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社交恐惧症这个世界其实与你有关
TUhjnbcbe - 2021/7/18 14:13:00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恐”是什么?我们或许无法一时对其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但或多或少都对它的近义词“社死”不陌生。生活中,我们不时调侃自己或他人“社死”了,但这只是对于遭遇了令人难堪或尴尬事件的戏谑。

然而,“社死”跟“社恐”全然不同。社恐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研究数据表明,在成年人中延续12个月的社恐患病率大约为2.8%,持续终生的社恐患病率为5%。所以,其实大多数人可能只是误会自己有“社恐”,但并没有患上医学定义的“社恐”。

而在医学上,是如此定义社恐的:患者对出现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或处于被他人审视的场合(如社交或表演情境中的情形)有持续与过分的恐惧。害怕会在这种场合失态、受辱或尴尬(或让人看出自己的焦虑)。

需要注意的是:社恐与内向是有所区别的。很多人声称自己社恐,可能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内向是一种个性特征,内向的人更喜欢自己独处的时间。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也不愿意花时间在社交场合,在社交时或聚会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控的焦虑,参加聚会或社交时会有种能量被榨干的感觉。

社恐是一种精神障碍,是害怕被别人审视或评判,是一种心理问题。当社恐者在社交或聚会时,甚至想到自己需要参与某个社交场合时,就会有严重、激烈的焦虑,这种焦虑不可控制,很可能会导致功能限制,包括对社交或其他团体活动的恐惧或回避。

在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报道中,给出了几个数字,也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并正视社交恐惧症:

#1

“13岁”。社交焦虑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心理问题症状往往开始于青春期。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在于这段时间是青少年的升学期,心理状态比较脆弱。

#2

“10年”。大概有超过1/3的社交恐惧者,在10年甚至更久之后才会向医生求助。理由可能有两种:知道自己需要帮助,但不知道该去哪儿;意识不到病情,所以压根没打算看医生。

#3

9种生理症状。根据美国一家医学研究组织的研究,社交恐惧症的常见生理症状包括:脸红、心跳加速、颤抖、出汗、胃部不适或恶心、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以及肌肉紧张。

如何面对社交恐惧症?

“社交”是个一直畅谈的主题,但是与其背道而驰的“社恐”同样也是社交话题中不可分离的部分。无论是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还是是职场中,社交所承载的功能与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虽然在许多环境中我们确实会有恐慌和怯场,但是“社恐星人”往往更加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过度焦虑紧张,以至于不能面对而选择放弃。

想要改变,首先要接纳自己,即使是自己的缺点,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就否定这个人的价值,人本身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就像你爱一个人,不会因为对方表现不好就不爱了。你只会希望对方活得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而不会因为对方遭遇失败就远离。

我表现不好,所以我没有价值;我不够优秀,所以我没有价值;我不会说话,所以我没有价值……社恐人经常的状态就是,我觉得自己不好,觉得别人不会喜欢自己,所以整天想着要改变自己,排斥自己,而陷入内耗之中。

社恐对自己各方面行为有极大的自我束缚。想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担心找不到;想谈恋爱,又觉得自己太差,没有人会喜欢;想参加活动,又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不敢参加;公司有一个职位提升,觉得自己太差劲,主动放弃了……

与其瞻前顾后的畏手畏脚,何不斩钉截铁的贯彻一次自我。试试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你的自信。

如果一个人持续觉得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实在太难改变,太难得到成长了。你必须持续打破社恐对你的限制,你才有机会涅槃重生。当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就得硬着头皮去干。

向上滑动阅览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

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一生》

END

编辑

曾隆

初审

蔡丽婵

复审

詹泽雪

终审

唐国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交恐惧症这个世界其实与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