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不知量就多病
TUhjnbcbe - 2021/8/20 2:15: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94665.html
跟着佛陀学吃饭很多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技能——吃,特别有把握,觉得自己别的不行,吃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殊不知,自己平日里的饮食习惯,恰恰成了生病的主要原因。像吃素还能得糖尿病这事儿,八成就是吃出来的。

致病原因1无节气

自从有了蔬菜大棚,各种反季节蔬菜就欣欣向荣。却不知,药食同源,菜园子里长的那不光是菜,也是能疗愈当时当季病痛的药。像立夏时节,各种嫩豆子就是养脾胃、补中气虚亏的最佳食品。所以如果你一意孤行,一年四季餐桌上都是不变的老几样,那你生病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致病原因2无节奏

什么叫节奏?你可以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到餐厅,再用5分钟把饭倒到胃里,是一种节奏。比如狼吞虎咽,牙齿的咀嚼功能基本没发挥作用,饭菜就原样吞到了肚子里,只能靠肠胃来默默消化,不生病才怪。

致病原因3无节制

又快到大排档摆满街的季节,早饭、午饭都没能好好吃,是不是想着到了晚饭甚至宵夜,终于可以好好大吃特吃了?可是看看人体经络运行时间,心包经,19点到21点。三焦经,21点到23点。胆经,23点到1点。在这个时间区间暴搓一顿,血液直奔肠胃而去,这几个经络,哪个也排不了*,*堵多了,自然成了病。

So,

到底怎么吃

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呢?

来看佛陀他老人家是怎么做的。

日中一食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说: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所以,佛陀和僧团是日中一食。过了中午,就不再吃了。不但不会造成身体的负担,更可以让肠胃得以休养。

细嚼慢咽

世尊告诸比丘。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汝等比丘。亦当一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得修梵行。佛陀这一坐食,细嚼慢咽,上午托钵乞食,中午之前一坐食毕,至少有两个小时是在吃东西。先吃水果、坚果类的“小食”,待脾胃启动之后,再进入正食。这样的饮食习惯,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看,都堪称完美。

关键的“小食”

上午9点半到10点左右的这一餐“小食”,是早餐和午餐中间的加餐。通常可以吃些坚果、水果类的食品,把脾胃启动。就像冬天开车前,要先预热一样。这样到吃正餐的时候,不会吃太多。

另外,糖尿病患者吃小食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值,此时刚好有正餐可供消化。不像平时,吃完正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高,胃里却已经没有食物可供消化,对身体损耗极大。

