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的生活中
你是否出现过以下情况?
请自行对号入座:
(以上图片来自一只读物的微博)看完,海鸥君只想说:
请把摄像头拆了……
不只是海鸥君,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没错,这就是今晚21:15《你的生活好好看》李维嘉、胡冰卿、曾涵江、毛祁生要跟大家聊的话题: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来源:百度百科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交恐惧”这个词开始出现在专业精神诊断手册中,同时也衍生出关于“害羞”和“社恐”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所谓社交恐惧症只不过是心理学家把“害羞”这种人格特点致病化了,还有人认为害羞就是社恐产生的原因。实际上,两者完全不一样。
害羞是与人交往时相对拘谨、内向的性格特质,社交恐惧则是对涉及到与他人互动的社交情景产生无法控制的恐惧和焦虑。它的根本起因在于,因为害怕被别人负面评价而无意识地先行对自己进行了消极认定。
所以,社交恐惧是先于社交场合存在的,来源于自身根深蒂固的认知偏差,而害羞只不过是它的外在表现之一。
本期节目的飞行观察员、演员胡冰卿就坦言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恐症患者”。出门必带耳机很多时候不是单纯为了听音乐,而是用耳机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空间,委婉却很明了地向他人表达一个信息:
就像胡冰卿这样,“社恐”在面临社交场合之前,脑子里就会自动地冒出很多自己也察觉不出来的消极想法,比如:他们肯定觉得我很无聊、我说的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看我是不是因为我哪里不对劲等等。
这些消极的想法和自我认知,会在不知不觉中控制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导致对即将发生的社交场景产生焦虑、恐惧,进而选择逃避。
那么,“社恐”是否如同表现出的这样,真的就不想交朋友呢?不是的。
有社交恐惧的人其实也很想被团体接纳,只是过度的害怕和焦虑阻碍了踏出去的脚步。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熟人面前活泼、生人面前沉默?因为在熟人面前,我们没有负面评价的焦虑(无论是来自对方还是自己),从而也就能卸下重重防备,敞开心扉去交往。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空前发展和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让“社交恐惧症”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为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