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沉浸式戏剧:且让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相遇》
文/KUMA
试想一个场景:有人正在死去,而你恰好在现场。只见那人缓缓倒下,捂着致命的伤口抽搐着,直至鲜血流尽。而杀人凶手此刻拿着血淋淋的凶器,或凶狠、或恐惧、或快意地盯着倒在血泊中的死者。而这不幸的一幕就在距离你不到一米的前方发生了。更糟糕的是,下一秒,凶手冲着你所在的方向看了过来……要是放在十年前,仅凭想象,这场景就足以让人崩溃,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转身逃跑,或直接向凶手讨饶,想一百种让自己逃出生天的办法。但放在今天,你最先想到的可能并不是“我怎么可能那么倒霉”,而是要问一句,这又是哪部沉浸式戏剧里的情节?从年《不眠之夜》进入中国以来,沉浸式戏剧一炮而红。这五年,沉浸式体验已然跃升为青年潮流文化中极为耀眼的一支,从戏剧出发,抵达各个大众与小众的领域,如餐饮、游戏、体育等等,让受众浸润在各式声光电所营造的平行世界,短暂忘记繁杂的日常。而回归到戏剧领域,对于聪明的创作者而言,想要在戏剧中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解法可不止一种,剥离声光电的包装,沉浸式体验给观众真正给观众带来了什么呢?《不眠之夜》剧照(摄影:郭濮源工作室)
沉浸式戏剧:探索未知,做一个梦年的冬天并不简单。由英国沉浸式戏剧公司Punchdrunk创作的《不眠之夜》落户上海,故事的灵感来自莎翁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可让人意外的是,《不眠之夜》没有选择任何一家剧场作为演出发生地,而是将观众们带到了麦金侬酒店。习惯了镜框式舞台的观众们一进门就被吓到了,5层楼,90多个房间,场景涵盖酒吧、卧室、竹林、墓地、精神病院等等,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塞进一栋楼里。人们扔掉手机,带上幽灵面具,跟着20多位演员在大楼里不断奔跑,期间不能主动摘下面具,也不能同他人交流,每位观众选择跟随的角色,决定了他们能看到的桥段。在这样的设定之下,想要在一场演出中看到所有的剧情成为了不可能,对故事全貌的渴望吸引着观众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麦金侬酒店,每看一次,就像补上了一块拼图。《不眠之夜》剧照(摄影:江帆)
《不眠之夜》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戏剧圈内引发讨论,也在大众中掀起波澜,路人明星争相打卡,把《不眠之夜》列入潮人必打卡的清单。许多人为此做了攻略,提前了解了角色,也有人看完后写下打卡经验贴,细细分析每一条动线,供还未打卡的人阅读。观众们充满冒险精神,他们不再是坐在台下被动接受剧情的人,而是完完全全打开五感,进入演区,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围观故事的发生,甚至成为剧中的角色,推动剧情发展。这是大多数观众第一次对沉浸式戏剧产生认知,紧随其后落户上海的《金钱世界》与《秘密影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秘密影院》里,观众们就成为了剧中的角色,作为特工加入这个故事,通过与剧中人物的对话获取信息,抓捕罪犯。很多观众在打卡后的感想往往是“太好玩啦”,这些能玩起来的戏剧,刺激着观众们的神经,指引着他们在戏剧里书写自己的故事线。《秘密影院》剧照不难发现,《不眠之夜》这类模式的沉浸式戏剧,其重点并不在于“戏剧”,而在于探索未知的体验。这是一场极具欺骗性的大冒险,看似自由,但每一步都经过计算;看似无序,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戏剧的节奏;看似危险,实际不会遭受任何伤害,但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恐惧仍让人感到刺激。推开一扇未知的门,在这人为构建的乌托邦,每个人终会有所收获。《金钱世界》演出现场
环境戏剧:贩卖亲近,快乐无边在打卡沉浸式戏剧的时候,有一类人会感到万分痛苦,那就是社交恐惧症。在这个强社交的空间,失去了第四堵墙的保护,观众被迫与演员产生交互,不擅此道的观众会格外不安,恨不得站到人群的最后一排,逃离所有可能产生互动的环节,甚至不敢与演员对视。身为社交恐惧症,又想要获得沉浸式体验,那么环境戏剧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轻互动,重表演,讲究沉浸式氛围,又有适当的距离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上海热演的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故事发生在年代的酒馆,一个名为阿波罗尼亚的酒馆生意凋零,黑手*占领了城市,酒馆也无以为继。酒馆的歌舞演员理查德与奥斯卡不得已,开始准备最后一场告别演出,此时黑手*成员史蒂夫却突然闯入,威胁二人表演黑手*教父的自传剧目《我的家族》。《阿波罗尼亚》剧照
