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华语网络热词排行榜又新增一元猛将——
“社交牛逼症”
什么是“社交牛逼症”?
有人解释到“社交牛逼症”是社交恐惧症的反向极端表现,指在公共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毫不胆怯、毫无包袱,肆无忌惮地散发着自身魅力,不在意别人眼光并乐在其中的一类人。
对于一靠近人类这种生物就会容易尴尬紧张、心理素质贼差的“社恐”们来说,真的是无比羡慕,仿佛“闻到了自信的味道”。
不过这个热词“社交牛逼症”是基于网络调侃生成的网络用语。而社交恐惧症却是一个临床诊断的医学专业词汇。社交恐惧症,是以在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回避社交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焦虑恐惧障碍。
近期,医院医院门诊接诊了一位青少年小默(化名),目前升入高一,但是害怕人际交往已经困扰很多年了。小默三岁前是与奶奶生活的,三岁后与妈妈一起生活。由于父亲常年外出工作,小默的童年记忆中是缺少父亲陪伴的。在5岁时小默开始接触游戏,打游戏就成了一个伙伴一样一直存在着。
初中起,母亲开始因小默玩游戏的行为与其发生争吵,小默出现了不愿意学习,怨恨母亲,感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好,感到母亲明明不懂自己却自以为是的觉得理解自己,父亲偶尔喝酒后会用不尊重自己的方式管教自己。小默回忆初中就出现了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虽然还是会找机会就玩游戏但是会出现头疼头晕,自卑,不敢与别人交流,会特地回避社交的场合,害怕交流时出现冷场,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无法言语的情况,会产生反复思考如何与别人交流、与人相处时会感觉全身紧绷,容易紧张、不安,会设想一个生活会有多美好。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小默父母的重视。
高一开学后,小默不愿意入学,主要是害怕见人,到学校后紧张焦虑,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负性评价自己,只要别人有意无意的注视到他,小默就会更加的拘谨、紧张不安。很害怕自己出丑或者有尴尬的表现,而且还会夸大这种糟糕的担心后果。很多时候只要有不可避免的社交行为,小默就会出现脸红、手抖、不敢对视的情况,心跳加速,甚至会汗流浃背。因此,小默就干脆回避去学校,不出家门,回避社交行为。小默父母和其本人都意识到了这个情况明显已经不正常了,目前开始进行规范的住院治疗。
上述的这个患者小默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在小默的内心深处非常羡慕“社交牛逼症”,就好像一个低于尘埃,一个望尘莫及。
小默十分羡慕社交牛逼症,他到底在羡慕什么呢?其实不单是像小莫这种临床上的典型社交恐怖症,也包括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社恐,很多人都羡慕这种发自内心的自信以及对他人眼光的不在意。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些人看上去在社交场合风生水起,其实本质上是假性外向,当社交结束那一刻,他们才终于卸下面具,感觉“整个身体被掏空”。也就是说,我们眼里的社交牛逼症,有时也并不完全像我们想的那样。有的人确实是天生如此,自信、阳光、快乐;但也有的人,“自来熟”只是他们的保护色,他们看到那些真正阳光、自信的人是这样社交的,他们内心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便不自觉地模仿他们,久而久之,就像一种习惯和本能,让他们觉得这就是和人相处的正确方法。但如果这些社交牛逼症的某些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困扰,那就是没礼貌。
所以,社交恐惧症也需要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状况,接受规范系统的临床心理干预,不过分夸大社交牛逼症就是绝对的好。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完成自洽,让自己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将这份舒适和自然展现给他人,这就足够了。
医院*支部:郑州市医院赵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王建凯/统筹*敏/编辑杨祎/排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