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心疗愈
意识疗法
成为自己疗愈师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的简介心理学有个理论叫巴莱多定律(Paretoprinciple,也被称为八二法则)事物的状态结局只取决于其中一小部分。任何事情只要达到八成能够发挥最佳的效益,如果非要强求百分百就会失去平衡,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了,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超过80%的人,你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人。同样的在我们心理世界里面,没有必要追求百分百的完美,事事称心如意面面俱到只会让你心焦力瘁疲于奔命,最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追求百分百的控制,在心理层面表现出来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完美主义初衷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或者自己的形象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结果却本末倒置,过分自我压制,将正常的状态当成不正常来对待。在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的对象面前,我们总会有些局促,显得紧张和尴尬,甚至会面红耳赤,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为了避免出丑,竭力掩饰自己的紧张,压制自己的情绪,最后陷入恶性的固着状态!
由此可见社交恐惧症状态下的恐惧跟不安全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是力求完美的结果。表现出来可能就是赤面恐惧对视恐惧,余光恐惧或者是口吃恐惧,这不单纯的是性格的内向,更多是神经症的症状,会给我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带来严重的影响。正是因为在我们心里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自我,我们用非常严苛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希望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但是当这种过度的不切实际完美会与当下的现实产生碰撞,我们为了维护完美的自己而罔顾当下的现实,我们认为别人都会非常的在意我,而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在意你,人们都会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正如萧伯纳所说的一个理智的人,会不断的去适应外部环境。而一个不理智的人才,妄图让外部的环境来适应自己。罔顾外部环境过分维护头脑中完美的自己,就会导致敏感跟自卑!
用完美主义人设来掩饰自己的人往往会高自尊,拒人于千里的高冷之下,实际上是深入骨髓的敏感跟自卑。害怕从别人的眼神里读出对自己的厌恶跟藐视,害怕被排斥以后引发的剧烈的心理冲突,更害怕自己不完美而沦落尘世碌碌无为,而由此在人际交往中伴随而来的恐惧和焦虑成了洪水猛兽,唯恐避之而不及,试图让一切变得完美而努力地排斥,拼命地打压,疯狂的控制,完美的状态不仅没有出现,反而给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
意识疗法(TOC)认为问题藏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必须要将潜意识层面的问题解决。在社交恐惧症当中你要解决问题,不是你的症状,也不是你的情绪,更不是你的性格,而是你内在的自卑,就隐藏在你的潜意识层面,但是如果你能够解决这部分的内容,你整个状态就会得到彻底的改善。
自卑产生于头脑的过分自我否定,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成长过程当中,当爱不被满足,行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视,我们就自发否定自己怀疑自己进而攻击自己,自卑是头脑对比强化的结果!头脑总是让你看到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或者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你过分相信了头脑,你就不会相信自己,不自信是自卑的另一种解读。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伤心的过往,不堪回首的往事,如果你不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塑造你对自己的认知,你会认为自己在某个层面非常的匮乏,比不上别人,这种匮乏感让你非常容易嗅到被贬低的信息。所以在社交恐惧症状态下,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你都能解读出弦外之音,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你都能看到厌恶的神色。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自卑的情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Adler,生于年2月7日,逝于年5月28日)曾将自卑当作人生前进的原动力。这前提是你必须要真正的认识自己。不去相信头脑中的自己,不再维护头脑中完美的形象,当你开始真正相信自己的时候,你就能够自信,而自信是能够超越自卑的良药。如何深入潜意识,弥补自己的匮乏,认识真实的自己,超越自己自卑的内容可以参详以下专栏:
邀请体验
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以及双向情感障碍等等心理问题的带给我们,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的煎熬。心理问题在临床的复发率87%以上主要存在两个误区,第1个误区就是过分求助生理药物治疗,忽略了心理干预。第2个误区是不断的去找别人做心理咨询,导致心理的依赖问题却没得到根本性解决。
实际上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了凡心疗愈》整合了10个专栏,了凡老师从多个案例问答以及0多小时咨询中整合精炼出确实可行的理论结合方法,帮助我们如何去陪护如何去行动如何去引导,成为自己跟家人的心理疗愈师,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方法,不再东奔西跑焦头烂额做咨询,你要的尽在了凡心疗愈的意识疗法,目前百度头条以及其他平台的订阅总量超越2万。
目前放出优惠名额名,扫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