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高架/前滩
前滩,一个位于中环的板块,却在房价上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环线板块,甚至部分内环内板块。为什么,前滩这么出挑呢?小胖君曾多次走访前滩,除了琳琅满目的高能配套。我发现这个目前上海最火的板块,有2个特别之处。第一、它贴着中环线,可以非常方便的去到*金中环的其他板块。第二、它的纵向是南北高架浦东段,可以迅捷通达新天地、人广等中央商务区。放到地图上,更清晰的可以看到,这完全就是一个双高架围合的枢纽。在我看来,前滩现有的高价值是果,双高架交汇是因。这2者的关系,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话题:第一个问题:高架对板块的意义是什么?要理解其成因,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城市规划模型入手。所有中大型城市最初都是一个小村庄或者一个小部落,我们以一个点示意。村民在原先的地域外发现了矿场,因此一部分居民选择了定居矿场周边,另一部分居民选择住在老区,工作在矿场,每天往返,情况变成了下图(中间的线代表道路)。随后,村民又在发源地以外建立市集、工厂、学校等功能区,情况变成下图(除了老城区和周边功能区有交流,各个功能区也需要道路互通)。如果把模型发散到诸如上海这样的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情况则会更加复杂。是不是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但这就是类似上海的超大型城市必需的交通网路。从这张图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市中心去到任何一个点都很方便,地段价值最高2、越往中心,交通线越密集,极易形成堵车,时间成本急速上升。而且上海的重要节点肯定不止上图的18个,所以拥堵情况只会更严重。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答案:沿内环修一圈高架。高架道路一方面只能行车,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对道路的干扰作用降为0;另一方面可以规避环内复杂不可控的细小路线,对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不言而喻。随着路况拥堵的范围越来越大,嵌套式的环形高架应运而生。成型案例就是我们看见的上海内中外环。关键的来了:高架路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能让每一个高架节点的人流量倍增。对人流这块蛋糕,嗅觉最灵敏的莫过于商圈。所以几乎所有的顶级商圈都会自发的围绕高架节点而建立。人流带动商业,这就是高架对板块的重要意义!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城市或者板块的升级首先一定是商业升级,成片商业即成为中心,随后便是产业是引入,最后整体价值的螺旋交替上升。以上海为例,早先的南京西路、人广商圈,随后的徐家汇、五角场商圈,甚至大虹桥崛起,走的都是先升级商业的道路。做个小总结:高架是因,商业是主,产业是翼,居住则是区域价值表现力。第二个问题:双高架交汇又意味着什么?环线高架完成后,你会发现最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城市外围去到市中心依然拥堵。要解决这个问题,效率最高的方式莫过于修建横向和纵向的高架,将环串联起来。南北高架和延安路高架的意义正在于此。南北高架的核心作用是串联内中外三环。每一个交汇的节点板块,都能将人流汇聚的作用指数级放大。中环交汇南北高架,前滩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天赋,所以才能跳出同纬度,成为超热门板块。另一方面,前滩是全新的。它可以完整的走过一轮又一轮城市升级的流程,而且还是顶配。就像它引进预计开业的商业——太古里。地下三层地上七层,足足21万方的总建筑面积,将容纳-家商铺,比兴业太古汇还要大出一圈!顶配商业汇聚顶级人流,再切入产业,反哺住宅,我认为前滩的价值远未见顶。从群友的爆料来看,前滩即将入市的住宅项目是东方惠雅。就目前的热度,东方惠雅准满分入围的可能性不小,未来买进前滩的难度也会居高不下。买不到,怎么办?看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除了前滩,中环还有谁双高架交汇?我们把内环、中环、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北横通道,5条大动脉标在地图上,途径板块如下:内环内板块的现有价值无需多言,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他们已经成为富裕阶层的居住地,苏州河以南的板块更是成为顶级富裕阶层的置业地。当然,也正是因为发展趋于饱和,内环内各板块其实很难再挤出土地做自我更新,高架对板块价值有提升作用,但仅仅是赋能,不能突破瓶颈。所以我们主要看有空间做自我更新的中环。在我看来,同样双高架交汇的大宁、长风、周家嘴路、古北四个板块都具备前滩特质,值得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