这部被观众们称之为“小酒馆”的作品,凭借着并不复杂的剧情与华丽的歌舞表演,一跃成为年上海人气最高的音乐剧,虽长期驻演,但一票难求,每月开票,抢一张票如同拍一个车牌。《阿波罗尼亚》得以拥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其背后的原因莫过于“环境戏剧”这一形式。这原本是一部名为《MiaFamiglia》的韩国小剧场音乐剧,上演于传统剧场的音乐剧,观众与演员隔台相望,各自安好。随着《阿波罗尼亚》被改编成中文版,主创们认为它的潜力不止于此,他们摈弃了在剧场演出的想法,为这部作品打造了一间真正的“小酒馆”,演区呈不规则状,观众席环绕在演区周围,每场只可容纳一百余人。每位前来看戏的观众都是小酒馆的顾客,带上一瓶度数不高的好酒,坐在舞台边沿,仰望着台上的演员,微醺而尽兴。韩国小剧场音乐剧《MiaFamiglia》你可以看到帅气的演员们每一个细微表情,感受他们从身边经过带来的气流,舞步近在咫尺,歌声环绕耳畔,而你只需要静静地坐在台下,为他们欢呼,与他们合唱。亲近而不逾距,用歌舞与酒精解忧,《阿波罗尼亚》与百老汇最早期的音乐剧如出一辙,有歌有舞有故事,让观众可以放松地享受整场演出。在外貌状似普通办公楼的亚洲大厦,藏着9个小剧场,同时上演着多部环境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宇宙大明星》,以及前不久刚开始演出的《灯塔》。并且,在《阿波罗尼亚》大获成功后,环境戏剧一时间成为不少音乐剧的改编首选,曾在传统剧场上演过许多轮的音乐剧《FLAMES火焰》就将诞生环境式音乐剧版本,进入更小的空间,游走于观众身边,将故事娓娓道来,这或许会为观众带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观演体验。《火焰FLAMES》剧照剧本杀游戏:跨界尝试,吸引大众有一个简单但无解的问题正摆在我们眼前:目前让年轻人们欲罢不能的沉浸式实景剧本杀,是否可以被归入沉浸式戏剧的范畴?根据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显示,剧本杀行业在年的营业额达到了亿,做实景剧本杀的商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无疑是当代年轻人除了吃饭、逛街、看电影以外的又一热门娱乐方式。不同于早年以解谜通关为主的机械密室,如今的密室已经与实景剧本杀严丝合缝,剧本杀赋予每位玩家一个身份,将玩家带入一个特定情境,通过与npc的交互,推动剧情发展,完成角色任务。图源网络虽说剧本杀的本质是游戏,但从去年开始,沉浸式实景剧本杀越来越倾向于为玩家打造近乎沉浸式戏剧的观演体验,而削弱其作为游戏的竞技性。去年刚刚上线的《医院》就是典型例子,这是上海目前最大的实景剧本杀,号称“影视级别的沉浸式互动游戏剧场”,是综合影视戏剧、RPG游戏、沉浸式体验、密室解谜于一体的游戏体验,由于规模较大,纵然每场单人价格接近千元,《医院》还是顺利成为许多企业团建的首选。《·医院》剧照游戏圈的异*突起也吸引了戏剧创作者们的注意,已经有戏剧人开始尝试,从剧场走出去,走进密室,做一场戏剧主题的实景剧本杀。前段时间在北京上演的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做了类似的尝试。主创团队在写完音乐剧后,专门创作了后续故事,并将后续故事做成了剧本杀,据说很快就会在北京的五家门店陆续上线。这部音乐剧的导演庄一在聊起这个话题时,提出了一个想法:“剧本杀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剧场形式。”而将《在那遥远的地方》做成剧本杀,也是他能想到的,将这种形式保留下来的办法之一。当然,这同时这也是一场实验,主创团队选择了受众面更广泛的剧本杀作为实验地,期待着游戏玩家与剧场观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一名游戏玩家解锁了剧本杀的剧情,ta是否会对前传感到好奇,从而走进剧场,成为一名音乐剧观众。这件事暂无定论,但却是值得期待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剧先导片剧照在多媒体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用灯光、音效与气味构建起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戏剧舞台已不是难事,游戏有了艺术表达,戏剧变得更好玩了,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是通过演绎而产生的平行时空的体验,或许都可以被称作戏剧。从今往后,沉浸式体验只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感官,这两者的融合必成趋势。在虚拟时空也能获得真实的体验,缔造真实的情感,找到未知的自己,或许就是沉浸式体验的意义吧。一条世界线收束了,总有另一条世界线开启,就让我们在不同的世界相遇吧。剧照均为官方剧照本期办事员:kuma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文化广场》第46期杂志
↓↓↓
号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