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架从非洲肯尼亚出发的飞机上,
一个名叫夏尔·莫内的法国男子,脸上长满化脓的痘疮,气虚微弱,喘气困难,他拽出晕机袋,向袋子里呕吐,吐个没完没了,吓得乘客和乘务员惊慌失措。
书中的描写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黑色呕吐物载满病*,感染性极强,高度致命,能吓得*方的生物危害专家*不附体。”
乘务员拎着这袋充满病菌的呕吐物,倾倒在飞机马桶中,仿佛是将一枚炸弹扔进人群。
身体虚弱的他,医院急救时,已经快陷入昏迷,全身开始剧烈抽搐跟七窍出血,让你以为看到了丧尸片中的活物。
这种被称为马尔堡病*的丝状病*,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方式传播,所以在救助莫内时,被喷了一身血的救治医生穆索克,便成了下一个感染者。
上面这一幕,才不是出自什么丧尸影视作品,而是FOX台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打造了一部灾难题材的迷你剧。
在新型冠状病*肆虐的今天,这部剧可能更能带给我们更多思考——
《血疫》
TheHotZone
该剧改编自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同名纪实小说《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原作曾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
而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也因为这部作品,收获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
相比剧中片头呈现的种种可怕,书中的文字描写更加让人头皮发麻,就像书的封面上印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话:“《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恐怖的(书)。”
剧中开头一幕,简单再现了人体病*炸弹行走在人群中的场景,也还原了书中这段话: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可在二十四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而更吓人的是,前面提到的马尔堡病*还仅仅是丝状病*中较为温和的一位。
它的致死率30%,跟它结构相似,破坏力更强的,则是这部剧的主角:埃博拉病*。
从感染到死亡,只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且当时的致死率高达90%,被称作是“人命的黑板擦”。
故事分为两条时间线交叉进行,一是年生物学家卡特(利亚姆·坎宁安饰)和助手,在非洲扎伊尔村首次目睹埃博拉病*肆虐的场景;另一个则是年上校南希联合卡特,阻击埃博拉病*再次爆发。
卡特和他的助手,开着吉普车,前往爆发疫情的村庄,打算在病发地取得新鲜的病*样本,拿给疾控中心做研究。
可眼前的场景,有点突破他们的想象,整个村庄,空无一人,还有大火焚烧的痕迹,房屋只剩残垣断壁,地上是泛黑的淤血和死状恐怖的尸体。
这不是战争,而是瘟疫肆虐后的景象。
这里医疗条件相当落后,修女们给病人注射的针头循环使用,这就造成了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大惊失色的卡特和助手发现,这种病*可以通过血液、汗液,乃至眼泪四处传播。
面对这片末日景象,*方采取强制手段,将所有的疑似病例,就地枪决,防止病*扩散。
人间炼狱的惨状,给卡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决心留在这里,找出病*的来源。
镜头一转,来到年美国弗吉尼亚州。
陆*传染病医疗研究所,这是全美国生物安全级别最高的病*研究机构,收到附近灵长类动物检疫机构寄来的包裹。
他们刚接收的进口食蟹猴,不到一个月,死亡数激增,而且死猴的脾脏变成了又肿又硬的凝血块。
像冰淇淋保温箱里裹着的,是被冰冻的一个血块,研究所的人都觉得只是普通猴出血热病*,对人类没有危害。
偏偏我们的机警的女主角南希(朱莉安娜·玛格丽丝饰),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不对劲,她坚持要把样本带回研究所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和里面地球上其他已知最致命的线状病*进行比对和研究。
要知道,让人闻风丧胆的艾滋病,和年吓坏过无数人的SARS,也不过是第三等级。
接下来,导演相当写实为我们还原了生物科学工作者在病*实验室时,所需要做的防护准备,这一段场景,足以让人屏息凝神,胜过任何恐怖片带来的恐惧。
先是换上消*内衣,并接受紫外线杀菌;
接着用胶带缠紧,不留一丝缝隙;
最后还要套上厚重并完全封闭的二道防护服,更需要克服幽闭恐惧症,不准留下一个人独自在实验室进行操作。
没想到,原本就如此紧张的氛围下,南希身上的防护服居然被划破了一个洞!
