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生病上网搜还自我诊断千万要谨慎
TUhjnbcbe - 2022/5/19 20:3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感觉自己不舒服了,或者生病了,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看医生。而是拿起手机,上网对症搜索,相信这是很多朋友们的经历!

有人越搜索越看越害怕,甚至最后自己把自己诊断成为绝症。医院一检查,没啥大事,白白虚惊一场!

有人搜索完了,感觉没啥大事,拖了一段时间,症状却严重了。到医院一检查,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后悔莫及。

还有人搜完了哭笑不得,医院忽悠去了……

那么,网上搜索自己对症诊断到底靠谱吗?从我们专业医生的角度来说,建议大家一定要慎重。

网络

搜索

靠谱吗?一定要谨慎网络搜索有其方便性

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搜索越来越方便。出现了不适症状,有些人就会上搜索中输入自己近期身体出现“不适”的关键词,第一时间查询一下,数秒就会了解到自己身体“不适”的可能原因。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针对性地选择就诊的科室,不仅方便查询者了解部分医学常识,还能节省就诊的时间和流程。

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人最近三个月出现多尿,上网查询提示的结果显示,病因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钾缺乏、高钙血症、肾衰等”,这样无论你是选择内分泌代谢科就诊还是肾内科就诊,大体上可以明确是否有相关疾病的诊断,可以减少就诊中的弯路。

网络搜索有局限性

不可否认,网络搜索确实比较方便,但是必须警惕在网络搜索中自行看病的局限性,因为其容易耽误病情,增添疾病诊断中的不顺畅性,千万不要随意根据网络搜索的结果而自诊自断,甚至自己买药治疗。首先,因为缺少与医生面对面的交流环节,很难了解病情的来龙去脉;其次,缺少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难以验证或证明医生的诊断。医生通过对患者全面的病史询问后,开出针对性的检验检查项目,根据回报的结果方可对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之后做出的决定也才会更符合患者需要。医院看!因为初诊的诊断结果对疾病的治疗转归起到很大作用。

网络搜索的不确定性

现实中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医院,医院人满为患,排队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医院抽血化验很恐怖。

但是你知道吗?上网搜索看病,就可能有人患上“查病恐惧症”。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在搜索中输入消瘦,会出现一大堆结果,其中涉及食物消化、吸收、利用障碍的原因有诸多,如慢性胃肠病、慢性肝、胆、胰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甚至更恶性的病。这么多的内容,对任何人来讲都会是一头雾水,如果反复琢磨这些疾病的表现,一旦盯上某一个疾病,就会感觉越像这个疾病,无形中加重了心理负担,甚至夜不能寐无心做事。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经常遇到一些医学生,课本讲到哪个病,自己就产生和哪个病相似的症状,医院门诊来看病,当得到明确答复你没有病时,一些学生不理解,我的症状都是客观存在的,为啥我的诊断就是“没问题”?将信将疑中总是在搜索中极力寻找自己患病的蛛丝马迹。医学生们在迈入医学院校三年后,开始逐渐接触医学临床课程,偶有医学生在学习中无意识自我感觉身体某部位呈现类病理异常状况,与刚刚学习过的某一种疾病极为相似,由于还不具备系统整体驾驭医学的判断识别能力,加上个人心理因素作用,极易出现自己身体不健康的幻觉。受过专业知识的医学生都容易让自己产生疑病症,更何况其他普通人呢?

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容易进入“茧房”:海量的搜索引擎会给你各种各样的信息,通常你只拣选你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非常容易形成了一个信息茧房,从而将自己的思维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网络查询中,我们必须要掌握接受信息的主动权,防止被信息控制,不能完全被网络推送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要带着自己的头脑和个人的主见从网上获取信息,不要变成被信息控制的“机器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建议用“面对面”取代“键对键”。

个体差异巨大:网络上针对某一症状的临床判断,应该说是纸上谈兵,很多时候都与临床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患者个体表现差异巨大,没有一个患者会完全按照网络查询上描写的典型症状发病。人体本质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医学是一个多种学科的大综合。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每一个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对待每一个就诊的个体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和因地而异。还是举一个例子,同样“心慌”症状来就诊的患者,可能涉及不同专业的疾病,也可能是同一个专业的不同疾病,还有可能非器质性疾病导致。

医学不是那么简单:西方的《希氏内科学》有一句话:“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医生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需要有很广阔的专业知识面,还要积淀丰富的工作经验。要了解全面的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要做全面身体检查;要开启准确有效的、针对性辅助检查。医生要综合患者的全部信息和资料,进行取舍、排除和梳理,有时复杂的病例要多学科,多专家同时会诊,这样才可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未经过医学院校培养,即使自己受教育程度再高,也根本不可能理解医学术语的准确含义,怎么可能凭借网络查询的只言片语自我诊断。患者想要省略这个“面诊”的过程,退而求次从网上寻找解释自己病情的答案,通常都是徒劳的。

医患需要沟通:我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刁钻问题,部分患者看病前先网络搜索,用查询的结果质疑医生的诊断。在面对不同人群,问诊过程中的不同情况,有些年轻医生可能轻易放弃继续追问,从而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从网上搜取的这种片段式知识,在正确的疾病诊断中都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医患沟通是疾病诊断的需要,医患沟通是疾病治疗的需要,医患沟通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医学也在致力于互联网+,如今,一大批专业医学科普类网站、app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作为专业人士,我认同这类线上咨询,因为医生的身份经过专业的认证,避免了江湖游医行骗。

成功的医疗健康服务经验、知识,结合信息、数据和其他资源,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汇总起来,让人们拥有一个专业又全面、贴身又贴心的医生,一定在求医问诊和健康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存公于心,践实于行,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这也是我做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病上网搜还自我诊断千万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