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洗手特别频繁算不算强迫症?”
“我这人有点完美主义,不会是有强迫症吧?”
“我大脑总是反复出现些不好的想法,这是不是强迫思维呢?”
感觉大家对于强迫症都或多或少有些认识,但又不那么准确。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下到底什么算是强迫症,强迫症的表现是什么,以及如果有强迫症该如何应对。
大众说的“强迫症”和病理意义上的强迫症有什么区别?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这个词是在20世纪才被提出来的,而更早的关于强迫症的记录是在14世纪与宗教信仰相关联的,如今我们称这类强迫症为谨慎强迫症(Scrupulosity),是指那些担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违背了宗教信仰或者道德标准的强迫情况(GreenbergWitzrum,)。
随着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发展,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第五版,强迫症是指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
首先,强迫思维的本质是一些反复的、不请自来且无法控制的侵入式想法或者冲动,往往会引起个体的焦虑或者痛苦。一个人越想努力摆脱它们,这些想法或者冲动就会变得越强烈。
而强迫行为则是一些个体为压抑或者摆脱这些想法而重复做出的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者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意图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图/Pinterest
因此,如何判断自己如频繁洗手或者整理物品的行为算不算是强迫症,关键在于它们对你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程度。
无论是强迫思维还是行为,都是相对耗时的,且常常会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感觉,同时也会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和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正常的担忧大多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及精力,更不会带来强烈的痛苦感,所以这些并不会被归为强迫症的范畴。
举个例子,如果出于对疫情的担心,洗手时会比往常更仔细,时间更久一点,这并不算强迫症;但是如果在洗手时有自己的特定步骤,比如数数或者重复多次后还觉得没洗干净,再或者花费了自己大量时间且影响了生活质量,那就很有可能是强迫症了。
强迫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常见的强迫思维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污染物(如身体排出物、细菌、疾病等)
丧失控制(害怕因为冲动而做出伤害自己/他人的行为)
完美主义(对精确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