原来进入实验室之前,南希手上就已经有一道伤口。
万幸,被隔离观察后的南希,确认手上的伤口并没有碰到病*,获得安全,但她却为此被革职。
即便她向上级报告,这份丝状病*不是马尔堡病*,很可能是埃博拉,却没得到旁人的重视。
南希联系了猴舍的工作人员,拿到了另外的死猴样本,经过比对,终于确认,埃博拉病*再次出现。
更加令人害怕的是,病*距离人口密集的首都,只有区区24公里。
假如埃博拉病*爆发,恐怕这个城市,会一夜沦为人间炼狱。
为此,南希找到自己的导师卡特,打算联手展开调查,阻止这场浩劫的到来。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接下来就该是猴舍跟检疫中心还有*方联合,大家齐心协力,将这次隐患排除?
错,接下来我们看到的,都是各方出于各自利益的博弈和扯皮推诿。
猴舍直属的黑泽尔顿公司的代表,拒绝将公司的猴子交给陆*兽医部门处置,并阻止*方对猴舍进行清洗。
疾控中心,则和南希所在的陆*争夺这次事件的管辖权,而且他们还认为*方的行动,会对公众形成不必要的恐慌,引发各种骚乱,对埃博拉病*可能造成的灾祸视而不见。
而*方也有着自己的盘算,在南希找来卡特之后,作为见过埃博拉病*爆发的人,他提到埃博拉病*的传播方式,遭到*方的不满,他们担心此事曝光之后,会引发大规模的民众恐慌。
此外,就连南希的同事,实验员皮特,也是猪队友一枚。
在南希坚持检疫中心送来的样本含有丝状病*时,他却一脸傲慢,认定只是普通的猴出血热病*,人类并不会感染,甚至还让另一名同事用鼻子去闻。
在确认样本含有的就是埃博拉病*后,他们又封锁消息,不打算告诉他人,并且跟自己的亲人进行密切接触,自私自利。
最后,*方终于决定将检疫中心封锁,他们召集了年轻士兵,为他们做好发防护措施,下令把所有猴子处死,并对厂区进行彻底消*。
然而,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
检疫中心的工作人员,因为接触了病猴的粪便和体液,不幸感染上了病*。
猴舍的工人也没有被隔离,出入在各种人口密集的地方。
这次埃博拉病*会放过人类吗?
这里先卖个关子,大家可以去剧中解惑,抑或搜索“雷斯顿埃博拉”,可能会给大家一种万幸却又无尽后怕的感觉。
在这次抗击埃博拉病*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生物科学家和医护人员,乃至*人的不易。
在实验室需要克服幽闭恐惧症,尽管全身防护,但带给人内心的恐惧是会无限放大的。
“她的双手与死亡只隔着一层薄膜,而这种死亡远比战场上的死亡更加可怕”。
南希和她的丈夫,更是打破了两人不得同时奋战在一线的原则,哪怕家中还有期盼和父母团聚的小孩,她俩毅然投身于反抗埃博拉病*的战斗中。
那些去猎杀猴子的年轻志愿者,充满年轻活力,还拥有无数的希望和美好未来,但听了南希的解说后,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担负起这份责任。
可以说,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安稳,和这些伟大的医护人员的付出分不开关系。
埃博拉病*带给我们的警醒,足以让人长久铭记。
就像剧中南希所说,“埃博拉病*在进化”,或许哪一天雷斯顿病*突发,增加了对人的传染性呢?
“当它们卷土重来的时候,会比之前更加强大。”
就像原著中的描写:
“时值秋日,蜘蛛把卵鞘留在了蛛网上,为自己的复制循环做准备。生命有在猴舍里安营扎寨。埃博拉曾在这些房间里兴起,闪现身影,进食,然后回归森林。
它还会回来的。”
在年首次爆发后,埃博拉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28次,夺取了无数人的性命,让人听到这个名字,就禁不住打个寒战。
但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恰恰是人类自己。
我们不妨来看看书中原作者的描述: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清除过程的第一步。”在病*带来的无尽恐惧前,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自我反思和加强应对。
并向那些用生命捍卫我们安危的人,致以最深的敬意。
往期推荐阅读:呸,就这烂片竟还敢收费又一部被片名耽误的爽剧啊十七年了,还不长记性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