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自卑情结
TUhjnbcbe - 2021/8/19 4:31:00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
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自卑情结”,如今已广为人知。……但如果只是告诉对方他们有自卑情结,这并不会有任何益处。……就好像我们不能对头痛的人说:“我能说出你得的是什么病。你这是头痛!”这毫无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们能保持勇气,就能通过唯一直接、现实和令人满意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感受,那就是改善现状。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人们会被压力逼迫着采取某些行动。但假如一个人丧失了信心,假如他认为脚踏实地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但又因为无法继续承受自卑感带来的压力而想要摆脱它,那么他们就会采取行动,虽然只是徒劳。他们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但却不再试图跨越障碍,而是力图说服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卑感会越来越严重,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况并未改变。既然问题的根源还在,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不过是让他们更深地陷入自我欺骗之中,而所有的问题都会堆积起来,越来越急迫,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只看到类似的行为而不试着去理解,那我们会认为这些行为是漫无目的的。毕竟他们给人的印象不像是在有计划地改善自己的处境。但是,一旦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在忙于获得充实感,却又已经放弃了所有改善处境的努力时,这一切行为就都可以解释了。如果感到软弱,他们就会创造出一些能令自己感觉强壮的情境。不是锻炼自己变得强壮起来或更有能力,相反他们选择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们自我愚弄的努力只能在某些部分获得成功,当他们感到无法应付工作上的困难时,就可能在家里成为一个暴君,以此来确认自己的重要。然而,无论如何努力欺骗自己,都不能真正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生活仍旧是老样子,自卑感也一如既往。在个人的心理假面下,这是一股永远存在着的暗流。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真的称之为“自卑情结”了。到了给自卑情结下个明确定义的时候了。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从这个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愤怒、哭泣和逃避责任的辩解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之一。由于自卑感总是会带来压力,所以相伴而来的常常是争取优越感的补偿性举动,但这些举动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种谋求优越感的行为指向的恰是生活中无意义的一面。真正的问题被搁置起来,置之不顾。个体将试着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更在乎“不要失败”而非“争取成功”。表现出来便是犹豫不决、固步自封,甚至在困难面前畏缩逃避。这种态度在广场恐惧症的病例中表现得很清楚。这种病症代表的是一种固执的观念:“我一定不能走太远。我必须停留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中危机四伏,我必须避开它们。”如果紧抱着这种态度不放,个体就会将自己困在一个房间里,甚至缩在床上不肯离开。自杀是逃避困难的最彻底表现。就这样,在面对生命里的重重困难时,人们放弃了,而且确信他们无力改变任何事情。当我们认识到自杀常常是一种谴责或复仇时,就能理解蕴含其中的对优越感的追求了。自杀者总是将他们的死亡归咎于他人,彷佛在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最敏感的人,而你却对我如此残忍。”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神经官能症患者都会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及他们与世界的联系。他们竭力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掩盖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将自己安置在感觉能够掌控的情形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为自己构筑起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关上房门,与世隔绝地过日子。至于是恃强凌弱,还是抱怨不休,这就取决于他们的教养了:他们会选择所能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目标的策略。有时,如果他们对一种方法不满意,也会尝试其他的。不管具体方式是什么,目标始终是一样的——那就是,无需费力改善环境便能获得优越感。——《自卑与超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