但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成了焦虑的帮凶,帮着它把陷阱挖得更深,自己却深陷泥潭。
疑病者如果能够放弃对于“疾病”的研究,焦虑者如果不再对“最終的答案”那么渴求,强迫者如果能够看清“重复”的无意义,这样的陷阱就能不攻自破。引用一个刚学来的词——“价值序列”,我们需要不断地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需要做的,而不是让焦虑占据这个序列的排名。
06.生活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一个疑病焦虑患者反复要做检查,做完心电图结果没事,没过两天又要做超声心动图,看到阴性结果后仍无法打消疑虑,继续要求做心脏核磁。他的人生似乎被卡在了这个环节,他没有时间再关心妻子孩子,更没有精力继续在工作上实现自己。他总是想着“我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继续”。在反复检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每次正常的检查结果只能让他得到短暂地宽慰,之后只不过是继续重复,然而人生却停滞不前。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到——“神经症患者的发展在一开始就被阻断了,他们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答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他们个人的难题被相应放大。而普通人能够为他们的问题找出更有意义的解答方法,他们能够不断前进,遇到新的难题,找到新的解决之道。”
07.识别来自原生家庭的压力
相比于普通人群,来访者中父母离异的比例会更高。从家庭关系的视角来看,Ta不仅要承担起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要承担起作为“配偶”的义务,但这原本不属于Ta。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父母角色的缺失,往往会让孩子变成父母来弥补这个缺失。这在本质上是为了拯救家庭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过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孩子。
—END—
也许,你应该来看看……
排版编辑:张千禾庹颖
文字编辑:大学生心理协会
图片来源:大学生心理协会
责任编辑:李雅琪
指导老师:蔡本瑜
出版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