所以,“小食”加餐至关重要。

饮食有度

生死不断绝,皆由贪欲故怨憎长其恶,愚者之所习佛陀制戒,日中一食,既保护了脾胃,又能遏制贪欲。“贪食无厌足”,是有指标的,那就是“饭醉”,吃完饭就困得东倒西歪想睡觉。为什么困呢?因为调动了全身的血液,全身的能量,去到胃,来消化你要吸收的能量。这是用消耗能量的方式来吸收能量,最后得不偿失。以不“饭醉”为标准所以大家要改变饮食习惯,吃到不困。如果今天这餐饭吃这么多还困,明天再减少一点量,慢慢掌握好饮食的度。网友问答吃饭也是修行1.问:佛门说吃饭也是修行,吃饭如何修行?养立法师:吃饭当然是修行,如果说离开生活,还有一个修行的话,没有,所以修行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里,它跟我们的饮食起居,跟我们的周围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佛教不是一个真空,那个真空是一个顽空概念,不是佛教里面讲的空性概念。而且反反复复,佛教里面都讲人和自然,乃至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修行离不开吃饭,佛陀也是喝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以后打坐开悟的,所以我觉得吃饭就是修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当然修行方式很多。吃饭如何把它转化成修行?如果我们一味地贪念饮食,那这一定不是修行,当我们在饮食的过程当中,发愿让更多的人充分饮食,让更多的人因为禅悦为食、解脱为食、愿力为食,这是佛教饮食的最高境界。吃饭三要素2.问:吃素从医学上来讲,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呢?养立法师说,因为我是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也受到中医饮食文化的一个熏习。医食同源的熏习。所以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间吃,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在《皇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讲,最主要是“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这样的理论。我深受这样的理论的影响,特别注重饮食在日常健康中的作用。佛陀在佛经里面也讲“一切众生皆以食住”,所以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吃什么?固然很重要;怎么吃,很重要;还有什么时间吃,也很重要。比如说,我们过午不食,佛教是以素食为主,佛陀制定的戒律是以素食为主,是以饮食有节制为主。我们中午之前可以吃米饭、面条、水果、坚果……这些都可以吃。而且佛陀吃饭的时间会很长,虽然是日中一食,他一次吃饭的时间很长:先从小食开始吃,以后再吃正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以主食为主的“食”,这个“食”吃的时间是非常科学的。很多人问我说:师父,为什么很多人吃素还有糖尿病?因为我是医生出家的,很多人也咨询我一些医疗方面的问题。刚才这个问题实际上跟饮食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当得糖尿病的时候,要测血糖,一个是测空腹血糖,一个是测餐后两小时血糖。从中医角度讲消渴,不停喝水,会消瘦,羸瘦。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吃是很重要的。我就是用“吃饭的时间”和“吃饭的内容”来帮大家调节糖尿病的。我们有一个信众,他有糖尿病,突然昏倒,血糖突然升到20,空腹血糖到了20。后来,我就用两样:红景天+陈年普洱茶,让他当水喝,喝了三个月以后他的血糖基本正常。还有一个大家要注意的,就是要“分段饮食”。还有就是说,因为餐后两小时,我们血糖很高,吃素的人吃东西太快的话,餐后两小时的时候,已经可能没有食物来为他提供可消化的东西了。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在寺里会发小食。我们在11点吃午饭,在9点50左右,是大家下完课诵经之前吃小食的时间,等于把身体启动了一下。就跟车一样,点着车,先要给它预热一下,预热了以后再启动。所以很多人说吃素健康,但是实际上吃素的方式不健康的话,也会引起很多疾病。我们的做法是在餐前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让大家开始吃一点小食,把脾胃启动一下,然后慢慢经过一个调整,那么血糖也会调节到正常。所以吃的内容固然很重要,大家现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吃的内容”上面,而“吃的方式”和“吃的时间”其实更重要。养立法师治疗糖尿病小偏方3.网友提问,被糖尿病困扰怎么办养立法师说,糖尿病实际上是糖代谢有问题,很多人说我不吃糖怎么有糖尿病,跟摄入糖的关系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糖在身体内的代谢关系。我治疗糖最主要用食疗的方法,第一少食多餐,第二就是延长我们咀嚼的时间。还有第三个最重要的,就是让脾胃功能启动。启动脾胃功能上一次我们也详细介绍了,我们在吃正餐之前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能不能吃一些葡萄干或者是坚果或者是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不应该吃好的,实际上也不完全对,很多人因为过于节食以后反而造成身体营养不良,主要是要解决糖代谢的问题。糖代谢就是咀嚼、少食多餐,再有启动脾胃的功能。对三高症,我上次介绍了一个很简单的中医,大家知道去西藏要喝红景天,这是舒张血管的,还有普洱茶。