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人际交往中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吗?
我想应该会有的吧,几乎所有人在社交关系中,都会体验有些紧张感,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场合中,比如和他人约会或是去新公司进行面试。
这些紧张和焦虑感大多与当前的烦恼和担忧息息相观。大多数情况下的“紧张”其实都是正常的表现。紧张感很少会影响到人们的应对能力,甚至还可能会激励我们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或新的挑战。
但是,也还有一部分人群,会深受这种紧张和焦虑感的困扰,甚至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总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时,也许就可以考虑考虑是不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将其定义为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即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和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害怕自己会出丑和行为窘迫。
但不一定对社交感到焦虑就会被判定为社交恐惧症,根据焦虑的严重程度可以把它分为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症。
1、社交焦虑
约好友一起出去吃饭时,与不熟悉的人出去玩时,经常会脸红、拘谨、手足无措;平时见到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尬聊几句「你吃饭了没呀」「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之类的,都会让她感觉尴尬、不自在,反正就是各种不适。
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这只是轻微的社交焦虑。
2、社交恐惧症
跟朋友出去玩时,总是很焦虑,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别人审视,紧张到出现颤抖、出汗、心悸、呼吸困难、腹痛等严重的身体反应;非常惧怕和别人交谈,担心自己说出什么话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刻意回避这种普通的社交场合,这是社交恐惧症。
轻度的社交焦虑有助于我们释放压力、调节心理状态,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但是如果发展为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等,就需要及时找专业心理医生就医了。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那到底什么原因会导致我们形成社交恐惧症呢?
在此之前,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有遗传、性格、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等。
1、遗传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子女患社交恐惧症的概率是非社交恐惧症患者子女的3.91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社交恐惧,也可以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然这也是一次你们正视这个问题的机会。
2、生活经历
对于孤独感、缺陷感强,有被虐待经历的个体,社交恐惧症发病率更高。
例如童年期受到身体虐待、情感忽视等,这些经历对社交恐惧症有诱发作用。
3、家庭因素
个人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成长和性格的影响真的很大。
就社交恐惧症来说,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关系亲密度、家庭情感表达等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社交关系的态度。
4、性格因素
社交恐惧症与人的性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内向敏感、爱自我批评和否定、易紧张、完美主义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有社交恐惧症。
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和别人的态度,特别是在公众场所,自己心里的焦虑和恐惧感更为明显。
缓解焦虑,预防社交恐惧症
1、让手有事情做
心理学家认为,双手空空会让人的社交恐惧感增加,而手里握着东西能够给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台湾名主播蔡康永就总是这样,在做节目的时候,把一支笔我在手里,他说:“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手不知摆在什么地方的尴尬。”
2、接纳自己,信任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某种程度上时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现在开始,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评,责难,也不要以恐惧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接纳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接纳你呢?
3、参与社交
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打开心扉与他人交流,说出自己的担忧和焦虑,寻求社交经验丰富的人的帮助,了解社交场合的规则,通过经验总结去改变一些对社交的错误认知。
4、情景模拟
独处时,可以模拟一个社交场合,假设自己参与活动的时候会遇到怎样的场景,自己将如何面对,想出应对措施。在正式场合到来时,就能少一点紧张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