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我们治了很多糖尿病的病人。佛经记录十大生病原因4.网友向师父提问,被焦虑恐惧症困扰怎么办?抵抗力很差老失眠怎么办?养立法师:现在的人,第一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第二焦虑是属于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个人认为跟身体是离不开的,跟身体的基础是离不开的。焦虑有两个,一个是沉默型的,一个狂躁型的。沉默型跟肾气不足有关系,从身体的调节上面需要补充肾气。而狂躁型是肝阳上亢、肝气不舒造成的。所以焦虑在有一个身体基础的同时,如何调节心理,这就是佛教擅长的,也是各种宗教比较擅长的,陶冶人的心情和心术,实际上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部分。《佛医经》里面有十个令我们得病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忧愁。忧愁才是病。当你明白了忧愁就是我病的机缘,有病的时候面对病、有事的时候面对事,不要让已有的事和病对自己造成反复性伤害。很多人都是在反复性伤害当中,有人问我到底是病影响了心理,还是心理影响了疾病?我觉得它是相互缠绕的,所以佛教讲积极面对当下所有问题,这个是核心。你很好地面对,有病就治疗,不要让不好的心情来影响,使病反反复复纠缠,令我们的病情加重。另一个是疲极,就是疲劳过度。我感到很多人是疲劳过度,有多少精力就消耗多少精力,疲劳过度一定会阴阳失调,所以失眠真的是一个大学问。很多人失眠是对白天工作活动牵挂太多,这就需要调整心态。我自己也曾经面对过失眠的问题,也纠结过。但当这个疾病已经发生的时候,就由它去。所以,实际上我有十个月的时间基本都没有睡,但也没有觉得对我的身心有影响,没有因为睡眠对身心造成继续伤害,这就是佛教给我的益处。我确实有失眠的症状,但并没有造成过后的焦虑,我没有觉得失眠了就必须把它治好,随它去,能睡就睡,不能睡闭目养神。大概经过四五年的时间调节过来,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面对失眠症状,不要再继续深化,把它变成一种伤害身心灵的疾病。健康的食物都不好吃5.网友向师父提问,健康的食物都不好吃,就爱吃垃圾食品怎么办?养立法师:如果能把色香味俱全最好,但如果不是色香味俱全,还是要以营养和你的需要为主,不要以口的感受为主,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感受上面的话,我们会被饮食牵着走。佛教里面讲四念处摄受心法,这个受很重要,刚才讲受念处。就是说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觉受的话,我们很容易被它牵着走。比如五观堂,说食存五观,“为成道业,方受此食”,我们是为了吃治疗我们身体的枯萎,就跟花要浇水一样,需要阳光雨露一样,而不仅仅停留在舌尖上对酸甜苦辣味蕾的感受。所有的东西进到我们的胃里时,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也是佛教对于饮食的一个观念,从我们饿了吃东西,到选择喜好吃东西,到我们思维吃东西,一直到我们由于吃引发对自己和周边所有众生的爱护,不要过度饮食,不要根据自己喜好饮食,但这个是非常难把握的。非食浆食养立法师受凤凰佛教、风直播《师父来了》栏目邀请,分享佛陀的“智慧饮食”观念。一条人性化的戒律: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也称“不非时食”。在太阳在正中午后,到第二天伸手可以看见我们手掌的手纹,对于持此戒的出家人而言,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过午不食,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一说到不能吃,那该是多难受的一件事儿啊!然而佛陀制定的戒律是非常人性化的。虽然他制了过午不食这个戒,过了中午以后,饿了怎么办呢?有一种饮食叫做“非食浆食”——你可以喝点果汁。将水果打碎留下浆汁,用这个来补充维生素、糖分,漫长的下午加晚上,基本的体能是可以维持的。在《师父来了》栏目播出的过程中,养立法师用她最惯用的板书形式——毛笔来写下智慧饮食的重点佛陀施方便法:不用咀嚼的营养品当我们外出,旅途劳顿,身体易出现风症、寒症、水症;尤其是女性,出现月经病(水症)时,体力会直线下降。佛陀很人性化,考虑到这种情况,告诉我们这时有几种东西可以吃——酥油、红糖、生酥(奶酪)和蜂蜜。不管是奶酪还是蜂蜜,都含有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吃过以后体力马上就增强了。佛陀对众生的饮食教育:节制昔日,佛陀饿倒在尼连禅河边后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并以此因缘了知苦行非道,而最终悟道。可见,修行与日常饮食起居紧密相连,修行与自然、与宇宙息息相关。没有离开生活建立在空中楼阁里的修行。正如曹山本寂祖师在曹洞宗要中曾言:莫将真迹杂顽空。修行离不开吃饭,吃饭亦是修行。当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不贪恋,善分享,让更多的人智慧地饮食,进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禅悦为食、解脱为食、愿力为食的概念,这便是佛法当中智慧饮食的最高境界。1.南师:现在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不知量就多病2.修行,身心健康是第一要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不知量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